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生活网讯(石湘罡 通讯员:杨静婉) 秋染红叶悲含情,亲人泪诉相思涌。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9月29日下午,退役军人事务部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认亲仪式。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辽宁省人民政府、烈士生前部队代表、志愿军老战士代表、烈士亲属、社会各界群众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仪式。辽宁省副省长崔枫林主持认亲仪式,退役军人事务部副部长钱锋出席仪式并讲话。

党和国家永远怀念为建立、捍卫、建设新中国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2014年以来,经中韩两国共同努力,国家以最高礼仪迎回了6批共599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但是这些英烈都没有姓名,甚至他们的家人都并不知道,他们已经魂归故里。今年清明以来,由退役军人事务部发起,全社会广泛参与,一场名为“寻找英雄”的活动传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经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军队有关方面不懈努力,已经有陈曾吉、方洪有、侯永信、冉绪碧、许玉忠、周少武6名烈士,通过DNA检测的方式确定找到亲人。

钱锋强调,陈曾吉等6位烈士与其他千千万万牺牲的烈士一样,是新中国最闪亮的名字,是中华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这次,全国人民一起行动,国家用技术手段确认无名烈士的身份和亲属,充分表明祖国和人民一直没有忘记那些无名英雄,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埋葬在异国他乡的英雄儿女。铭记功勋、褒扬先烈,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努力构建新时期褒扬纪念工作体系,不断推进各项工作迈向新台阶。

善待和厚待那些为国捐躯、长眠境外的烈士,是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这次用技术手段确定烈士身份和亲属情况是褒扬纪念工作的一个新领域、新突破,也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分期分批对烈士遗骸DNA样品进行采集分析。这些样品由于在战场上掩埋,加之长年累月雨水、微生物等环境因素侵蚀,对DNA提取和分析鉴定带来极大挑战。他们怀着尊重每一位烈士的精神,夜以继日工作,筛选了三、四百个配方,最终解决了烈士遗骸DNA提取的这一关键难题,并建立数据库,为烈士身份鉴定和亲属认亲奠定了基础。

通过DNA确认身份的烈士中,只有一位是与烈士有直系血缘关系的。他就是陈曾吉烈士的亲弟弟——郑州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五干休所、已经82岁的陈虎山老人。离家时,陈曾吉烈士17岁,陈虎山12岁。70年前,陈曾吉给家里寄回了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信里说,准备回老家东北。这让一家人很高兴,陈虎山更是盼着参军打仗几年没见的哥哥,早点回家。然而,自从收到这封信之后,家里就再也没有陈曾吉的消息。直到1953年,兄弟俩的五叔从抗美援朝战场上负伤回国,家人才得知,陈曾吉当年没来得及回家,就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我五叔跟哥哥是一个部队的。他回来以后说,我哥哥是侦察班的班长,侦察的时候牺牲了。五叔亲自在那里掩埋了哥哥。”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陈虎山一家七人当兵,只有五叔一个人活着回来了。1956年,陈虎山追随哥哥的脚步,也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面对异国他乡的土地,他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这是哥哥战斗过的地方。而他最大的遗憾,就是当时已经没有办法找到哥哥牺牲的地方。

自今年清明“寻找英雄”以来,我省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积极作为,在全国第一个发出明确确认线索,受到退役军人事务部的肯定和赞扬。对有明确线索的,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积极协助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对烈士遗骸DNA样品进行采集分析鉴定,最终确定了郑州市金水区陈虎山是烈士陈曾吉的弟弟,济源市周吉鹏等人是周少武烈士的后人。在参加认亲仪式前,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配合中央电视台对烈士的事迹进行深度挖掘拍摄,两次协助中央电视台采访陈虎山老人,在央视播出后,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社会反响热烈。前往沈阳时,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又专门派出工作人员全程陪同老人。
70年过去,陈虎山终于可以见见自己的哥哥。他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自己的志愿军军装。这一次,他终于可以穿上它,站在哥哥的面前。
离家才是少年之身,归来已是报国之躯。他们已阔别故土亲人太久太久。家人永远惦念,祖国从未忘记。山河已无恙,英雄,终于找到你,今天,我们接你回家!(通讯员 谭保卫)
[责任编辑:齐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