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福/心之旅
姚笛叫赵伯是不想把事情搞得太复杂了。而刘翠花叫赵伯是觉着赵伯这么做让她很难堪。可在这个节骨眼儿,又能说什么呢?
古丽和姚坤被雷得不清,尤其是古丽,虽说她不常在家,可家里的事情她还是多少了解一点的。赵伯如此的行为是让来福风光了,这样来福就是整个靠山屯的功臣了,以后可以建碑立祠的。虽说只是在靠山屯,可这也算是风光体面的事儿。只是这份风光体面却是那样的沉重。
经过姚笛和赵伯一致认定,这个事情就算是板上钉钉了。最后商量的结果是把日期定在腊月二十七这天。到时候如意和得顺都会回来了。
古丽和姚坤怕姚笛太悲伤,也想深入了解来福和姚笛到底是怎么熬过来的。就缠着姚笛四处逛。在田野,在树林,在小溪边,姚笛讲着她和来福的点点滴滴,听得古丽如痴如醉。姚坤也被深深的感染了。他曾打电话到家向姚老太太汇报了情况,姚老太太沉默了半天就给他一句话。“全力支持姚笛。”他也只能照办了。
在附近的地方逛差不多了,古丽就想去虎跳峡了,她想亲眼目睹当初姚笛和来福是如何的惊心动魄,以致于让她刻骨铭心。

几个人找到胡老爹,胡老爹当然是满口应允了。几个人一路奔波到虎跳峡,找到当初落下来的地方和小溪。他们又看了当时生活的山洞,蹲雪洞和斗恶狼的地方也看了。胡老爹一阵唏嘘“好后生,就这么白白糟蹋了,太可惜了。”姚坤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那点对来福的成见,早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他扪心自问,若是他在那样的环境中,非崩溃了不可。因此他对堂妹来靠山屯有原来的抵触,到现在的支持。是完全被来福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古丽看出了姚坤的转变,对姚坤的态度也好了不少。这让姚坤喜出望外。这才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对来福他也深深的感激了。
几天的经历,让古丽和姚坤大开眼界。他们觉着在课堂学的那点东西不够用了。好在有胡老爹和赵伯,让他们长了不少见识。
腊月二十七这天,靠山屯的男女老少都知道屯里要给来福送終,对此,屯里人说不出半个不来。这不仅仅是赵伯多年的威望,更是靠山屯人对姚笛的感恩,人家千里迢迢来,据说还要办学校,让孩子们有书念,这可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啊。
于是不论男女都是头戴白布裹的头巾,腰里围着白布条。赵伯早就联系好人做了纸糊的金童玉女,楼台亭阁。为来福祈福。
如意夫妇风风火火回来了,听说福的事儿也是一阵难受,多好的兄弟啊,说走就这么走了。好在有全屯的人为他送終,值了。
刘翠花这些天如坐针毡,他很怕得顺回来找她算帐,可躲又躲不开,只能硬着头皮撑着。众人看她的目光她不是不懂,现在的她也有点追悔莫及了。
给得顺打电话,得顺说在二十七那天尽可能的赶到家。她知道等待她的将会是雷霆之怒,可这一切都是她自找的,怪不得旁人啊!
二十七这天她本不想出面,来福越风光,她这个大嫂就越难堪。可她又躲不开,真要躲了那她真成了过街老鼠了。只能硬着头皮在众人中间跟着。

姚笛的孝服是张天妈和几个屯里的女人精心做的。当她一身缟素从张家院里出来的时候,众人都忍不住心里一疼。人要俏,一身孝,姚笛是出众的美女,一身孝服穿在她身上是那么得体。可是在看她泪光闪闪的俏脸,犹如风中飘零的白玫瑰,让人心疼。
德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赶回来了,可在这个节骨眼儿又不能问,只能找了个白布裹在头上,又找了条白布围在腰间。他很想知道其中的根由,可又不能问。只能在人群中间思考着……
赵伯是毫无疑问的司仪,全屯的老少都是孝子,他这个村主任也是头缠白巾,中山装的上口袋别着白花。他眼里噙着泪花,用沉痛的声音说“靠山屯的父老乡亲,今天我们为来福送終对来福虽说值,可我宁愿不要这样的仪式。冤孽啊,看看人家可怜的女娃儿,千里迢迢赶来团聚,没想到却阴阳相隔,我这心里啊别提多难受了。人家是大学生,人中的龙凤,能看上来福那是他的造化,本是好事儿,可天意弄人,来福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走了,到底是谁的错,人在做,天在看。我也不想多说了,乡亲们,我这个村主任失职,在此我郑重宣布:等过了这件事我会向乡里打报告请辞,大家选年轻有为的村主任,带着大家甩掉这穷帽子。老少爷们,来福是我们的骄傲,他能让一个女人对他感恩戴德,心甘情愿为他来送終,这是来福的本事。身为男人要顶天立地,虽说不能大富大贵,可也要问心无愧。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是良心,老少爷们,作为男人,来福就是我们的榜样,大家说说,给他送終大家伙儿心里憋屈吗?若是觉着憋屈,你可以离开,决不会勉强…”

赵伯的话让大家熱血沸腾。“不憋屈。”众人异口同声说。“好。不愧是靠山屯的爷们儿。现在为来福送終开始。十里相送…起…”赵伯浓厚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十里相送是一种古老的民间风俗,也就是在人将要下葬的那天,抬着棺椁,为死者送行,一般是三五里,还有的干脆到村口就完事儿。十里相送可以说是最高礼节了。毎隔一里都要三拜九叩。若是有客,也要在这个时候拜祭以表达对逝者的沉痛哀思。
古丽和姚坤还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阵仗,男女是分开的,古丽随着姚笛和女客一拨,姚坤和男客一拨。说是客,其实都是靠山屯的人自发分好的。年龄稍大的为客,他们要鞠躬行礼。年轻一点儿的就作为孝子。毎当众人行礼的时候众孝子就跪趴在两旁哭。这在当地的说法时招魂。当然了这个时候若是客人有供品可以一起奉上。

一帮女人则是以姚笛为圈子围着纸糊的楼台亭阁低声啜泣。姚笛的心里把抓柔肠,想起她和来福哥之间的点点滴滴,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淌,看得古丽一阵心酸。眼眶红红的。
小张天作为和来福走得最近的人,自然就充当来福的后辈,执行摔盆的任务。对此如意夫妇也都理解。张天平时得乡里乡亲不少照顾,尤其是来福的关照,孩子尽孝理所应当。
摔盆也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习俗,曾传说是逝者的后辈,怕亲人在阴曹地府受到虐待,特意用这样的方式来警告黑白无常。还有种说法就是把逝者的魂魄敲醒了,让逝者免受磨难。总而言之,靠山屯的人用了对逝者的最高敬意。就连赵伯自己都是客串几个角色。姚坤的心里被深深震撼了,他以前从没想过一个普通的来福竟然受如此高的礼遇。虽说有建小学的因素在里面,可山里人的这种知恩图报的情怀还是深深的征服了他。他对乡下人的看法也在一点点的转变着。

得顺在人群中也是把抓柔肠,自己的亲兄弟,说走就走了,他这个做大哥的能不伤心难过嘛!对来福他一直深怀愧疚,也正是有来福在家撑着,他才能安心的在外务工,虽说钱不太多可也过得去。好在前些时给他张罗了亲事,这才有点安慰。可这才多久啊说走就走了。难道是想媳妇想的,也不对啊,明明人家女孩子对他一心一意。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他百思不解。本想问个清楚,可这个节骨眼儿什么都不能问,只能把这个事儿过了再说。
十里相送折腾整整一个上午,中午众人草草的吃了饭,下午就要送葬了。趁着吃中饭的茬口得顺找到赵伯问是怎么回事儿,赵伯连连叹息。只说了句“问你家翠花吧,她最清楚。”说完就忙别的事儿了。送葬也是大事儿,这个是让逝者入土为安。一般在送葬之后作为对逝者的丧事才算告一段落。来福因为之前草草下葬了,不可能再刨出来,只能是在原来的坟头培土。培土虽说用不了那么多的人,可这是公祭当然不能马虎。赵伯煞费苦心,拖人找了几棵耐寒的松柏小树。栽在来福的坟地旁。这样的礼节在靠山屯是史无前例的。赵伯都不敢想他百年后能有这样的待遇。如今怀着对姚笛的感恩,对来福的愧疚。竭尽全力的操持着…
(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