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佳新长篇音频小说连播 《黄河岸边的孩子第十四章·水上长征·第一节·秘密筹备》安群诵读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败看坚持。 —— 建华大师
盛夏,乌兰布和沙漠边上最好的运动,就是游泳了。 学校里喜欢玩水的人很多,不过大部分都是狗刨儿,他们一般不敢去黄河里比试,都在学校西边的乌审干渠里扑腾。这就把我们这些游泳技术好的人显露出来,全校一共有十多人,我们每天都要去黄河游个来回,从学校走的时候,大家只穿个小裤衩,光着膀子跑着向黄河边上的水利枢纽而去。要论什么自由泳、侧泳、蛙泳,应该说我游得不错但不是最好,最好的是我们的老师,一个生长在长江边上的人。不过能把同学们聚起来的原因,是任何大型的活动保证都有我在。这个游泳队里,我是一个不能没有的人物。
连续几次横渡黄河的比赛,也让大家露了脸,有一次装衣服的小船不知道怎么操纵的,在黄河的中间不小心翻了,弟兄们救起了船上的人,不过大家的衣服全都进贡给龙王爷了。黄河边的人特别喜欢游泳,那天河边的人很多,这样的壮举倒把我们抬高了,别看巴盟两派斗争很激烈,我们走在巴彦高勒街上,还有很多人能认出我们,指指点点地说:“看,农机校游泳队。”“人家横渡黄河比赛是第一,比快艇还先到呢。”你说,我们听了这些话能不高兴?
我们这些爱游泳的同学们,就想亮亮堂堂地干件大事,一件能震动全国的大事。“要不在黄河上来几个技巧?”“要不发出个邀请赛,华北地区游泳···。”这些都遭到大家的反对:“你能请谁来?人家武斗顾不上···。”有一个同学提出个最好的建议:“弟兄们,咱们来个水上长征行不行,从黄河游到北京,让他们眼红吧!”这个建议,一下把同学们给镇住了,大家相互地看着,接着就喊了起来:“好啊,就这样,大家全都去。”
1.秘密筹备
年轻人想事情想得简单,等我们看了地图,才知道那条黄河三千年前在北京附近呆过,现在已经不流过北京了。它弯弯曲曲地拐向了山西河南,又从山东流进大海。我们几个人研究了好几天,“最远能到达的地方,就是到包头,水路将近三百五十公里就是七百里。”“这么近,有什么意思?我不参加了。”有几个好高骛远地同学宣布退出去了,人们背后议论着:“什么远近,尽是些胆小鬼,我们保证去。”我数了数,一共十二人,大家宣誓:“向毛主席保证,我们生死与共,要开辟一条游泳的新路。”
在水上游泳漂流,对我们来说是个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所以什么都要考虑周到。再说十几个人出发,需要很多的物资,我和一个同学拉了一个单子:
一、拖拉机轮胎三条,(用来驮运衣服,在危险的时候救人。)
二、防水布六块、(为避免所带物资进水)
三、牵引绳三根、(到了黄河水流慢的时候人工牵)
四、粮食(应急生熟各二十斤)、
五、衣服、
同学们发愁地说:“呵,这么多的东西,到哪里去找啊。”人们一定不知道,现在这遍地成灾的塑料薄膜,那时根本见不到,在中国还没得到推广呢。那时候防雨的东西就是那个做乒乓球的原料——赛璐璐做的薄膜,是用棉花做的非常值钱,要不一个乒乓球能贵成那样? 我们一项一项的落实:
说年轻人勇气冲天不假,可就是问题想得不细致。就没想到打听一下天气,到了出发的那天,一下子刮起了八级大风。大家来问我:“走不走?”我还是坚持着:“走,一切不变。”
我们确定八点准时在三盛公水利枢纽碰头,八点半下水,没想到九点钟还有两个人没有到。“不等了,我们先做准备工作吧。”一个同学用从老师家门口偷来的气管子把轮胎打足,然后垫上了一块儿从大礼堂前面黑板上拆下来的三合板,用绳子捆了个结实。上面再铺上那块外国的“赛璐璐”,又用细绳子绑在轮胎上。我们的干粮,那袋小米和二十个干烙饼用小块的“赛璐璐”布,包裹的严严实实。就剩下大家的衣服了,我们一人穿着一条游泳裤衩,把其他的衣服全包了起来。还有一个轮胎也用不上了,原定就是由那两个同学拿到河边来。“怎么回事啊?”这可好,我们又等到十点,还不见人影。哥几个这才明白:“他俩不会来了···。”后来他俩给大家解释说:“真的,确实是睡过了头···。”另一个看着我:“你看···咱们定的是八点出发下水,你们是···啊,九点多下水。我们来到河边快十点了,就是紧追也追不上了呀,真的没错,我看表记得可清楚呢。”他俩可怜兮兮地说:“千万别生气···咱们啥关系,咱们是···铁哥们呀!”我明白,这两个小子是英雄难过美人关,肯定是搞对象的女同学拉住后腿不让去了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