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先生!
文/洛一夫(赵鲁白)
原载《星辰有声微刊》

【国家荣誉称号“人民艺术家”王蒙做客董卿《朗读者》】
我出身农家,是个山里娃
我知道野草、歪脖子树 看过漫山遍野的野菊花
可我不懂得什么叫生物、植物
更不懂得界门纲目科属种
和民以食为天的各种各样的 庄稼
您说 狗尾巴草不是谷子
稗子不是水稻
可“五百年前是一家”
她们在改变 在进化
您说 麦子有奇特的花
怒放在旭日初升的
一刹那
您说 玉米长得快时是在拔节
声音清脆 噼里啪啦
您说 耕作学来自《齐民要术》《氾胜之书》
深藏着古代先民的智慧和生产、生活经验
我们要勤学深挖
您说 “三三得九不如二五一十”
集约经营最聪明 广种薄收是傻瓜
您说 “劳动是财富之父 土地是财富之母”
土地最厚道 土地胸怀最博大
我们只有诚实奉献
丝毫不能懈怠 更不能亵渎她、糊弄她
致敬,先生
我心悦诚服 我受益匪浅
谆谆教诲伴随着我成长
心灵不断地强大 再强大
致敬,先生
在这八十校庆的日子里
我想跟您说 我真的真的想您了
天山游子的心 乘着风、驾着云 已经到达
致敬,先生
我会永远记着您 怀念您
不论何时何地 哪怕
海角天涯

【著名作家、散文家刘亮程(新疆)做客董卿《朗读者》】
师恩永难忘!
文/一夫鲁白
(原载《简书》、宜阳县国庆70周年献礼文集《白杨礼赞》)
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人生的导师。
她老人家出身贫苦、大字不识;一双脚缠了又放,踏实有力;一辈子辛勤劳作、孝善传家 ;一辈子可怜穷人、信仰菩萨佛,尽做功德之事;九十二岁驾鹤西游,“洛阳好人”名留豫东。
母亲的教育是独特的、刻骨铭心的,纺车前、劳动中,她断断续续、隔三冇四讲说过岳飞,更多的是现实生活中、四邻八舍的真人真事,叫我记忆深刻——人穷志不能短、饿死不能偷东西;不识字就没出息、受人欺负;老天爷有眼、人可不敢走歪门邪道……
我生性懦弱、胆小怕事,依赖母亲、怕见生人,加之听说董老师“人很厉害”,所以迟至八、九岁才在母亲的又哄又劝、又打又骂中忐忐忑忑地进了小学堂。
那时的小学老师紧缺,董先生军子老师是既当校长又教一二三四五年级的课。我笨但我很用功,学习成绩一直不赖,所以也就没有受过“人很厉害”的董老师的体罚。只有一次受到训斥,还是有“不安好心”的同学告恶状、被冤枉——三里坡一位同学的亲戚是洛阳的,他和我们一样是小学生,但因来自大地方而高傲、而调皮捣蛋、而鬼点子多,就因为我没有换给他蚕宝宝,告给老师说我说“下流话”:把“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里的高粱、玉米说成“红赤拉拉的!”我还记得,老师批评过后自己也笑了。
我反而记起老师最多的是他的好:和他同村的一位女同学,一次半夜里发癔症(夜游症)起来上学去了,同学母亲知道赶紧去找老师,董老师默默在身后跟着,顺着沟走了二里地来到学校,等她迷瞪过来好久天才发亮。还有更让我感动的是,那时公办教师可以到学生家吃派饭 ,但董老师从来没到过我家去吃过一顿饭,一次赶到饭时去了母亲死活也没有留住他——我后来知道,老师是觉得 ,乡里乡亲的、又都很穷,除了个别时候家访被家长强留下来吃过不多的几顿饭外,他一般是不按这“规定”办事的;特别是对我们家,一是他都亲切地喊我母亲“表婶子”,而是知道我们家更穷,很多时候中午是不动火的。
参加工作后的有一年回家,母亲跟我说他“走了”,我很是愧疚和遗憾!——考上大学到现在,二十来年了,我没有见过更别说亲自拜望过德高望重的好老师啊!
网文《背馍》想必你一定读过、被感动过,而我更感同身受、永志难忘!——我是一九七七年考上白杨高中的,那时山里农村人还吃不饱饭,背馍上学的我们也只能吃黑馍(红薯面)、黄馍(玉米面)和极少的黑白、黄白花,配菜则是山韭菜、山小蒜和五分钱吃一星期的腌葱。
学校有公共食堂,白面馍吃不起,只能喝面汤啃干馍;中午或者是晚上的一顿糊涂面条是所有人的最爱,大家还争先恐后的去抢第二碗 。我吃饭慢又腼腆、羸弱,往往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徒叹奈何!
这就引出我一辈子都感恩戴德的两位大师傅——我是一直尊称为老师的蔡、阎二先生:蔡老师是白杨街上人,阎老师是南留村人。他们知道我人老实、家里穷但很礼貌敬人后 ,无论谁当厨都会把最后一碗饭留作我的第二碗 ,直到两年高中毕业。
上大学后的第一个假期,我到学校看望了他们俩——尽管没啥稀罕的礼物可送,倒让二位老师很感动,我不觉流下激动的泪来;后来还去过一次,可惜高中砍了,二位先生也不知回家还是去了别的哪里,从此就再也没有谋面的机会了。
四十年后的今年春上,我到南留大庙里去祭拜,向守庙的南留人打问阎老师下落,回说“前年病故了”,我怅然若失,不自觉地连声默念:阿弥陀佛!
蔡老师呢?您老人家若健在,也该奔期颐之年了吧?愿您健康长寿,活过120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想起老师,那真是一组组群雕形象鲜明,一座座丰碑伟岸矗立,一个个故事感人肺腑……一肚子的话难以言表!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师恩永难忘!
向所有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