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念我的母亲
文/郭章立
.
清明节到了,在一些媒体上看到了一些怀念母亲的文章,自已也很有感触。不由脑海中浮现出我母亲的模样。年仅五十七岁的她就离开了我们,她一生短暂也平凡,但在我的心中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虽已故去近三十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始终在我脑海中萦绕。
她生在县城东北边的八里庄,成长在离八里庄二里地的小桃园,母亲小时候兄妹六个,外祖父母无力养活她们,便把我母亲和我的二舅送了人。她结婚生子后,从不抱怨,两个娘家一样待,也从不厚此薄彼。这个传统一直流传到现在,她那宽广的胸怀影响了我家几代人。
她年轻时身体壮实,勤奋持家,艰苦朴素。在吃大锅饭那个年代里,人们生活相当艰苦,她靠开荒种红萝卜,使我们度过了那饥荒的年代。
她在生产队劳动中更是巾帼不让须眉,干起活来真是比男劳力还強,当时我们村是时任枣强县副县长郭颜生家属李主任包的村,李主任发现我母亲能干,把她能劳动的事迹写成了稿件,刊登在当时还叫衡水地区的《衡水报》上。
我们兄妹七人,家中无经济来源,她和我父亲省吃俭用,我们这么多人也没有吃了上顿没下顿,也算跟得上村里的一般水平,到了逢年过节,还能改善生活,为我们置办新衣裳,少年时代的我当时甭提心里那个美了。
后来我们长大了,她们又操心受累,为我们成家立业,一个家庭主妇付出的心血,耗费的精力一般人难以想象。她还是一个乐观向上的母亲,那时村里有什么活动她都参加,一次她领我去西关东边,当时还是县政府门前的广场上参加一个民兵会议,会场前面摆着的枪是我第一次看到。
她回到家里,忙里偷闲,也会给我们唱歌,那首《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至今还在我耳边常常响起。
她很勤快,那时村里生产队拔麦子需要凌晨四、五点钟起床集合。当我醒来,她已把早饭做好了,还煮了不少鸡蛋。不吃饭去拔麦子,身上没有力气,那怎么能行。
她还时常教育我们,人不怕穷,怕的是志穷。一个人没志气了一切都完了。是她的这句话始终激励着我前行,使我受用终生。
她待人和蔼,孝敬老人,我父亲兄弟三人,分别负责我老奶奶、爷爷、奶奶的养老送终。我们是负责我老奶奶的养老送终。她从没和我老奶奶发生过矛盾。其间她付出的辛酸苦辣连她自己也说不清。老奶奶能颐养天年,其中又包含了母亲她多少心酸
.
七律:悼念父亲
文/郭章立
清明节日思潮滚,
眼淚滴滴想你恩。
辛勤耕耘随岁月,
肤黑脸皱刻年轮。
拳拳赤胆维民利,
不晓何曾顾己身。
国谕家书儿永记,
大德厚爱照乾坤。
.
爸爸您走啦
文/郭章立
爸爸
您走啦
走的可否无有牵挂
曾记得
那年您蹲在地头
望着珍爱了一辈子的土坷垃
您心里好像想着啥
您走啦
走得可否不想家
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您就没有听到儿的哽咽声吗
您走啦
如一缕青烟
就这般清静的离开啦
待儿看到您时
您已静卧石盒中啊
那么安详
是否听到我喊的那声爸
任凭儿的嗓音嘶哑
您再也不听是谁在喊爸
眼里尽管噙满泪花
您根本也不顾我们啦
泪水不停往衣裳上滴嗒
您再不伸手为儿来擦
爸啊
儿舍不得您啊
您走啦
咱家房顶就会塌
爸爸
您走啦
您安心的走吧
孩儿早已长大
如今党的政策好
面貌早就换然一新啦
咱也和城里人一样
住进了高楼大厦
如你期盼的那样
楼上楼下
电灯电话
爸爸
您放心的走吧
您的孙子都已重点大学毕业啦
这不央企的入职通知书寄来啦
放心吧
爸爸
您的后代没有辜负您吧
.

悼念战疫中牺牲的英烈
文/郭章立
.
曾经的七十二年前
为了抗战
为了保卫武汉
我们的英烈千千万
抛头颅洒热血
用生命谱写了悲壮的诗篇
回首今年来的武汉
当新型病毒肆虐时
又有万万千的英雄们请战
勇于逆行
不惧险难
虽是没有硝烟
是他们用生命
为人民筑起了防护线
当病毒悄悄来临的那瞬间
你是第一吹哨员
你忍辱负重坚持在抗疫第一线
为抗击疫情
把你年轻的生命奉献
你身为医院的指挥员
身先士卒
岂畏艰险
夜以继日
连续作战
挽回多少生命
而你却牺牲在了第一线
你本应享乐在家园
大疫之前
选择延迟退休
你是那么毅然
同心协力
与疫作战
不幸牺牲在战疫一线
还带走了你的父母
还有你的弟弟
令人悲哀
叫人痛惜
.
李文亮、刘智明、柳帆等英烈
一个个响亮的名字
一个个铮铮硬汉
为打好这场防疫阻击战
诠释了你们不畏牺牲
勇于奉献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烛成灰泪始干
你们为中华民族
为全人类
谱写了壮烈的诗篇
.

作者简介:郭章立,枣强县委退休干部,酷爱文学,参与《枣强县志》、《枣强县教育志》的编撰,在文学平台发表了《枣强县名人录》,在各媒体平台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篇。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衡湖诗苑 衡水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