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宅家躲疫情(散文)

作者 陈守光 (黑龙江)
在全国抗击疫情的大背景下,我们哈尔滨市也一样,都进行了封城。为了防止这种新型冠状病毒交叉感染,大家都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大中小学幼儿园不上课,各企事业单位及私企员工不上班,全部宅在家里不出门。
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上海某国企工作。二儿子在本市某高校任教。因为怕新冠病毒传播的缘故,这个春节也过得素淡。没有往年的鞭炮齐鸣,也没有亲朋之间的友好往来。就是自已的亲生孩子,也只能是远远的关注,而不能前来与我们当父母的聚在一起,过个团圆年,吃顿团圆饭。两个孝顺的孩子报欠地在微信视频通话中对我们说:今年过春节我们就不能带着孩子回去看望您二老了。说完拜年话,嘱咐我们多保重后,两个孩子象商量好了似的,各通过微信转帐给我老两口打过来一万
元钱。
我老岳父好多年前就去世了。老岳母今年九十岁,身板硬朗,自打她老伴去世后,就一直跟我们过,已在我家二十多年了。我老伴退休后和在某高校任教的二儿子开办了一所英语补习学校。平时老伴忙学校的事,每天六点多钟就去学校了。晚上十点半钟才能到家。老伴根本没时间做饭。所以,我家的饭都是我老岳母做。
因为有了躲疫情之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好事。整天忙得脚不沾地儿的老伴可以好好歇歇了。这不,这段宅在家里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
老伴顶替了我岳母,仨人
的三顿饭都是老伴做。
老伴人勤快,每顿饭,菜是菜,饭是饭,变着法地调剂伙食。我吃着老伴做的可口饭菜打趣老伴说:“行啊!没想到当了二十年校长的老板,也能把饭菜做得这般好”!老伴不无得意地说:“那是,我要是不当这校长,保准让咱仨顿顿都能吃上这样可口的饭菜”。我和老伴都会心地笑了。这个九十岁、七十五岁、七十一岁的三口之家,真是其乐融融!
老伴人聪明,虽说已是七十一岁的老人,但不迟顿,接受东西快,智能手机玩的很溜!这不,宅在家里还没几日,家里存的米、油就吃没了。菜也得经常买,可外面的超市都没开呀!老伴就在网上买。米、面、油,名种菜品都买进一些来,装进自家冰柜,一吃好几天,吃完再买。
宅在家里时间充裕了,我和老伴就翻箱倒柜把所有衣服都倒腾出来,一件一件洗干凈、晾干、收好。
老伴是文革时期的老初三,我是文革时期的老高三。都有点文化,也都喜欢文学。老伴竟然写起自传来。她从一九六八年下乡到黑龙江生建设兵团写起,有关知青下乡这五章她已在宅家这段时间里写完。我看老伴写的自传,还满是那么回事儿。
她说:“我还要继续写下去,还要写返城进工厂,还要写和二儿子一起开办英语补习学校”。我说:“好!老伴我支持你”!
我喜欢写古风诗。在这段宅家躲疫情期间,我每天三、四点钟就就醒了,躺在床上刷微信,搞创作。总共写了八十多首古风诗。有时一天一首,有时一天两首。其中多数发表在《云山文化传媒》、《兰苑文学》、《华夏诗刊头条》、《伏曦文苑》、《世界华人文学》等公众号微刊以及《华夏雅轩驿站》平台上。下面就选我在最近写的两首古风作为这篇散文的结尾吧:
一
古风·宅家也是作贡献
宅家已近六十日,足不出户心焦烦。
往曰天空又海阔,今曰小屋打转圈,
该死冠毒罪魁首,害得国人夜难眠。
为防疫情多扩散,亿万勇士战前沿。
军警民众齐联手,防控任务肩上担。
停止上班宅家里,广大居民心放宽。
打开电视看节目,疫情播报关注欢。
书法绘画练练笔,手机上网聊聊天。
翻箱倒柜清衣物,洗洗涮涮度时间。
房屋旮旯和犄角,清除尘垢空气鲜。
展示厨艺把饭做,美味佳肴桌上端。
打打毛衣阅书报,写点诗文发微刊。
莫要小看宅家里,每人都是战斗员。
响应号召不出户,交叉感染不沾边。
乌云遮日是短暂,躲过毒疫蔚篮天。
二
古风·写给远
方的孩子们
冠毒蔓延肆虐行,写给孩子信一封。
万千勇士上前线,普通百姓宅家中。
您们近日可安好?视频通话报实情。
以免爸妈多惦记。咱都平安度此生。
眼下中央发号令,叫咱在家脚步停。
您们年经又气盛,肯定感觉不适应。
心里憋闷看电视,上网聊天结友朋。
多读几本好书籍,陶冶情操知识增。
扎起围裙展厨艺,想吃啥菜自己烹。
房屋四处勤打扫,亲为不顾小时工,
打打麻将也可以,千万不能动输赢。
铺开宣纸练书法,笔走龙蛇好心情。
猫在家里多作事,手有营生心不空。
可别到处去乱跑,给国添乱可不中。
疫情总是会过去,老实呆家盼天明。
2020年3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