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路历程》连载(二十七)
作者:张坚
励志勤勉 老有作为
——谈谈张河同志的敬业奉献精神
张河同志是我的挚友,在农业战线上,风风雨雨几十年的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是一个品德高尚、追求真知、堂正清白、丹心为民、乐于奉献的人。近来我认真拜读了他的四部著作,使我受益非浅,启迪很大。所以这里我想谈谈张河同志的敬业奉献精神。
张河同志1935年出生于礼泉县药王洞社区后雒村的一户农家,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读于西北农学院(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53--1963年,在陕北榆林地区绥德县工作,由于他精明能干,年青青就担任基层农技站长。但在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中,因“鸣放”被无辜打成“右派分子”,蒙受屈冤。这顶帽子一直压了他二十多年,并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遭受“左倾”路线的打击,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和迫害。这二十多年正是他风华正茂的黄金时节,使用上受到限制,严重束缚了他为人民效力的手脚,使他施展才华的能量受到时代风浪的摧残。这顶“黑帽子”,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才得到彻底的平反纠正。
1962年调回礼泉,他先后在农业系统和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系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曾担任过多届县政协委员,也是农科界有成就有贡献的早期老农艺师。
1965年初春我调农业局任职,张河同志已借调农业局,我和他共同工作几年。在这期间,张河同志总是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着。他不论是跟随领导下乡调查或检查工作,还是搞室内业务工作,都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他写的材料都是很有水平的。他不但能出色的做好本职工作,并能及时给领导当参谋提建议,为农业局的工作和礼泉农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就是这样,在“文革”中,农业系统的一些造反派们,把这作为是农业局当权派的一大罪状。批判我们重用右派分子,那时我真想不通,也拒认这一罪状。人家张河同志就是能干,能胜任工作,难道就不让人家发挥才能,为党为人民工作吗?难道这也有罪吗?
张河同志虽蒙冤于“反右”斗争,但他不记前嫌,对党对人民事业却始终是一片诚心,对自己所从事的农科专业也是非常热爱和执着的。在职的四十多年中,他一直坚持在农业第一线,在农村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进行多项科学试验,先后推广先进技术成果二十多项。由他主讲培训农民科技人员一万五千多人(次),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为当地的技术骨干和科技带头人。凡他蹲过点的村子,许多都培养成为“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被树立为全县的学习榜样,屡次受到地、县的表彰奖励。1969年他在南坊公社中峰大队蹲点,旱地双杂玉米、高粱平均亩产过“黄河”达到500斤,丰产田块亩产跨“长江”超过800斤,个别田块亩产达千斤。1971年他蹲点的裴寨大队一千七百亩棉田,平均亩产皮棉达到105斤,丰产田块亩产皮棉高达217斤,超过全县棉花高产样版尧张大队。他辛勤工作的成果,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肯定和爱戴,人们亲切地称他是“张技术”、“张科学”。
张河同志不仅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有着创新的造诣。五、六十年代,他曾在《华北农业科学通讯》、《西北农业科技》、《陕西农讯》等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专业性的论文十多篇。在后来的二十多年中,先后撰写有价值的调查报告、经验总结七十多份,主持创办《礼泉科技》专刊数十期,编写农业科普技术宣传资料(单行本)十多种,出版的《西瓜栽培技术问答》一书,在全国发行万余册。所有这些作品,对当时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老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1995年退休后,他虽已到耄耋之年,且患有高血压病,但他勤劳奉献的精神,却有增无减,为了把失去的光阴和损失夺回了,他加倍努力,废寝忘食,博览群书,笔耕不止,钻研书法,不断创作。他费尽千辛万苦,翻阅笔记,搜集资料,甄别考证,选优去劣,精心设计,先后编辑出版了《拾零集》、《拾零集续编》、《瀚海拾贝》及《名言句典赏析》等四部著作,共约八十多万字。在编写的过程中,家人为了他的健康,坚决反对他再不要搞这些劳神费钱的事情。曾几次撕毁了他的书稿,但他还是明避暗作,偷偷摸摸完成了这些书稿。这四部书稿编辑成功后,他用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的“私房钱”,付之出版,赠送给社会各届人士,使这些精神食粮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这四部书的内涵,都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积累,也是一种不分时空的全方位的融合。其中前三部书,内容包括:闲言碎语、坊间杂谈、名人名言、联对荟萃、百病验方、养生保健、谚语大观、生活百科、成语简释、书法浅论、《弟子规》解读等等,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简直是人生的百科全书。他编写的《名言句典赏析》,选录了中国古代唐、宋、明、清和近现代数十位名家、学者的部分名言精句3782则。其内涵有政治与军事、经济与生活、修身与学问、情感与立业、景色与自然等五大内容。读了这几本书,无疑可以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激励上进,完美人生、更好地为社会贡献力量。
“古今人生谁无死,名言醒世启后人。” 这是张河同志敬送给读者和后来人的肺腑之言。张河同志的敬业奉献精神令人敬佩,值得我们学习。
附:张河同志书法作品一幅
作者简介:
张 坚,礼泉县西张堡镇土洞村人,1937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55年5月参加工作,1997年12月退休。先后在乡政府、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县革委会生产组、山区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区划办、农村改革试验办等部门及建陵公社任职工作。当选过县党代表、人大代表、第五届县委候补委员。在岗期间,贯以清正勤奋,忠党敬业,求真务实,不鹜虚声。退休后,本色不改,勤劳不息,建园务果,看书习文,《心路历程》留踪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