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宅家叹辞
千红万紫缀春浓,
百卉争妍入眼瞳。
可恶疾情还未灭,
几多愁绪怎形容!
毓泉咏


古稀趣论
往時古稀
腰酸背痛每贪眠,
常把螳螂视作蝉。
顾得东来西又误,
才知岁到古稀年。
现在古稀
既羡鸳鸯又羡仙,
年轻心态不知年。
曾经沧海频回顾,
常与乖孙划酒拳。
毓泉戏题


西江月…自我题照
文/欧毓泉
处世有荣有辱,此生无愧无愁。弹琴唱曲效风流。争扎养家活口。
兴到豪吟几首,醉余凭吊千秋。违心处世诮虚浮。唯有良心不朽。

嘅叹诗词青黄不接
惆怅无聊夜卧迟,
绿杨初静鸟栖技。
纵情风物关兴废,
垂老襟怀托唱词。
范相文章元气厚,
杜陵诗史雅人宜。
难将心事人前诉,
说与青天明月知。
毓泉詠章

:
扫墓目睹而诗
细雨纷纷草色鲜,
清明凭吊跪坟前。
纸灰飞作白蝴蝶,
炮屑撒如红杜鹃。
父母生时应尽孝,
祭文死读怎充虔。
鸡豚酒醴皆虚妄,
一滴何曾到九泉。
毓泉题于庚子清明
今日扫墓家族内提议写首诗誌之归家而撰此拙作。

学诗浅谈
文/欧毓泉
“学诗有三须”:才思,学历,志气,此之所谓学,指创作:主要指阅读,二者含义不完全相同。不主张蹈袭,摹拟,主张“甘作偏禆,自领一队”袁牧《续诗品》曰:“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著我?字字古有,言言古无,吐故吸新,其庶几乎?孟学孔子,孔学周公,三人文章,颇不相同。”此乃写作诗词之要诀也!:
引 朱熹语:倡导先集中学某一家,为点:然后再学另一家,然后多家,由点扩展到面,取“由精到博,循序渐进”学诗之义矣。
以《东观余论》举高适为例,说明学诗不怕晚,秉烛之光,亦大有可为,对当今老年朋友想步入诗门者,大有鼓舞作用。老年人多好学书法,不妨也学学写诗。
柳公权论书法,曰:“心正则笔正”将其引来论写诗,学诗。谓“学诗者尤为吃紧。"即学作诗,须学做人,这道理不说自明。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人心不正,诗艺纵高,其诗则"歪”。言为心声,不可忽也。
学诗有三节,有一定诗龄的诗家,必有切身体会,如果谁修炼到了“识羞愧,生畏缩”的阶叚,诗之功差不多该到了火候,亦可以出炉了。

欧毓泉
1949年生,广东吴川人。就读茂山书院三年。海南乡土文化研究会会员。全球汉诗总会会员。有诗词作品在《南国诗文》,《诗海》,《词林》《当代百家旅游诗词精选》,《陈兰彬》,《诗魂何处》,《当代诗坛百杰佳作选》,《环球汉诗百家精选》,《世界传世诗词全集》,《首届李杜杯世界华文诗词艺术大赛金榜集》等刊物发表,并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