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敬——抗疫中的环卫工人
他们做着整个城市最脏最累的活,却有着最善良最朴实的心灵。
武汉:
逃离与留守
夕阳从武汉金银潭医院背后穿过,落在白色的病房大楼上。
段光训夫妻俩在这栋楼里做了7年保洁,武汉封城后,原本60多人的保洁队伍只剩下23人。
他们没走,甚至还把两个儿子叫过来帮忙。一家四口承包了医院南楼1到4楼的保洁工作。和护士们一样,他们每天待在隔离病房至少8个小时。拖地、消毒、擦尘、清运垃圾。
疫情暴发后,医院走廊上加了10多个床位。段光训从没见过这么多的病人。1月底的时候,他每打扫一层楼都要挪开三四具遗体。
截至1月23日24时,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549例,其中武汉市495例。
如果不是疫情,环卫工人或许不会在武汉沌口长江大酒店与程渝相遇。
程渝是沌口长江大酒店的经理,这里是一家四星级酒店。2月7日,程渝接到沌口经济开发区城管队的电话,问能不能给清洁工人们协调房间。“当时很晚了,想到晚上武汉那么冷,总不能让他们在路边等着,我没来得及问总经理,就答应了。”
这是程渝从业9年来,第一次遇到清洁工人入住酒店。
这群特殊的客人给程渝带来了不少“意外”,日用品都提前带好,送餐员来了后总是自己去领饭,“本来服务员就缺,他们很为我们着想,从来不麻烦我们,也没提过什么要求。”
入住第6天,由于要接待新一批医疗队,15名清洁工人只能换到其他酒店。
一直忙的程渝,到清洁工们退房一周后查房时才发现,9间客房全都是干净的。垃圾桶倒得干干净净,套上了新垃圾袋,抱枕摆放整齐,甚至连床旗也摆得中正。
“拿着房卡往左手边走,顺着房间号,一共9间,全都是净房。我以为走错了。”程渝想,唯一的可能就是他们退房前自己做了清洁,“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哭了。”
这也是程渝第一次见到有客人在退房之前,把卫生做好的,“都是他们默默做的,退房的时候他们什么也没说。”
程渝在朋友圈里道谢:他们做着整个城市最脏最累的活,却有着最善良最朴实的心灵。
她和其中一个环卫工芳姐加了微信,她是个爱喝酒的人,两人约好,等到疫情过去,一起去喝酒吃烧烤。
以上摘自《纪录片导演拍下封城后的武汉》
广州:
人物丨疫情防控下的“逆行者”,环卫一线的父子兵
广州城管
自疫情发生以来,为杜绝垃圾“二次污染”,广州市城管部门积极采取超常措施,要求属地环卫部门对辖区内定点医院、医学集中观察点的生活垃圾,进行专人、专车、专线、专点收集运输。这条垃圾收运的线路,也被环卫工人称作“战疫专线”。
在越秀区环卫机械化作业中心,有一位垃圾运输车驾驶员,在了解任务后主动请缨,承担这条线路的垃圾专车收运工作,他就是饶迟生,一名有着20多年工龄的老环卫。
作为垃圾运输车驾驶员的饶迟生,每天都需要起得很早,为当天的垃圾收运工作做准备,但跟往常不一样的是,现在的他在出发前需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并测量体温。
“我要去医学观察点,给那里的人收运垃圾。”
定点医院和医学观察点容易接触传染源,存在着一定的感染风险,但在那里生活工作的市民,同样也有排放垃圾的需求。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驾龄的司机,饶迟生认为自己在车辆消毒和自身防护方面都比较有经验,能胜任这项重任,于是主动向单位要求承担医学观察点的垃圾收运工作。
“自己没什么文化,不懂什么大道理,但眼下国家有难,一线医护人员这么辛苦,自己也想出点力。”饶迟生憨厚地笑着说。
按照工作安排,饶迟生每天需要收集运输至少一车次,由于采取专人、专车、专线、专点收集运输,整个收运工作只能他一个人完成。
但他每一次的“出征”并不孤单
因为儿子会在后方给予他支持
29岁的儿子饶国平也是越秀区环卫机械化作业中心一名环卫工人,主要负责环卫车辆的维修。
环卫车辆因使用频率高、常年装运垃圾,极容易对车厢产生腐蚀,因此,环卫车辆需要经常维修保养才能保证其干净的车容车貌和不出现滴漏现象。
为打赢疫情阻击战,广州市大力加强垃圾运输车辆车容车貌、密闭运输、抛洒滴漏、清洗消毒等相关防疫工作。饶国平作为维修车间的一线维修工,他的工作大多数时候都处在高强度的运转状态,每天一上班就要投入到车辆防滴漏整治工作中。
每当父亲在前方开车收运垃圾,他就在后方与其他维修工一起争分夺秒修补有滴漏隐患的车辆,防止环卫车辆滴漏污水导致病毒的“二次污染”。
我们一家人都很支持他,当前防疫工作这么紧张,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有人做,只是希望他能注意安全,能每天平平安安归来就好。
饶国平表示,无论作为儿子还是环卫工人,他都对父亲的工作无条件支持。
来源丨广州市越秀区城管执法局、羊城派
深圳:
抗疫中的环卫工人:每天穿6小时防护服处理2吨垃圾
记者 戴晓晓 02-08
疫情当前,在家家户户都将消毒杀菌放在首要位置的这些日子里,那些天天和垃圾打交道的人呢?
深圳机场航空垃圾转运站,53岁环卫工人王吉香穿着全身防护服,正将一整车垃圾往站里搬。疫情开始以来,她每天穿着这身“装备”处理大约2吨航空垃圾,6个多小时工作下来全身湿透。
我们的平安背后,有无数像她一样的人在默默值守。
王吉香是深圳市绿佳智慧环境发展有限公司的一位环卫工人,疫情没有发生前,她所在的深圳机场航空垃圾转运站每天处理4吨垃圾。疫情出现后处理量减半。她和几名同事每天从早上6点干到中午11点,中午吃饭休息2个小时,再接着从下午1点干到傍晚5点,“工作下来全身湿透,感觉特别累。”
1月25日,大年初一,下午2时许,机场一个航班送来几袋垃圾,并告知他们不得分拣。“在处理前、后必须先消毒场地,只有穿防护服、戴手套和戴口罩人员才能接触垃圾并处理到垃圾箱。”后来他们知道,有疑似病例出现在这一航班,所产生垃圾全程需谨慎处理。
《致抗疫中的环卫工人》(诗歌3首)
诗/孔圣坤
封城锁路九衢空,唯见街头马夹红。
尘土疫渣全扫净,甘将汗水浣春风。
卜诗/周运潜
万人空道宅家中,短巷长街走橘红。
为保城区劫中美,朝清暮扫理颜容。
诗/轻风拂柳
横扫瘟魔万巷空,家园美化往时同。
街头橘色成一景,涤尽尘埃逐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