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竹梅文学苑



梦中的吊角楼
图片网络 / 随笔 / 泽林由之
吊脚楼是家乡建筑的一种,全是树木材料构造而成,它集中体现了苗家匠人的智慧和技艺以及建筑的构思与风格。建造吊脚楼需要充分的利用地形地物、坐落朝向,并恰到好处的建在那屋角旁边与正房相得益彰,给苗家山寨的建筑群增添几分色彩、几分秀丽!
我记忆中的吊脚楼是乔明老兄家的吊脚楼,那吊脚楼选址恰当、修建巧妙。一栋五柱八三间四排的木房,是木材建筑中最大的房子了,屋顶青瓦盖就,房屋的左边是茅厕,右边是石磨、石碓、加工作坊、柴房、厢房,最里面是猪圈,外边是二三十米高的岩坎,他家的吊脚楼就巧妙的建在那里与正房偏舍恰好相配。吊脚楼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仓库,上层是正楼,这吊脚楼的二层恰好与正房杂屋建在一条平行线上,人们来来去去十分方便。吊脚楼建在岩坎上,用柏树、松树、杉木做材料,结构简单,顶盖青瓦,三面飞檐,三边围栏,没有雕梁画栋、没有描龙刻凤,也没有排杄方格扎花,楼板是最常见最普通的松木板铺成!吊脚楼三面凌空,视线极好,斜望对岸巍峨的鸡公山下镶嵌着一块如镜的照面山,是那么的陡峭崎岖,是那么的青翠欲滴!崖下是一条向南潺湲奔流的小河。尤其是春天可见稻田片片,可闻稻花飘香,放眼四顾远望可见小河坎边的几架水车在不停地旋转着打水灌溉稻田,在夏夜里静听蛙声一片!吊脚楼下是生产队的仓库,大队的油坊,油坊下坎是一条长满蓬草的小溪,溪水淙淙,有鱼虾蟹类在水中悠闲自在的游弋。小溪从那座木桥下流过,便与小河融流,汇合处自然形成一片汪汪的水域,水中长满了丰茂的水草,水草中深藏着许多鱼类河虾,有捕鱼者常常在此撒网捕鱼或是钓鱼者在专心垂钓,目不转睛的注视着那白色的警示浮标。下游二三十米处便是一道拦河水坝,坝上水势平缓,坝下流水畅响,水花翻滚,波浪滔滔,有鱼儿成群结队、前赴后继跳进网箱,那鱼儿力争上游的精神无不让人感叹!十米高处是一片长长的稻田直达“庙山”,临水边的稻田里有一古老的水碾在吱吱呀呀中不停的歌唱……
我记得:那吊脚楼是五队聚集的中心,大家都愿意往那里去,有的在木桥中歇凉;有的则在吊脚楼上扯谈;春天看春水潮涨,燕子绕梁;夏天看鱼虾游荡,蜻蜓点水,蝴蝶蹁跹,听知了歌唱;秋天看硕果累累,闻谷黍稻香;冬天看黄叶满川,望雪原景象,看猎犬出击,听吠声应山。我印象中的吊脚楼是集会的场所,是歇凉的去处,是开会的会场,只要天气不冷所有的会议都在那儿召开,贯彻精神、宣传政策、排工干活、计算工分、分配粮油等等,那时的会议也无比的多,究其原因是运动多才开会多,而且那会一开就到半夜,不关系切身利益的事情,只任队长一人讲话或是几个党员轮流发言。开始会议气氛活跃,嘻嘻哈哈,或笑话连篇,或切切私语,开着开着死寂沉沉,黑暗处有人忽然响屁连连,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即刻又恢复平静!男人闭目养神,闷抽草烟;女人补衣牵线,姑娘纳鞋缝垫,小儿少年直打哈欠。记得那少年时的游戏,一寨同龄的青少年都在那吊脚楼玩耍,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大家排成长队,大一点的人就做护鸡的头领,叉开双手护在前面,后面的依次抓紧每个人的衣服,选一个人来扮成老鹰并千方百计的左右进攻,护小鸡的头领左右守卫,随着队伍的左奔右跑,队形仿佛就像一条蛇在地上拼命摆动,很好玩也很惬意;玩丢手绢也很有味道,大家手携手围成一个圈,然后放手坐下,先采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选出一人来藏手绢或帽子。尔后,大家两手拍打着节奏、数着数,藏手绢的人转着圈,突然骤停将手绢或帽子丢在谁的后面,谁就得起身唱歌或背课文、背语录,依次轮流着这一游戏。当然女孩子多有四五项活动,跳环、捡子、挑花、踢毽子、跳橡皮筋,那“环”就像一个“干”字形状,需要画成十个方格,每个方格内分别写上一到十的数字,然后手拿一块平整的石头,准确地投进方格中,再按照规则和顺序跳过去,回头才能捡那块石子,尔后再投,直到把写有十个数的方格都逐一投遍,中间不能发生失误,如果出了差错,则让下个人从一投起;捡子也更有趣,女孩的口袋里经常备有五个精挑细选的石子,需要玩的时候就拿出来比试,只能用一只手从一捡到五,那捡子的花样和规则很多,有将石子抛起,手成“〇”形状把石子接进里面,有用两个手指捡子,有用手背停子,有用手掌扫子并把五个石头一次性扫进手里;有用红线、白线挑花,那也是花样繁多;还有踢鸡毛毽子,跳橡皮筋等,那都是女孩玩的游戏。当然男孩也可以参加,但必须是女孩同意或邀请,否则是不能参加的,这些个游戏活动大多都在那吊脚楼上开展!稍大的男孩就不玩这些了,而是洗澡、摸鱼、捉蟹、捞虾;爬树掏鸟巢取鸟蛋,或上山砍柴、扯猪草、游玩、跟着大人去打猎等。我记得在那吊脚楼的排杄上爬去爬来,上窜下跳,相互追赶,看谁被擒,捉住为输。特别是到了夏秋的夜晚大人们都去吊脚楼歇凉,给一大群少年讲过去的故事,更爱讲鬼讲神,讲得让人惊怵恐惧,听得大家心惊胆颤不敢回家,夜半父母呼儿唤女喊声响彻山村宁静的夜空,这才慢吞吞懒散散颤惊惊的回去。也有稍大一点的就躺在楼板上听着某个大人的故事入睡,直到一片鼾声……
如今,那吊脚楼早已荡然无存。使我在异乡常想起它,在梦境里见过它,那有我少年美好的记忆,那有乡亲们开会、谈闲、歇凉时开心的笑声,爽朗的哈哈!


背景音乐: 孟可-插曲(古筝)

作者简介:
泽林由之(岁寒三友)湖南湘西州人,湘西门户网站--湘西社区文学版版主、湘西生活网会员、人民网会员、天涯社区会员、中华诗词网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都市头条松竹梅文学苑版主、金沙柔水文学潮版主。平生喜爱诗词、散文,多年来初心不改,笔耕不辍。闲散之余,著有《走过岁月》、《乡韵》、《微信云中来》出版有《心灵之约》诗词、散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