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的启示 》
文/陈明礼 诵/璀璨中的凋零

以前曾经写过两篇关于蝴蝶与古诗的文章,引起了很多读友的关注,希望再读到这一类的文字。其实,在古人的笔下,蝴蝶并不完全是美好的、新奇的,古诗词中也有很多关于蝴蝶的负面描写和议论。正是这些负面的内容,才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大约是从宋、元两朝开始,诗人们注意到了作为艺术形象的蝴蝶,并不是完美的,它的浅薄和轻狂是能给人类以反面启示的。宋代有两个出家人,也都是诗人。一个叫释文珦,他认为蝴蝶只知醉生梦死,不知营造未来,是短见者的代表;另外一个叫释行海,他笔下的蝴蝶是那种感情易变,有香便追,有奶即是娘的白眼狼。欧阳修更是直接写道:‘’身似何朗全敷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予轻狂‘’,欧阳修认为蝴蝶的轻狂是与生俱来的。到了清朝,董以宁又对蝴蝶多了一分指责:‘’每因径曲迟行,更为墙低疾去,学尽轻薄颠狂。‘’他把蝴蝶比作那种‘’见难就躲,见易就上‘’的小人,也真是极尽笔墨之能了。
到了明、清两代诗人笔下,蝴蝶则成了可怜的弱者,短命的美娘。清人张惠言这样写道:‘’游丝无力系花腰,怕煞乱红飘。‘’蝴蝶害怕乱飘的花瓣,想用自己的触须系在花枝上躲避一下,可就这点小事都做不到。真是柔弱致极,可怜之致了。黄庭坚诗中的蝴蝶更惨:‘’偶然命丧网罗,群蚁争数坠翼。‘’蝴蝶被蛛网粘住,身子被蜘蛛吃了,连落到地上的翅膀也被蚂蚁争食,真是惨不忍睹!因蝴蝶柔弱可怜,明代诗人袁凯在诗中呼吁:‘’怯露依老蕙,莫将罗扇扑。‘’这些看着露珠都害怕的弱小生命,姑娘们就不要再用罗扇扑打它们了呀。

至于蝴蝶的生命为何如此柔弱,晚景如此凄惨,白居易《秋蝶》一诗作了很好的总结:‘’秋花紫蒙蒙,秋蝶黄茸茸。花低蝶也小,飞戏花西东。日暮凉风起,纷纷落花丝。夜深白露冷,蝶已死花丛。朝生夕却死,气类各相从。不见千年鹤,多栖万丈松。‘’在白居易看来,一个只能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的小生命,受不了一点磨难和挫折,它的下场注定是悲剧的;只有像白鹤那样,居住在悬崖古松之上,历经风雨折磨,才能冲宵直上,寿命千年。
说到蝴蝶的娇弱,我便想起一件事来:前几天,一位读友在读书群里发了一份感言,其中有这样几句:‘’当我们的孩子还在被窝里玩手机、做美梦的时候,日本的孩子已经在冰天雪地里浴寒风、学拼刺、练相扑了。‘’此话一出,马上就有人起而攻之,说这是贬低中国,赞扬日本,实为卖国之举,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如果对自己的族人吹声口哨,提个醒儿就叫卖国的话,那么我今天也就‘’卖国‘’一次,我从蝴蝶身上得到的启示就是: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的后代是要叱咤风云,凌架九霄的!可我们今天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呢?刮大风下大雨要停课,遇酷暑逢低温得放假;家长不去管,老师不敢管,学校不能管;河不让下,树不让上……我们这样培养出来的蝴蝶娇蛾式的下一代,岂不是给蜘蛛蝼蚁准备的美食快餐?别说翘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我是连被外国夷种掘墓鞭尸之忧都有的啊!


作者简介 陈明礼,号蚕斋主人,喜欢教书写字养花。30年极少动笔,到老来诗兴大发,但总以自娱为要。一直秉持的写作理念是,做人做事做文章,写情写景写心声。
人生信条:真得味养花种菜,最逸情写字教书。

主播‖陈霞,网名:璀璨中的凋零,安徽合肥人,喜爱读书,热爱诵读。追求用自然的诵读声音美化生活。信奉:不以小善而不为,不以小恶而为之.


九州墨韵
聆听诗者心声,涤净灵魂尘埃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