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路历程》 连载(二十一)
作者:张坚
怀念大哥
我的大哥张侃,生于1924年,逝于1993年,享年70岁。他的一生,秉性耿直,精明能干,坚持原则,克己奉公,勤劳节俭,治家创业,功不可没。大嫂符立花,贤妻良母,麻利快活,和大哥终生为伴,勤劳节俭,抚养儿女,支撑着半面之天。
大哥学生时代,天资聪颖,好学上进,品学兼优。1944年从初中毕业后走向社会,最初在凤县田粮处当职员。1946年至1949年,先后在兴隆、沿村、土洞学校任教。1949年至1962年,先后任西张堡乡党支部书记、县委组织部干事、区委书记、县拖拉机站机耕队长、县农业局、水利局科员,到1962年冬因患胃病退职。
大哥青年时代,思想进步,追求真理,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专制腐败以及对老百姓的残酷压榨深恶痛绝,立志投身革命。1947年经姐夫张吉昌和李建帮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他积极发展壮大党的地方组织,首先和李建邦介绍杨正芳同志入党,然后陆续介绍徐德胜、党志强、张振忠等十多人成为地下党员,并成立了党支部。他们积极宣传党的宗旨和政策,发动群众,抗粮抗税,清算过两位有贪污问题的保长的账目,侦察、传递敌特组织活动的情报,多次组织掩护地下党员、进步青年进出边区学习工作,配合党的上层人士王育英、康泰、侯建业等来土洞搞地下工作,为党的地下活动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后因48年冬,国民党建立健全基层组织,搞的形式,他因一个有名无实的第七保区分部委员之事,53年审干中降职使用,丢掉党籍,至今尚未得到平反纠正,冤沉海底。
大哥解放后在工作中一贯任劳任怨,尽职尽责,无论在任何时期,搞任何工作都能出色的完成任务。解放初期,他在西张堡乡任书记时,样样工作都走在前头,表现出他的出众才能,很快被选拔到县委组织部任干事。在组织部干的更好,所以县委任命他为五区区委书记,刚任职即被免职。虽然在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但他不计前嫌,在工作中还是处以公心没有松劲。54年春他在叱南区东庄刘家村,负责建立首个初级农业合作社,几个月没有回家,工作搞得很圆满,合作社运转健康有序,给全区合作化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受到县、区表扬。在县拖拉机站任机耕队长时,不分春夏秋冬,不辞劳苦,跟机耕队下到生产队作业,落实机耕任务,检查机耕质量和深度。在农业局时,正值大跃进搞创新,他负责搞滚珠轴承化的研制工作,他同技术人员一起,绞尽脑汁,深钻细研,反复试验,搞出了一套实用的滚珠轴承模式,交付农机修造厂参照生产。在水利局时他在宝鸡峡泔河工地指挥部负责后勤工作,把伙食搞得很好,受到同志们的好评。
退职返乡后,他在村里当过生产队长、会计,拉着架子车转村卖过多年醋。大小队遇到算什么帐,写什么东西,他都热心承担。生产队调整自留地,划分责任田,都有他参与清算、丈量、划分。他为集体事业做了大量工作,人们都说他是个能行人。
他对家庭,勇于担当,善于付出,很爱治家。父辈分家后,我们家人多地少,难以维持生计。他把教书的薪水、工作的工资大部分拿出来买地买庄基,加上家中的农业收入,省吃俭用,先后买地24亩。他是大兄长,上孝敬父母,下呵护弟妹。那时父母因子女多把我三姐送给堡里姨母寄养,他很反对,偷偷从堡里背回土洞。我的读书和工作,他也时常关心指点。我们兄弟三个分家后,他严遵“耕读传家”的祖训,重视子女的文化教育,培养子女成才。他的四个儿子,作文在家农耕,作武、作斌、作琪均在外工作,他们在咸阳都有房子,有小汽车,家庭经济都比较殷实。女儿淑女、淑歌分别出嫁周邢、肖都村,日子过的也好。
大哥一生历途坎坷,辛劳奋斗。虽已过世26年,但他的音容相貌、一举一动铭刻在我们的心中,他的高贵品德、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望大哥在天之灵,永远安逸。
我的三哥
我的三哥张参,生于1932年,小学文化,性子直爽,厚道善良、勤劳朴实,农耕一生。娶嫂宁云英,秉性豁达,勤劳质朴,相伴一生。
三哥幼年时期有远志喜读书,学习成绩优异,他写的楷书大字多次上了栏墙,受到先生的多次表扬。1946年念完初小,因家中缺劳,辍学帮助父亲务农。1950年政府号召青年参加志愿军,他积极报名应征,又因家中缺劳未成。1952年宝成铁路开工征招民工,他又勇敢的随大军奔赴宝成铁路施工前线。这个工程全是在秦巴大山,逢山凿洞,遇水架桥,工程非常艰巨。那时没有现代化机械作业,全是人工作业,他的工队承担的是隧道工程,全是在山中钻石开洞,不时发生塌方,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可以说,宝成铁路是用生命和鲜血建成的。他在那里冒着生命危险吃尽苦头,干了三年。记得53年春节,三哥没有回家,父亲担心的睡不着觉,母亲多次倚门相望,盼儿回归。宝成铁路竣工,他返乡后,就一直在家挑重担,勤奋劳作,为一大家子的过活,出大力流大汗。
三年困难时期,他在山上和泾阳换粮,维持家人的艰难生活。记得有一次他用家里的一辆永久牌旧自行车,去泾阳换得二斗玉米,背回家中,以解全家燃眉之急。61年,玉英生下美宁,那时,她正在西安气象学校就读,顧不起奶妈,没办法,我在县奶羊场借了一只奶羊,我的工作忙,就请三哥徒步百里去五凤山奶羊场拉回,半年后他又长途跋涉送还羊场,使我深受感动!
在大跃进时期,无论是在生产队劳动,还是在泔河打坝工程上,他都是实干苦干,一直挣的是高工分。69年宝鸡峡水利工程二次上马,他首当其冲奔赴宝鸡峡工程战场。在工地,他担任施工员,不论严寒酷暑,冰天雪地,他都是顶风冒雪,尽职尽责,严把质量关,为宝鸡峡顺利通水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我们兄弟三人分家后,三哥以他勤劳俭朴,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在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同时,和嫂子一起养猪、养羊、养鸡、养蜂、育红芋秧子,广开经济门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养育儿女,供他们上学求知。五个儿女都是初、高中毕业。又为他们的婚娶婚嫁,费尽心血。
改革开放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他精耕细作,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养育果苗、栽植果园,果树面积逐步扩大,93年初挂果,而后产量、经济收入逐年成倍增加。家庭生产生活条件随之改善,度过了艰难困苦的时代。现在三个儿子作涛、作强、作庆都已娶妻生子,各立门户,家业事业有成,两个女儿芳芳、秋芳分别出嫁古县村、龙泉坊,日子过的都很好。现在他的里外孙子重孙30多个,已经是四世同堂福满堂。儿孙们对两位老人都在尽力行孝,加上国家的惠民政策,社会养老、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行,他和三嫂的晚年生活享到了幸福。
2019年农历9月22日,三哥因病治疗无效,寿终正寝,享年88岁。他的逝世使我痛心击首,又失去了一位敬爱的兄长。
愿三哥永安天堂。

作者简介:
张 坚,礼泉县西张堡镇土洞村人,1937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55年5月参加工作,1997年12月退休。先后在乡政府、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县革委会生产组、山区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区划办、农村改革试验办等部门及建陵公社任职工作。当选过县党代表、人大代表、第五届县委候补委员。在岗期间,贯以清正勤奋,忠党敬业,求真务实,不鹜虚声。退休后,本色不改,勤劳不息,建园务果,看书习文,《心路历程》留踪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