![]()
![timg-262.]()
![timg-245.]()
《心路历程》连载(四十二)
作者:张坚
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都以孝为修身立德之本。孝是中国古今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是几千年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元代文人郭居静辑录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在古今人们的脑海里,影响极其深刻而现实。
百善,乃是善人、善心、善举,囊括的范围很广,诸如兴办公益事业、扶贫帮困、携老扶幼、修桥补路、医病疗伤、支助残疾、关顾弱势、施膳舍汤等等。这些善举,源于孝道,以孝道为先。没有孝道之心,则这些善举无从谈起。
孝道是天之道、地之坤。按照老子的说法:“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也就是说,天下万物都有它的初始,这是天下之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孝道。《周易》中说:“地是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以天为乾以地为坤,天为主地为顺,只有顺承天道,人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与上天合其德,与日月合其光,与四时合其序。古代皇帝年年都要在立春之日亲率三公九卿祭天封禅,封是祭天,禅是祭地。这就是启示人们不忘天地,不忘祖先之根和父母之恩。
孝道,是人们修身立德之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有其自然法则,人类从其法则中领悟到自身的法则,这个法则是最基本的道就是孝。于是《论语》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经》也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也就是说,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是天经地义的,是人类最为根本的法则。人只有感恩父母给了生命,滋养了生命,才能做到在日常生活中恭敬父母、照料父母,推而广之,只有孝敬了父母才能善待天下之人。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只要对父母孝敬的人 ,才能做到《论语》所说的“入则孝,出则悌”和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之掌。”进而做到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才能“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万世开太平,”所以说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
孝道,在于正心,更在于行动。行孝不仅在于养父母之身,还在于养父母之心,尤其是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一定要做到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更重要的是孝敬老人要及时,古人曰:“子欲养而亲不待”,迟了就可能遗憾终生。即使家庭条件有限,对父母没有美酒佳肴,即使不能扬名于后世、荣耀父母,可只要有一片孝心,恭恭敬敬、勤于侍奉、粗茶淡饭就是行孝;言语和顺,使父母从精神上得到安慰,也是行孝。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年龄大了,生活中总有很多困难和不方便之处,晚辈们要常在身边,处处细心关照和体贴,使老人安享晚年,得到天伦之乐。一首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妈妈呀妈妈,烛光里的妈妈,你的眼睛为何失去光华......”,催人泪下。一首《常回家看看》,唱遍大江南北,呼唤的是儿女对父母、年轻人对长辈的尊重和孝顺。
上文说的是孝,就是尊老。同时再说说爱幼,爱幼就是要爱护幼小,教育子女。爱要关爱,不是溺爱,不要纵容,不能把孩子惯成家里的小皇帝,孩子要星星不敢给摘月亮。这样做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爱幼重在教育,“养不教父之过”,要给孩子讲道理,以理导行,不能专横、压制孩子。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父母对子女、年长者对年轻者容易独断专行,这就不对。现在社会发展快了,知识更新加快了,不管老少,谁说的对就听谁的。教养孩子身教重于言教,马克思说过:“为了孩子,我们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孩子,父母必须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父母要对子女既要注意从生活上关心和照顾,更要注意思想道德情操和知识的引导,促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2016年11月感恩节作
![]()
作者简介:
张 坚,礼泉县西张堡镇土洞村人,1937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55年5月参加工作,1997年12月退休。先后在乡政府、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县革委会生产组、山区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区划办、农村改革试验办等部门及建陵公社任职工作。当选过县党代表、人大代表、第五届县委候补委员。在岗期间,贯以清正勤奋,忠党敬业,求真务实,不鹜虚声。退休后,本色不改,勤劳不息,建园务果,看书习文,《心路历程》留踪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