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革命老区游览随拍感怀
文/了凡
风景如画洪河岸,翠柳飘拂行人脸。醉人景色碧水连,鱼儿觅食浪花翻。穿越刘屯圣贤地,名贤趣事有渊源。
走进豫东名贤辈出之村,虞城县镇里堌乡刘屯村。刘屯村历史悠久,洪河象一条绿色的丝绸飘逸环绕着古村屯,蜿蜒绵亘穿村而过,气势磅礴奔向东南,流经上百公里进入淮河融入东海。刘屯村名字的由来,可追塑到秦汉时期。刘屯故名思义,就是刘邦练兵屯兵的地方。刘邦建立汉朝后,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不被世间枭雄推翻,很注重刘姓人才的陪养,当时兴起尊佛道、修圣贤、昌鸿儒,重武兴文同时并进的局面。为国家陪养选拔栋梁之材。从古至今文臣武将层出不穷。儒道治家理国思想己深深地根植到这片大地之上。勤读好学,忠孝仁仪。明事理,昌德行,辈辈作为家风盛传。听老一辈人常讲,解放前洪河两岸虽说是悍匪经常出没之地,刘屯及周边村庄,土匪却不敢骚扰。家家皆可夜不闭户地生活。后来有了共产党员訾景辰的进入,在刘家祠堂成立了豫鲁苏皖第一个党支部,从此红色的火种在这生根发芽,为我们党陪养了很多优秀的党员干部。抗日战争时期,这儿更是前沿根据地。陇海铁路线上,造就了无数个抗日英雄。电影铁道游击隊里的刘洪、王强等人物,原形有可能就是我们刘屯村人。解放战争时期,象蒋家宾、刘铁梅等在淮海战役中,为淮海战役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陪养了不少能征冠战的栋梁之材。现在的刘屯人更是人才辈出,为国家的建设,在不同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地工作。看着先贤的报国壮举,激励着一辈又一辈的青年人,热爱读书,喜欢科学,崇尚野蛮体魄。尊崇先辈国学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忠于国家,忠于民族信仰,仁仪礼智信,忠孝理念辈辈传承。
这次刘屯之行,有幸见到了我中学时代的老师刘耕桥。老人家已经九十岁了,依旧充满青春活力,体形骄健,谈吐风趣高雅,大脑思维敏捷。走进老人家居住的小院,月季芳香扑鼻而来,映入眼帘的是各色月季花盛开,石榴花朵鲜红朱翠。小院被老人归整的井然有绪。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家主人一定是个理家治国的奇才。院落按五行排布,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中土吉祥玉印捋。迎合周易阳宅布局,与外五行相配,真乃屯中吉宅。
祥瑞照耀德行人,德才兼备福万春。古稀之年雄心壮,育出吾辈国贤人。勤勉尽责理国政,紧尊老人育人心。吾辈青壮胆魂魄,造就国家栋梁根。老师爽朗寿万春,耕桥跨海定乾坤。育出北京天津路,世界和谐老人欣。冬梅傲雪甜开头,子孙定当掌三军。英气浩然正气燃,全球遍布华夏人。
怀着对老师崇敬的心情,写了刘屯之行感悟,来激励我们更加注重自已的德行,做好中国人,做好民族和谐国家昌盛的宣传人。
原创了凡,写于二零一九年五月二十六日晚五点三十一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