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文老师作品《写给自己的信——之七: 选择》山东诗人
编者按:
山东诗人李德文老师,四天来在《都市头条》连续发表诗文12篇,收获近50万个阅读点击量。其中:热点三篇,五万以上;精华五篇,三万以上;关注四篇,二万以上。可谓成绩显著,反响强烈,来之不易。有读者朋友询问写诗如此成功的原因,我们通过联系协商,作者答应以其自传记叙散文《写给自己的信》(1——8)来回报广大热情读者的关心与厚爱。共用八天分八个章节发表,每天发一个章节,希冀能继续得到广大读者们的厚爱与欢迎!
信——之七: 选 择
作者/李德文
德文,你是知道的,选择这两个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得重要啊。实际上,人生的选择,无时不在,无事不在,无处不在。人一生所面临的重大选择,虽然也就那么三、次吧,再想多要老天爷怕是不会给的。因而在人生重要转折时的选择或抉择就显得特别必要和重要了,是不可以出现重大闪失的,即使对随时随地都可能面临的微小的选择,也是不可马虎大意的。要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需要具备选择的自觉意识和能动精神,积小善为大善,积小成为大成。到底选择有多么重要啊,大家都知道基辛格吧,他在做大学教授时写了一本书叫做《选择的必要性》,被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给发现了,立马任命他为国家安全顾问,美国依据他的理论成功实现了联中抗苏大政方略,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
国家选择的本能是国家利益最大化,人的选择本能又何况不是逐利避害呢。选择的目的,大概也就是为了驱利避害吧,或者叫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害相衡取其轻吧。就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来说,这是无可厚非的。所谓选择大致可分为正确选择和错误选择两种,正确的可带来利益和幸福,错误的可引发危害和灾难。就其互相依存和谐共生的法则而言,只要不是损人利己的,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可行性的。
这样的选择还只是一般性的,低层次的,被动性的。比较系统地论述这个问题的是,美国行为学家马斯诺在《行为科学》中提出的需要层次论,由低到高可分为生存的,生活的,文化精神的,尊严的和自我价值实现的五个层次,现在有人写书主张通过积极进取实现《圈层突破》,这是很棒的!也无怨,人们社会存在的层次性,决定了人们的选择的层次性,当你最需要物质生活保障的时候,你首先会选择吃穿住行的需求的,选择有稳定收入的工作;当你最需要精神文化生活的时候,你会把聊天,听歌,看电影电视,玩手机看得很重要;当你需要尊重时,你就会十分珍惜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当你想要实现自我价值时,你可能就会忙于写作出书,吟诗作画,积德行善等等。 这样的选择,往往是个体的,个性化的,也是比较细化高端的了。你若选择得好,你就会逐步脱离低级的趣味,逐步走向高级的纯粹,从而不仅对自己有利,也会对他人有益,对社会有功。
凡是个性的,都是共性的;
凡事共性的,都是个性的;
凡是利人的,都是利己的;
凡事损人的,都是损己的;
德文,你是知道的,选择是需要眼界和境界的。站得高,才可看得远;立得正,才能选得对。选得对,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坚持。选对了,却不能坚持到底,也是徒劳的。
圣人的选择是值得称道的;
伟人的选择是值得歌颂的;凡人的选择是朴实无奈的。
人生目标不一样,选择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人生选择余地的大小,不仅取决于选择能力的强弱,更重要的,取决于个人的信念与追求。一个人如果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断的追求,也是可以由凡人而伟人,甚至圣人的。
德文,你知道你对圣人和伟人的选择是十分仰慕和崇敬的。你虽成不了伟人 ,更成不了圣人。可是,这并不影响你选择以伟人和圣人为榜样,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文化的复兴,多去做点有益的事情的。
基于这样的理念,在你政治生涯还未走到头的时候,你毅然决然地然选择了提前离岗。刚进到两千年的时候,当地党委政府出台的一项可以由个人申请提前离岗的“阳光”政策。工资福利不变,岗位职权没了。领导看到你要求提前离岗的申请书后,劝你慎重考虑,建议不要这样做,明显带有挽留的意思。但你以诗明志:
提前离去无责好,
安度今生醉笑魔。
几许功名尘与土,
原来俸禄少蹉跎。
芳林新嫩催旧破,
流水先波让后波。
忽见盆花开二次,
赏惜此景梦思多。
领导们看到你的诗,会心地笑了,报市委组织部批准了。离岗后你在尼老同学老战友公司驻上海办事处经过商,在胶东文学编辑部做过书记兼编辑,到中国美术学院和中数协学过书画。你说过,人当官是一阵子,做人是一辈子,做学问是你一生坚定的信念和不断的追求。德文,你有一个文学艺术的梦。为此,你选择了文学,选择了艺术。并且,你以极大的热情,写小说,作散文,溜诗歌,泼墨书法,涂鸦绘画,虽水平有限,但你努力去学了,尽力去做了,甚至得到了名家教授老师的入室弟子的待遇,也得到了很多学友文友书画友们的厚爱,实际效果还不错的吧,你是此生无怨无悔的了。对此,你是多么开心,多么感激,多么高兴啊!
德文,你是很佩服陶潜、郑燮们弃官从文以及所取得的成就的。你既然也作了这样的选择,相信你会矢志不移,上下求索的。对吧,德文。
李德文,山东临沂人,大学文化,军人出身,检察官退休,自幼喜欢文学,在部队和检察机关工作时即有比较多的文字写作经历和文学创作作品发表,曾做过军报和检察刊物特约记者,还兼职过文刊编辑,特别是退休后仍笔耕不辍,尤其诗歌散文创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