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mg-239.]()
![timg-270.]()
《心路历程》连载(三十三)
作者:张坚
风景最美属杭州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历史悠久,五代十国时期,是吴越国之国都。后来又是南宋建都之城,逐步成为江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名城重镇。
杭州的丝绸刺绣,古今名扬天下,又是中国古老大运河的起点。杭州的名胜古迹众多,天然风景秀丽,尤其西湖景区闻名于世,被名人墨客,咏颂千秋,更是今人想往之地,是最佳的旅游胜地。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可见杭州之美。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随县上组织的农业考察团,两次赴江南,到杭州游览过西湖景区及多点名胜古迹。本世纪初以来我的小儿张博文在杭州工作,我和他母亲又三次赴杭小住,反复的重游观览杭州西湖及其他景区,游览之中,每每有新意,次次有新感。
西湖,又名西子湖,湖域面积5.6平方千米,环湖15千米,西湖被苏堤、白堤分割为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小南湖和外湖。主要景点有苏堤春晓、小瀛洲、湖心亭、三潭映月、花港观鱼、断桥残雪、孤山雾雪、曲园风荷、雷峰夕照等。西湖一面傍城,三面环山,山山都有名胜奇景。西湖湖中有岛,岛被湖围,亭台楼阁,游船游艇点缀,碧波荡漾,多彩多姿,其景引人入胜。
岳王庙,位于西湖西北角的栖霞岭旁,始建于南宋嘉定14年(公元1221年),初称“褒忠衍福禅寺”,明天顺年间改为“忠烈庙”,因岳飞追封“鄂王”,而后称“岳王庙”。岳庙大门南,面对岳湖之间,高耸着一座“碧血丹心”四个大字的石坊,用以寄托炎黄子孙的敬仰之情。
岳王庙共分三大部分:为忠烈祠、启忠祠、墓园。
走进岳庙门楼,庭院空旷,古木肃森,正殿为宏伟壮观的忠烈祠。大殿门额“心昭天日”是叶剑英元帅1979年重建岳庙时书题。殿内正中供奉着彩色岳飞塑像,塑像高达4.54米,他打坐殿台,头戴帅盔,身披蟒袍,臂露金甲,一手扶膝,一手握剑,眉宇睿智,正视前方,显示出武帅的英雄气概。坐像上方高悬“还我河山”大匾,传为岳飞手迹。左右两边各悬一块“碧血丹心”与“皓气长存”的横匾,是时任全国佛教会长赵朴初和名士沙梦海所题。左右两壁有岳军大战金兵、后壁是岳母刺字等巨幅壁画,展示岳飞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大殿前左右有两座陪殿,左殿名曰“烈文侯祠”,殿内供奉着大将张宪塑像;右殿名曰“辅文侯祠”,殿内供奉着大将牛皋塑像。这两位将军,都是岳飞南征北战的左臂右膀。
大殿正西院是启忠祠,坐北朝南,原为祭祀岳飞父母和其五子(云、雷、霖、震、霭)及玉女银屏所建。现辟为岳飞纪念馆。院西壁有“尽忠保国”四个醒目大字。
此殿门檐上方有“民族之光”的牌匾。纪念馆以实物、图片等详实介绍岳飞气冠日月的辉煌一生。岳飞(1103-1142年)出生于河南汤阴一户贫苦之家,自幼胸怀大志,有着与众不同的胆略,经岳母施教、拜师周同、习文练武,成为南宋杰出的军事家、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十二世纪初页,女真族建立金王朝,灭契丹后,屡次南下侵略宋朝,使南宋王朝受到严重威胁,民受其害惨重。岳飞统帅“岳家军”英勇奋战,收复建康,经营襄汉,三援淮西、四次北伐,金兵闻岳丧胆。岳飞与其他抗金将领一起,保卫了南宋半壁江山。就在“岳家军”北进,取得节节胜利之时,贪图苟安求和的宋高宗赵构和投降派秦桧等奸佞议谋,一日之间十二道金字牌,“措置班师”。岳飞气愤大呼“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含恨南撤。议和派又网罗罪名,终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及其子岳云等将领,岳飞年仅三十九岁,高宗赵构及秦桧等议和派的行径引起广大军民极大愤慨。
正殿西南面有一组庭院,就是岳飞墓园所在地。入口处有精忠柏亭,庭院南北各有一条碑廊,北面碑廊陈列岳飞的诗词、奏札等手迹。其中以《满江红》录诸葛亮《出师表》著世。南面碑廊是历代修庙的札记以及历代名人凭吊岳飞的诗词。
庭院中间有一座精忠桥,过桥进入重门就是岳飞墓园,墓道两侧有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石俑三对。正中是岳飞墓,墓碑上刻着“宋鄂王墓”,左边是其子岳云墓,墓碑上刻着“宋继忠候岳云墓”。墓前一对望柱上刻有一副对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真伪”。墓阙后边跪着秦桧、王氏、王俊、万俟卨四个奸佞的铸铁像,供人唾骂,遗臭万年。墓阙后重门旁还有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观后赋诗于后: 抗金英雄岳,忠国慈母刺。杀敌保河山,秦桧害忠臣。回朝壮烈殉,宋皇昏庸极。游客祭英烈,人人诛奸佞。
雷峰塔,位于西湖南滨的夕照山的雷峰下的镜慈寺前,是由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建造的一座佛塔。民间故事《白蛇传》中法海和尚骗许仙,囚禁于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出许仙,夫妻团圆。后白娘子被法海用金钵降服,压在雷峰塔下,后其子状元祭塔,塔随之倒塌,白娘子得救,封建专制也随之而倒塌了。这是传说,实际上旧的雷峰塔几经军焚破坏,重复修建,后终因风雨侵蚀,缺乏保护,是在1924年才倒塌的,成为一堆废墟。现在的雷峰塔,是在1999年动工,2002年竣工,仿照宋初修建的原型设计风格,兼备遗址文物保护罩的功能,由中国铜雕第一人朱炳仁担任总工艺师,全部用铜建造而成的。它成为我国历史上首座彩色铜雕宝塔。全塔由台基、塔身和塔刹三部组成。从上到下分别为塔刹、天宫、五层塔身、暗室、低层、三层台基,塔高达71.679米,外观五层,呈八楞型。塔的每层全是铜檐雕瓦,翼角乙举,精美高雅,大气磅礴,雄伟壮观。塔室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各层分别精雕宋皇巡游、造塔工艺、《白蛇传》、《八仙过海》等故事情节及山水风景绘画,丰富多彩,值得一观。登上塔顶极目瞭望,西湖全景尽览无遗,真是西湖十景之最---雷峰夕照。
六和塔,位于杭州东南的钱塘江岸,是杭州又一座名塔。始建于北宋时期,塔体全是纯木结构,上下七层,飞檐式的建筑风格,塔高59.89米,外看是13层,塔内只有7层。层层展有文物,供游客观赏。这座塔外观壮丽,塔内设施也引人入胜。寺院内沿山坡上仿建有全国各地名塔数十座,也有西安的小雁塔。这个塔群,各式各样,展现出各个地区各个朝代建塔的造型和特点。使人能够领略到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和各个历史时期建筑水平和风格。
六和塔脚下,就是钱塘江,江上东西飞渡钱塘江大桥,这座桥是我国建筑较早、设计完好、质量非常坚固的铁路公路两用大桥,不时有火车穿江而过,下边公路桥上,来往汽车川流不息。江面有无数的轮船、小舟游动,这些都给大江增色添彩。这里还是观海潮的最佳处,每到潮期之时,人们都赶到这里参观海潮。站在六和塔顶,览不尽江南风光和钱塘江大桥的雄姿。
虎跑龙井茶区位于杭州西山之处,这里高山峻岭,林荫覆盖。在峡谷中,有一小溪流水,清澈见底,水质极佳,在杯中放硬币清水冒头而不溢出。相传从峡谷中曾跑出一只老虎,故名虎跑。由于水质极佳,土壤气候适宜,这里生产的龙井茶品质特好,闻名中外,也是出口贸易的重要物资。我们在这里品茶,口感很好,非常清香,回味无穷,真乃极品!
京杭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四省两市,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分为十个槽段,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人工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至今活着的、流动的重要的人类物质和文化遗产。它体现了中国人民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伟大智慧和力量。大运河的建成,把中国的中、东、南三部连成一个整体,对中华民族的长期统一、南北交流、社会发展、经济文化繁荣,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有人把大运河誉为“大地史诗”,它与万里长城交相辉映,为中华大地上烙写下一个巨大的“人”字。可以说,不了解大运河,就不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位于杭州拱墅区运河广场南侧,毗邻大运河南端终点--拱宸桥。博物馆投资一亿多元,建筑面积一万余平方米,展览面积五千多平方米。分序为四个展厅,展出的有上千件文物和史料,充分展示了大运河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
第一展厅,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展厅采用人物雕像、历史图片、实物等详实的介绍了大运河从春秋战国开始,诸国开凿各自的地方运河。吴国国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开通了扬州至淮安长达150公里的邗沟渠。隋代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发展,唐代相继开凿疏通,到元代建都北京,对运河全面调整开凿,形成贯通南北的运河体系。到明清两代又整修疏浚,成为闻名遐迩的京杭大运河。
第二展厅,大运河的功能与利用。展厅主要介绍了大运河漕运事业的发达,对促进经济、文化的繁荣,社会发展,特别是对历朝中央政府的粮物供应保障、政权稳定,起到的关键作用。同时随着运河水源的互济,水利工程的开发,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展厅特别用一幅七百平方米的环形银幕、十八台投影仪,播放着当年运河漕运的宏大场面,气势非常壮阔。
第三展厅,运河畔的城市。展厅较为全面的介绍随着运河漕运的发达,给沿岸大小城市的商贸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展厅地面有一条流动的运河,闪闪发亮。它用微型图案,做出了运河及两岸的九座城市商贸发展、物资交流的繁忙景象。还有一个“模拟运河之旅船舱”,坐进船舱,能看到实景拍摄的大运河沿途风光。
第四展厅,运河文化。这里展现有山东聊城的面塑、江苏扬州剪纸、无锡泥人、苏杭丝绸刺绣、杭州东林书院等运河城市代表性的物品和文物,足见大运河孕育出的两岸文化底蕴之丰厚。
我参观了大运河博物馆的展览,又回头站在杭州运河拱宸桥上,看着河水静静地流淌和船舶的飘荡,就更能想象当年河面上舳舻相继的繁忙景象和今朝的船运旅游的现实作用。
钱王祠。钱王祠位于西湖东侧“柳浪闻莺”景区之内,建于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这是苏杭人为纪念吴越国王的伟大功绩而建的。940多年来,几经毁与建,重现原貌。
钱王祠前竖立一座高大的钱王铸像,他气宇轩昂,一身正气,身披铠甲,怒目前方,使人观之敬畏三分。塑像左边建有一座“功德坊”。铸像对面就是钱王祠,仰望山门上“钱王祠”三个金光大字即可映入眼帘。进入祠院,首先看到的是“钱王献堂”,单层三重檐,方殿为宋式风格,熔铜铸成,通高8.4米,方长4米,结构造型颇具特色,古黄铜色,古朴富贵又不失典雅。
大院两侧分别建有两座碑亭,右边碑文是乾隆皇帝为该祠题写的“忠顺贻庥”四个大字,左边是重建的碑记。
正中的五王殿是钱王祠中最恢弘、最有气势的正殿。殿内塑有三世五王座像,位于正中的是首位国王钱镠像,高约5米。在他周围是钱元瓘、钱弘佐、钱弘琮、钱弘俶的塑像,面善机智,和蔼可亲。人们置身其中,肃穆和敬仰之情由然而生。
穿过大殿,左右两侧的“揽远堂”“怀敬堂”,遥相呼应,堂内陈列钱王的相关史迹和文物,壁墙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画。
祠院后面,建有古式的两层楼,下层主要雕塑着钱王征战卫国、筑海塘、治洪水等宏大的历史立体图景。上层主要展现钱氏宗族崇德重教的宗训和祖教以及相传如贯的族谱。这里可以看出,钱氏宗族的后裔遍及各省、市、自治区(除西藏、新疆)、香港、及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文人、名士、达官众多,人才辈出。赫赫有名的“两弹一星”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及前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等都是钱氏宗族的第三十三、三十四代后裔。
观览钱王祠后即兴留笔:钱王乃钱镠,五代十国时。吴越一明君,治国建功勋。征战敌外侵,保境为黎民。筑海又修塘,根治水患灾。广野垦田园,倡农又植桑。减负又兴读,造福苏杭人。得惠不忘恩,修建钱王祠。设在西湖畔,世代纪念他。
灵隐寺。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三年(公元328年),距今已有1690多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古寺名刹,也是中国十大古寺之一。地处杭州西湖的山岭之中。五代吴越王钱镠时,重兴开拓,扩为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清康熙皇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
现在的灵隐寺,进入山门由北向南沿坡台而上,由五座大殿、数座配殿组成。
第一重殿是天王殿。殿内正中,供奉着弥勒菩萨,他腆着大肚,咧着笑口,意思为大肚能容世上难容之事,大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弥勒菩萨两旁,有护世四大天王,他们四位手持的法器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在弥勒菩萨像的背后是韦陀菩萨,他手持降魔杵,威严无比,象征着降服世间一切邪恶势力。
第二大殿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雄伟壮观,夲殿莲花台上坐着佛祖释迦牟尼。这尊佛像是1953年重修灵隐寺时,用24块香樟木雕刻而成,曾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审定。佛像加莲座高共24.8米,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香樟木雕坐像。佛像造型体态丰满,慈祥和蔼,左手上抬,两眼凝视,以示佛祖对众生的关护。殿内东西两侧,站立二十诸天,他们是掌管日、月、地、水、电、火、雨、风、雷等天神,跌坐后面坐像是“十二圆觉”,他们是佛祖的十二位大弟子。大殿后壁以“童子拜观音”为主体,有大小佛像150尊,各个神态活现。
第三重殿是药师殿。殿中莲台上坐的是药师佛,左边站的是日光菩萨,手托太阳,象征着光明,右边站的是月光菩萨,手托月亮,象征着清凉。他们合称“东方三圣”。大殿两边有十二尊塑像,是药师的十二位弟子,号称“药叉神将”。他们按十二个时辰轮流值班,教化和保护众生。
第四重殿是法堂。法堂也叫直指堂,意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寺院中许多大型讲经法会,都在这里举行。
第五重殿是最后一重殿,名曰“华严殿”。殿内供奉着三尊庄严雄伟的佛像,他们是“华严三圣”。中间手接毗卢印的是卢遮那佛,又称大日如来。左边手持如意的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右边手持莲花的是大行善贤菩萨。三尊佛像仅用一根珍贵巨大的楠木精雕细刻而成,整组像高15米。
寺院右侧的罗汉堂,堂内供奉着五百罗汉像,每尊高1.7米,底座宽1.3米,重约一吨。每尊罗汉各有法号,其形象千姿百态,非常神气。罗汉堂中央有一座佛教四大名山铜殿,分别供奉着五台山文殊菩萨、普陀山观音菩萨、峨眉山普贤菩萨、九华山地藏菩萨。此四佛分别象征着大智、大行、大悲、大愿。
寺院左侧的道济禅师殿,殿中供奉着一尊右手拿破扇,左手持念珠,右脚踩酒缸的就是民间家喻户晓的济公活佛。
灵隐寺前的飞来峰,峰崖石刻造像唐时即有,现可数的有五代、宋、元石刻造像470多尊,保存完好和较完整的有345尊,分布于各个崖洞和沿溪崖壁之上。石刻造像以元代的著称,其中以无量佛母像最为精致,阿弥陀佛像的神态最为感人。
![mmexport1585967701769.]()
![timg-300.]()
作者简介:
张 坚,礼泉县西张堡镇土洞村人,1937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55年5月参加工作,1997年12月退休。先后在乡政府、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县革委会生产组、山区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区划办、农村改革试验办等部门及建陵公社任职工作。当选过县党代表、人大代表、第五届县委候补委员。在岗期间,贯以清正勤奋,忠党敬业,求真务实,不鹜虚声。退休后,本色不改,勤劳不息,建园务果,看书习文,《心路历程》留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