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是什么?
文/孙立新
在我国大西北的青海省海东地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和苏联老大哥关系紧张,从河南搬到这里五个大军工企业,分别是铸造厂,锻造厂,柴油机械厂,齿轮厂和五二厂,隶属国家工业部直接管理。五个厂直线距离不足百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他们两人是同一厂的家属,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均是北京支边来到大西北的学生,在工厂又是技术骨干,受到全厂工人的尊敬和爱戴。他们两人初中毕业后考到同一所师范学校,又都学音乐专业。两人在学校学习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矛。男孩是班中的英语科代表,女孩是班中的音乐科代表;男孩吹了一口好喇叭,女孩弹了一手好钢琴。在和省会师专艺术专业师生联欢之时,他们两人的喇叭和钢琴演出赢得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真是一对俊男靓女”。师专校长邀请他们两人毕业后到他校音乐专业去深造,他们高兴的答应了。
两人互不服气,悄悄你追我赶。每到傍晚,校后的山头上就会传来清脆的喇叭声;每到清晨,教学楼里就会传来亢锵有力的钢琴声。喇叭声和钢琴声从未间断过。他们的努力迎来了全体师生的赞许之声,给他们分别起了个爱称“小喇叭”和“钢琴家”,他们默许了。
同来同去路上留下了他们两人的笑声,课堂上留下了他们两人争论知识面红耳赤的颜容,烛光中留下了他们两人刻苦学习的身影,操场上留下了他们两人矫捷的身躯——他们相爱了。
毕业前的最后一年,事情发生了变化。班中有一位姑娘不论长相、身材、穿着、说话等各个方面和电视剧中的林黛玉颇似;同学们称她“黛玉”,时间长了,她也就任同学们这样叫了。黛玉学习成绩平平,少言寡语,也不合群,向来独来独往,整天一脸淡漠高傲的样子,同学们都不敢和她开玩笑。不知为什么,小喇叭却和黛玉慢慢走近了,还主动追求黛玉。时间不长,她们两人形影不离,并且校园里风言风语的传着他们两人双双夜不归宿等等流言蜚语。
小喇叭和钢琴家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不得而知,只知道,钢琴家去找小喇叭,问为什么,结果是大吵一番,不欢而散。
钢琴家大病一场,人憔悴了许多,黝黑的头发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干枯发黄,中间夹杂着稀疏白发。
霞光中的小山头再也没有小喇叭的清脆之声。
钢琴家的琴声依旧,但琴声中没有了以前气吞山河、亢锵有力的气势,多了一种缠缠绵绵、依依不舍、隐隐约约的忧伤,似涓涓流水、蝴蝶恋花,似牛郎织女天河相望,似梁祝化蝶比翼双飞。
钢琴家练琴更加辛苦,每天早晨四点半琴声准时响起,每天晚上练到十二点,如此这般连续不断。几个月后,钢琴家更加消瘦,头上骤增更多白发。代课老师和家长都十分心疼钢琴家,多次劝她想开点,别这样折磨自己,为他不值;钢琴家都会以笑脸婉言感谢说:没什么,我不是为他。但是,一切如旧。
一日,全体师生在操场做广播体操,这时,琴房中传来了优美的琴声。清清的小河,嫩绿的小草,微风吹过,小鸟啾啾,蜜蜂嗡嗡忙碌与花红柳绿之间。两小奴才相伴而行。校园清脆的铃声,朗朗读书声,教师的教导声,放学的喧闹声清晰可见。一时风起,乌云密布,一声惊雷,一道闪电划过天空。风大作,树木似海中小舟随浪翻滚,鸟兽啼叫着在风中艰难前行。人们的跑步声,大人的唤孩声,孩子的啼哭声,不绝于耳。一声沉闷的雷声,伴随着豆大的雨点随风而下,刷刷刷刷,急雨声淹没了一切。突然,琴声停了,无声无息,操场上做操的同学们都楞住了,好像还在回味刚才那一幕美景。这时,只听见有人喊“出事了,出事了,钢琴家出事了,快,快”。同学们都向琴房跑去,操场上只留下了小喇叭在那儿,呆呆的站着,站着。
钢琴家疯了,彻底的疯了,校园里再也没有昔日琴声,也没有了那对 “俊男靓女 ”,只看见一位疯疯癫癫的白发女子,整天在校园游荡,她说她再找人,找她的人。
故事讲到这儿,眼睛有些发涩,鼻子有些发酸。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我们不得而知,但看到了因“爱”而导致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