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路历程》连载(三十)
作者:张坚
秀丽奇特的黄山
1990年8月7日,我有幸参加由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办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调查中心举办的首期现代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培训班,地址就在安徽黄山市,学期半个月,在学习期间安排游览了举世有名的黄山。
黄山位于黄山市北侧。黄山集众名山之长,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明代旅行地理学家徐霞客称:“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也。”黄山美就美在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古有“黄山秀,泰山巍,华山险,看了黄山不看岳”之说。
黄山的景点特别多,著名的有望江崖、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猴子观海、一线天、迎客松等。综合地说它有四大奇观:
奇松。黄山千峰万壑,处处皆松。其中苍翠浓密,杆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巅峰,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顶尖似剑。忽悬、忽横、忽卧、忽起,交相呼应。
怪石。怪就怪在石山千姿百态,形状各异,甚为生动。有的像人似物,有的像鸟似兽,很多石头,都有一个形象有趣的名字,如金鸡叫天门、仙人指路、老僧采药、苏武牧羊、飞来石等等。尤以一线天、猴子观海最为神奇。
云海。黄山云海闻名古今,享誉天下,而且四季均可观赏。有东、南、西、北四海和天海。登上望江崖、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大有“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感。云海富于变化,时有风起云涌,波浪翻滚,奔腾如潮,浩浩荡荡,似千军万马,席卷群峰;时有微风轻拂,云漫四方,涓涓细流,从群峰穿行而过,美不胜收。我们在这里游览正值雨天,亲身体验了这些真实的景观,感叹不已。
温泉。又叫汤泉,源出紫云峰下,水质甘甜,可饮可浴。据说人们饮浴之后,可以延年益寿,返老还童,故名曰:“灵泉”。
迎客松。在进入景区不远处,有一颗几百年的古松,长得别致美观,形似招手迎客,故名“迎客松”。游客多在此摄影留念。
观后赋曰:黄山秀丽独一帜,怪石奇松多娇姿。诸海涛涛奏乐曲,群山碧空云雾绕。紫云峰下灵泉水,迎客饮浴延益寿。身入其景似仙境,天生锦绣冠群山。
登庐山有感
黄山学习结束后,我们结伴乘游船沿长江逆流而上,返回途中参观了举世闻名的庐山。
庐山又称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北依长江,南傍鄱阳湖。它像所有名山大川一样雄奇秀拔、云雾缭绕,遍布飞泉、瀑布、奇洞、怪石,名胜古迹处处可见,夏季凉爽宜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和避暑疗养胜地。
关于庐山的得名有许多传说,其中有一种说法,在周武王时代,有一位方辅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骑着白色的驴子入山炼丹,二人得道成仙,人去庐存,故名为庐山。
到九江,我们早上驱车沿山间盘曲而上,爬行至山腰钻入云雾之中,攀过山腰升至云雾之上,疑是坐在飞机上,俯首观望云雾滚滚翻腾,像大海似的,一片白茫茫,绕山运行。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到停车场后,只见山间到处都是楼阁别墅,青竹翠松环抱,好一片美色,让人心旷神怡。
在这里我们主要参观游览了一下景点和名胜古迹:
秀峰和碧龙潭瀑布。秀峰又名香炉峰,秀峰内有漱玉亭、玉峡、龙潭瀑布、观布亭、日照亭等胜景。碧龙潭瀑布,其水来自梭子岗北麓,水流一路逶迤环绕,在注入碧龙潭的上段,分成三室挂瀑,而每层分为两条似银练般的悬瀑,连成数十米,犹如双龙倚天,俯坠潭中,非常壮观。李白有诗赞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美庐。美庐曾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辕。美庐别墅,在绿荫笼罩下,显得大气、庄重,特别清爽宁静,是避暑休闲的极佳去处。
庐山会议旧址。位于牯岭东谷掷笔峰麓,松林郁郁葱葱,溪水环绕,环境优美。原名庐山大礼堂,1937年建成,解放后改名人民剧院,外表壮观,内饰华丽。1959年中央八届八中全会、61年中央工作会议、70年九届二中全会均在此召开。这里设有庐山会议纪念馆,存放着当年许多珍贵的实物、照片、资料,供游人参观。右侧不远处的庐山大厦,正面额上有蒋介石题写的“庐山传习学舍”六个大字。
依次下来参观了庐山博物馆。庐山博物馆位于庐林湖畔,是一栋中西合璧的别墅式建筑,毛主席在庐山会议期间曾住在此,人称卢林别墅。1984年改成博物馆,内存放着《五百罗汉图》,历代的名瓷精品,还有蒋介石用过的蒋字瓷盘,宋美龄的象牙柄扇,还有许多其他珍品,一饱游人眼福。
接着游览仙人洞景点。仙人洞位于庐山天池西麓,是一个由砂岩构成的岩石洞。一洞中开,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岩。这里的飞岩可栖身,清泉可洗身心。俯视山外,白云茫茫,江流苍苍,颇有远离尘世的感觉。因而,这里既是历来最为游人喜爱的胜景,更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修炼成仙。后人为奉伺吕洞宾,将佛手岩更名为仙人洞,著称于世。
毛主席登庐山时曾在这里留下诗篇: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观览了仙人洞奇景之后,又涉足“含鄱口”,登上含鄱岭,站在含鄱亭上,极目眺望广阔天成的鄱阳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引人入胜。我在这里留影纪念。
参观庐山诸景时,我不由得联想起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由于彭德怀元帅向毛主席上书,反映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农村出现的一些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由此引发会议由反“左”急转为反右之变,彭德怀被定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会议之后的反右斗争,波及到广大神州的各个方面,阶级斗争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升级,极大的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作者简介:
张 坚,礼泉县西张堡镇土洞村人,1937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55年5月参加工作,1997年12月退休。先后在乡政府、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县革委会生产组、山区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区划办、农村改革试验办等部门及建陵公社任职工作。当选过县党代表、人大代表、第五届县委候补委员。在岗期间,贯以清正勤奋,忠党敬业,求真务实,不鹜虚声。退休后,本色不改,勤劳不息,建园务果,看书习文,《心路历程》留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