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米》
文/孟庆武

那年儿子刚上小学,
父亲就离开了人世。
相依为命的娘儿俩,
一堆黄土,送走父亲远去。
家里没了顶梁柱,
母亲一人顶了上去:
白天地里拼死拼活,
夜晚油灯下飞针补衣。
争气的儿子考进了县重点高中,
母亲却患上了类风湿。
录取的喜讯换来的是一片愁云,
这一去,春种秋收谁帮母亲打
理?
“娘啊,这学……我就不上了。
忙里忙外,我可是个整劳力。”
“不行,这书非读不可!
千难万难,娘自有主意。”
“娘,学校每月得交30斤口粮,
咱这个家怎么能交得起?”
“孩子啊,娘能生你就能养你。
你只管去报到,”
娘自会把米交上去。”
“娘,我不去。”
“你一定要去!”
“娘,我真的不去。”
“啪!”有生以来的第一个耳光,
击碎了儿子弃学的主意。
一连三个月,
母亲一瘸一拐地交了三次米,
食堂师傅终于抱不住了火,
抓起一把袋里的米来了气:
“你交了三个月,
次次都是杂色米,
蒸出来的米饭总是半生不熟,
今天啊,
你怎么背来的怎么背回去!”
“扑通”一声,只见母亲跪倒在
地:
“大师傅,俺就跟你实说了吧,
这米是俺讨……讨饭凑齐的。
俺求求你了,
求你千万别说出去。
可得让孩子挺胸做人,
可不能误了他的学习!”
这百家米啊一交就是三年,
三年后,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
欢送毕业生的大会上,
校长把摞着补丁的口袋高高举
起:
“同学们,
这口袋里盛的不是百家米啊,
盛的是一位母亲的志气!
她坚决不让免交口粮,
坚持不要校方的救济。
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安心学业,
校方和母亲,
共同严守了她讨饭三年的秘密!
这位好妈妈就是李铁牛的母亲。
啥叫母爱?啥叫骨气?
全在啊,全在这百家米里!”
震耳的掌声中,
儿子向着母亲一跪不起。
啊!弯下的是儿子的双膝,
挺直的,
是寒门母子的发愤不止,
是恩重如山的慈母爱意!

作者‖ 孟庆武,1946年生,大专毕业,副研究馆员职称。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前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前音乐文学学会理事,前徐州市音乐家协会秘书长兼副主席。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始习词曲创作。先后创作了600余首词作、近400首曲作,以及数十件诗朗诵和各类曲艺作品。其中,五件词曲作品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十余件(次)词曲
作品获省级一等奖,一件曲艺作品1998年获中央电视台、中华说唱艺术中心颁发的作品二等奖。《前进,光荣的中国工人》一词,1983年入选江苏省“主人翁赞”五月歌会会歌。词作《旋律的桥梁》,1987年与石祥、王健、石顺义等词家的作品一并入选全国评选的“十佳歌词”,并被著名作曲家潘振声谱成两个版本的同名歌曲。歌词《水上人家》,1988年获全国未来词曲作家、演唱家“成才之路”大赛金奖。所谱曲的《山知道你,水知道你》,1992年获全军文艺汇演作曲二等奖。词作《滩涂美》,1999年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1992年获市政府“徐州市优秀文学艺术”奖。1991年3月,作为江苏省代表团成员赴京参加全国业余文艺家创作者大会。其获奖成被写入林默涵的大会开幕词。
2017年5月,本人作词的徐州市见义勇为之歌《正气颂》,作为徐州市见义勇为英烈纪念广场主题歌,镌刻在该广场的石壁上。
除主创词曲外,40多年来还为工商企业、部队、大中小学校等基层单位创作了大量诗朗诵、音舞诗、情景剧、快板剧、小品、快板书和相声等作品。就读电大期间,散文《秋雨》,1987年8月入编《全国“电大”优秀作文选》一书。
2016年9月10日,举办了“爱在延伸”孟庆武作品音乐会(详见百度)。


九州墨韵
聆听诗者心声,涤净灵魂尘埃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