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路历程》 连载(二十二)
作者:张坚
怀念亲家翁
我的亲家翁,名讳段仲科,是个勤劳纯朴,胸怀宽广,豁达开朗,热情大气的农家汉,是个深得人们喜爱的大好人。
他的一生坚强多谋,善于担当。青少年时期家中贫寒,十八岁就给沿村一富户油坊佣工,由于他精明能干,吃苦耐劳,两年后就当上樑头(工头),一干就是五年。从此就挑起一家老小八口人的生活重担。特别是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他多次往返淳化,爬山涉水,翻沟越岭,用土布衣物换回粮食,使全家人安全度过荒年。
他为了全家人过上好日子,六、七十年代,除坚持参加集体劳动外,加班加点,日夜兼程,做过不少小生意。买回竹竿加工成竹筒销售,组织全家人做灯笼出卖,拉架子车骑自行车贩卖旱烟蔬菜。他多次从临潼、高陵等地用自行车驮回烟杆烟叶,还从甘肃平凉贩回烟杆烟叶,自己和老伴加工凉晒成成品,在阡东、西张堡、石潭、南坊等地赶集销售。赶集时,经常要老伴帮助掀上泔河南岸。
改革开放,土地承包到户后,他除了作务责任田外,还承包队里的菜园,种过葡萄,养牛、养猪、养羊。后来又在责任田里栽种果树,他起早贪黑,辛勤劳作,担当起来。汗水换得幸福来,终于在村上较早盖上了砖瓦房,从崖窑里搬上了新村。他不管自己再苦再累,都要支撑着家庭的小天地。他尊老爱幼,对老母亲百般孝顺,尽心侍奉,即养身,又养心,使老母亲长寿九十一岁,亲友村邻叫好。他对儿女厚爱有加,供他们上学求知,成为儿女走向社会,成就事业的云梯。到了耄耋之年,他和老伴精心为儿女经管孩子,支持他们的工作和事业,自己甘当拉车的老牛。他的坚强勇敢,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沧桑曲折,任劳任怨,从来没有一声怨言,没有说过一个“苦”字,一个“累”字,可算得上是既平凡又伟大的父亲。
他心怀宽广,笃诚为上,非常热衷公益事业,实心为村上办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担任大小队干部23年,一心扑到集体事业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办公共食堂时,他多次常住矿区采购煤炭;七十年代,村上办电,他只身求人,采购钢筋水泥,自制电杆;他多次去西安采购水管水泵,帮助村上建起两级抽水站;宝鸡峡工程通水,他亲自出马协调,从其他村的地里把水渠开引到段家,后又当上斗长,管水灌溉,井井有条。到了八十岁左右,不服老的他又牵线搭桥,找“门路”,为村上几条街道全部铺上水泥路面。作为普通农民办不到的事情,在他手里都办到了。他为大家办事的这种精神,高尚品德,深得段胡村广大干部群众的钦佩与赞扬。
他心灵纯洁,为人大方,乐于助人,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他交际广泛,朋友众多。他关心亲朋和他人,胜于关心自己,人家有啥困难或难办的事,找他都能淌下身子尽力帮助解决,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图回报。美宁她妈胳膊骨折,他托人买来羊肉羊骨、大鲤鱼,补骨康复。使我铭记在心,十分感激。他的这种宽仁厚德,助人为乐的风范,深受周围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这样大好的人,不幸因病治疗无效,于今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离开人间,享年八十五岁。他的逝世使我痛失一位好亲翁,失去一位知心人。时过三个多月,他的言行举止,不时的在我脑海中魂牵梦绕,难以忘怀,思念至深。
他的逝世,使儿女们万分悲痛,难分难舍,恨天怨地。真是:悲音难挽流云住,哭声相随仙鹤飞;地生百草悬壶济,只恨世无救父药。
他的一生,正如村上乡党为他书写的挽联:“少岁苦,中天累,晚年福,一生磊落;儿女尊,亲邻敬,厚德行,百世流芳”。横额“大气宽广包容”。
望云思念好亲翁,愿君:驾鹤仙游西天去,骑鲸东行回故乡。
2017年9月为亲翁逝世百日纪念而作
作者简介:
张 坚,礼泉县西张堡镇土洞村人,1937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55年5月参加工作,1997年12月退休。先后在乡政府、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县革委会生产组、山区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区划办、农村改革试验办等部门及建陵公社任职工作。当选过县党代表、人大代表、第五届县委候补委员。在岗期间,贯以清正勤奋,忠党敬业,求真务实,不鹜虚声。退休后,本色不改,勤劳不息,建园务果,看书习文,《心路历程》留踪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