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山东诗人李德文老师,四天来在《都市头条》连续发表诗文12篇,收获近50万个阅读点击量。其中:热点三篇,五万以上;精华五篇,三万以上;关注四篇,二万以上。可谓成绩显著,反响强烈,来之不易。有读者朋友询问写诗如此成功的原因,我们通过联系协商,作者答应以其自传记叙散文《写给自己的信》(1——8)来回报广大热情读者的关心与厚爱。共用八天分八个章节发表,每天发一个章节,希冀能继续得到广大读者们的厚爱与欢迎!

《写给自己的信》(1——8)
—作者/李德文
之 三: 劳 动
李德文,你是地地道道山区农民的儿子,是纯粹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孩子,劳动人民坚毅、乐观、豁达、勤奋、吃苦耐劳的品质已深深地烙印在你的骨子里了。劳动不仅给了你温饱,也锻炼了你的筋骨,培养了你的智慧。自小热爱劳动已成为了你的习惯,热爱劳动是你的本分,热爱劳动人民是你的天职。这是你的终生诺言,你的宏伟志向,也是你心头、手上、脚下的点点滴滴。任何时候都是不可以发生变化的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诗中的道理你是深有体会的。不像现在,用杀草剂一洒,塑料薄膜一盖,草没了,也不用锄地了,等着收获就行了。这大概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恩赐吧。当时,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啊。
你自己还记得吗,不论你是放牛还是上学,你都没有忘记劳动,那是因为,你已经把劳动当成了对家庭、对社会应尽的一份责任与光荣。劳动着是最幸福、最快乐的,只有劳动,才可获得;不劳而获,贪图安逸,攫取私利,那是你不齿、不想、不愿的。在家中,你的父母有三男二女,你是长子,你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你的爷爷去世的早,你的奶奶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你的父亲有点速成中学文化底子,是个党员,还在村里问点事,先当会计后当村党支部书记,那时候的村官不好当,得来实的,碰硬的,要带领大家伙为填饱肚子而早起晚归不停的劳作。贫穷山区农民最清楚不好好劳作是要饿肚皮的。你的父亲和你的母亲,都是劳动的好手,你从小就受二老的熏陶和教诲,获益非浅啊。
你奶奶教你学拾粪,纺棉花纱;你母亲教你拾草,种菜;你父亲教你种地,锄地,推独轮车。虽然你年龄尚小,不能干重体力活儿,但除了放牛和上学之外,你总是尽可能帮父老乡亲和父亲母亲多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儿。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劳动人民的儿女最知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重要。你父亲教你如何做农活说:“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教你锄地说:“前腿躬,后腿蹬,换起路来别丢松。”“轧谷子,漫头抹,五棵苗,留三棵。”很多顺口溜,都一套一套的,还真满有意思的。你跟你娘学种菜学得也不错,家里的青菜总也吃不完,还送人。你种的南瓜一棵能结二十几个,又大又甜又面。你的密窍是: 先挖个大坑,放进去一筐鸡粪,埋上土,栽上南瓜秧,浇透水,就等着丰收吧。有一年,下河的白菜地被河水过了,淤泥把采苗淹了,你用手一棵一棵地把菜苗扒出来,用清水冲净淤泥,白菜得救了,而你的手却中毒了,两只手都起了满手的水泡,纠心的痒痒,直往外流脓水、血水,半个多月才还好。可把你奶奶吓坏了,人说‘隔代亲’,那是一点也不假的。
农村小学,农忙时,学生都放假回家,帮着大人春播、夏种夏收、秋种秋收。一到农忙,没有闲人。不论大人小孩,都往田地里奔。春种夏锄,年景是好是孬,就靠播种收获的那几天了。不忙着点,能行吗!放牛的时候,农活多,牛更忙。牛去做农活了,你这个放牛娃更是闲不着。有一次,你去帮着点麦茬花生,大人在前边锄埃续米,你在后边用锄头推土掩埋,当你看到有的花生米露出来,你不是放进嘴里,而是下腰把花生米按进土里,求得春种一粒子,秋收更多果。受到大人们的夸奖,说你有出息,懂事理儿。
你还记得你的娇姐吗,她比你虽大不了几岁,却知道疼爱、喜欢你这个被她叫作‘秀才’的小弟弟。她人长得俊,农活做得好,嘛农活都干得麻利、洁净、痛快,还对你特别关心、爱护和帮助。有一次,你和她一起并排着割麦子,你不小心把手割破了,鲜血呼呼地直往外流。你的娇姐二话不说,不管有人没人,把自己贴身的新花褂子用镰刀割破头,嚓的一声,从花褂下边撕下了一块长花布条,立即给你包扎伤口,血止住了,她露出了甜蜜的微笑,而你的脸上却是泪水和汗水一起往下淌。你的家乡梯田多,地边上栽满了名贵中药材金银花,五月是采摘金银花的时节,要早起顶着露珠采才好,太阳一出来晃眼就不好采了。你的娇姐是采花子的能手,像采茶姑娘一样,两只手上下翻飞,采得又快、又多、又好。而你想向你的娇姐学采花子,总是早晨天不明就起床,不好意思叫你娇姐的门,就在你娇姐家的大门口远远地等她,而后一起披星戴月,下湖采花子。去的最多的是北湖吧,那里地肥枝壮花子多,出活儿。你和娇姐一起采花子,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美妙感受。那是朦胧的爱吗?说不准,那时你才十来岁,尚不深知爱为何物吧,只是喜欢吗?看来喜欢和爱是分不开的。爱是说不清的,爱是不需要说清的;爱是简单的,爱又是复杂的;爱是纯洁的,爱是不容玷污的。后来,你当兵了,你还记得你的娇姐去看过你吧。她告诉你,她结婚了,嫁的是位小学老师,她想找一位老师一辈子给她补习文化,再也不做‘睁眼瞎’。你无话可说啊,只好默默地含泪向她表达了你由衷的祝福,并用你当军官后第一个月的薪水,为你的娇姐又补买了嫁衣,借以表示在劳动中建立的友爱是可以用另一种形式长存的。
劳动,不仅增长了你的人生本领,磨练了你的坚强意志,也提供和丰富了你搞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几乎可以说,如果没有你从小跟着大人们学这学那,干这干那的,你就不知道劳动到底有多苦,有多甜,有多么得人生时刻离不了!你的写作,也就不知道从哪里思考、提炼、下笔,就更别提什么妙笔生花了!好在你努力地做到了这一点。你写的长篇小说《紫昙花》几十万字的书稿,以及至少有数百篇见诸报刊的各类文字,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你写的以你母亲和你自己长年累月到山上地里拾草当柴烧火做饭,借以勉强维持全家人生计为题材的中篇记叙散文《拾草的记忆》,被《胶东文学》刊登后,你又加以缩写,被《烟台晚报》文学角栏目以《沂蒙草娘》为题加以刊发,以纪念你母亲去世一周年,如果你母亲地下有知,她老人家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李德文,山东临沂人,大学文化,军人出身,检察官退休,自幼喜欢文学,在部队和检察机关工作时即有比较多的文字写作经历和文学创作作品发表,曾做过军报和检察刊物特约记者,还兼职过文刊编辑,特别是退休后仍笔耕不辍,尤其诗歌散文创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