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刘能英《春日杂诗》赏析|巴山夜语
刘能英《春日杂诗》赏析|巴山夜语
精华
热点
2020-03-07 20:37:00
8548
阅读
关注
刘能英《春日杂诗》赏析
文/巴山夜语
今春荆楚大疫,汉上女诗人刘能英五言古风《春日杂诗》,以庚子肺疫为背景,描写民族大灾难下小家庭的遭遇、小人物的感受。于戚戚郁郁里怀着向上的希望,读之不觉得消沉。原诗如下:
春日杂诗
当年生何幸,合家七口人。
饮食邾城外,劳歇举水滨。
阿翁与阿奶,虽困安于贫。
阿父与阿母,虽苦不言辛。
阿姐与阿弟,绕膝均天伦。
独我张弱羽,旷日辞密亲。
密亲不我待,五位亡作尘。
亡者魂渐散,存者泪满巾。
戚戚伤甲午,郁郁悲壬辰。
悲伤忽然止,止在庚子春。
江汉传肺疫,荆楚尽灾民。
长歌哭永夜,微信抚近邻:
家国时有祸,天地时不仁。
收泪聊自慰,亡亲幸已沦。
尚若亡亲在,凶危虑我身。
尚若亡亲在,衰病劳我神。
如此亦甚好,存亡各自珍。
全诗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
“当年生何幸,合家七口人。饮食邾城外,劳歇举水滨。阿翁与阿奶,虽困安于贫。阿父与阿母,虽苦不言辛。阿姐与阿弟,绕膝均天伦。”回忆当初家庭境况,全家七人,生活劳作在邾城外的举水河畔。尽管清贫,却也其乐融融。“安于贫”“不言辛”“均天伦”,呈现出一幅恬淡平和的田园生活画面。
第二部分:
“独我张弱羽,旷日辞密亲。密亲不我待,五位亡作尘。亡者魂渐散,存者泪满巾。戚戚伤甲午,郁郁悲壬辰。”写家庭变故,先是诗人自己少小离家,与亲人聚少离多。期间五位亲人相继亡故,尤其是甲午、壬辰二年,所伤所痛更甚。
第三部分:
“悲伤忽然止,止在庚子春。江汉传肺疫,荆楚尽灾民。长歌哭永夜,微信抚近邻:家国时有祸,天地时不仁。”写国家灾难,先是大镜头总写“荆楚尽灾民” ,继而小镜头细写“微信抚近邻”,从而发出“家国时有祸,天地时不仁”的哀叹。劝人亦劝己。字面上言“悲伤忽然止”,哪里是止啊,分明是大难来时,痛到极限,麻木了,小痛被大痛淹埋了,感觉不到而已。
第四部分:
“收泪聊自慰,亡亲幸已沦。尚若亡亲在,凶危虑我身。尚若亡亲在,衰病劳我神。如此亦甚好,存亡各自珍。”写个人感受,感受是什么?是庆幸自己的五位亲人,先于肺疫之前离开了,如果他们还活着,就会担心大难之下诗人的安危,如果他们还活着,诗人也会担心大难之下他们是否感染。现在好了,不必有这种担心了,“如此亦甚好”,真的是甚好吗?如果不是这旷古劫难,谁愿意说失去亲人甚好呢?两痛相权,取其轻而已。“存亡各自珍”,当然是指存者要珍重,好好活下去。
全诗既不妆点景物,又不雕饰藻绘,语言质朴,真切感人,虽写家国不幸,却于大灾之下,竟然抠出一两个“好”字来,一扫低沉哀苦,哀而不伤,由昔及今,由国及家,由人及己,娓娓道来,虽无慷慨之词,也乏嚎啕之哭,然乐字写悲,其情更痛。
编辑/
章雪芳
审
核/
小楼听雨
校对/
冯 晓
查看全文
最新评论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1262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