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我的心灵家园和灵魂星空
诗是文学百花园中最芬芳绚丽的花朵,也是文学王国里最优雅灵性的仙子,还是文学中表达作者与读者心灵对话的一种文体,更是一种把浓郁情感、体验、感悟、爱憎等表达最简洁、最灵性、最生动表达的一种形式。这次有幸荣获2019年中国黄金诗大会比投的金雕金奖和全国最受欢迎女诗人,是我始所料不及的。但是,我对诗歌的热爱、痴迷、执着和投入是与生俱来和不可动摇的。因此,本文就谈谈我与诗结缘的认识与感悟吧!权当是我对广大读者朋友和网友对我作品关注与支持的回赠吧!
可以说,我与诗歌有着天生的缘份,我对诗歌的欣赏与创作也是一种天赋的本能。十分的幸运,我出生在一个文艺气息浓厚之家,儿时,在作为艺术学院教授的外婆陪伴下,我从牙牙学语时就受到了诗歌的熏陶启蒙。我的幼年生活中就充满了中国是传统的诗词戏文,这也让我从小就爱上了这些韵味十足,极富文采辞情的中国古典诗词。上学后,我对诗词曲赋的热爱更是如痴如醉,每天捧读诗文便觉得唇齿生香,如沐春风。在长期的诵读中,我无师自通地开始了处女诗词的写作,并为大家朗诵,在上个世纪90年代便收获了一大批由同窗构成的粉丝。也正在此时,青春年少的我,从古典诗词之外,又遇到了大量的现代诗作,我从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中我读出了青春期的积极与迷茫的交织;从舒婷的《致橡树》中感觉到了爱情的坚贞与独立的品格;从徐志摩的“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中体会到了离别的无奈与伤感。于是,古典诗词与现代诗歌就这样自然而然的交融到了我的生命之中,流淌在我的血液之中,升华在我的灵魂之中。随着年齡的增长,伴着岁月的变迁,我经历了常人不曾有的生活坎坷,带着时光的馈赠与人生的沉淀,我把我的一切寄情于诗歌。我在欣赏和诵读别人的诗作中寻找自已内心的桃花源,我也在自已的诗歌作品中用情描摹着对生命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憧憬。
每一首诗,都是融入了深厚情感的富有音韵、色彩的立体画卷;诗的一字一句都是诗人内心深处情感密码的个性解读;诗的一段一阙都是诗人风格与灵魂的彰显;诗的每一个字、句和标点都诗人具有生命气息的深层呐喊与深情吟唱;诗是每一位诗人对真善美的歌颂和对假丑恶的抨击。每一位诗人都是一个内心柔软、精神世界极其丰富和激情澎湃的人,只有心中都饱含了对生命、对生活、对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挚热爱,他才能够把这份拳拳之情镌刻在诗的画卷中;每一位诗人应该是一个感情细腻、才艺兼备、敏锐笃情的人,才能把别人不在意的风景、风情、风俗、乃至心中的点滴感悟,巧夺天工地挥洒在诗文之中。因此,我认为,诗歌不仅是最早的文学作品形式,诗歌也是最完美的抒情表达,诗歌更是最饱含生命气息和生命张力的文学作品。诗歌是心灵孕育、发酵的产物,是给生命以“精神的慰藉”。读诗,就是与诗人的灵魂隔着时空对话;写诗,就是自己听自已的灵魂发声的“回音壁”。
作为一个70后的女性,我也进入了不惑之年。回顾我这40余年的人生,斗转星移、物是人非,陪伴我时间最长,让我最痴迷、最难以割舍的就是诗歌了。
从部队转业后来到吉林大学工作,我带着军人令行禁止的作风和诗歌缘情绮靡的特色开展了新的工作,此时的我多了工作的压力与动力,少了诗情画意,更多的是写冰冷的公文。但生活中的我没有放下对诗歌的热爱与坚守,在夜深人静时,捧一本诗文细心品读,从古诗词中回味春秋战国,感受唐风宋雨。我也正是在这些诗歌中可以放松思绪,梦回千年。也正是此时,我的人生开始经历了一日千年的变化,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此,本就孤傲的我,只剩下诗词为伴。于是,我投身于儒林诗海,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了我与每一位诗人的灵魂碰撞,我读出了普希金《我曾经爱过你》、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这些优美苍凉的诗句都是情之所至的疏泄。也正是这时,我只读诗,不再写诗,只是静静地看诗作品的花开花谢、云卷云舒。不是不想写,而是不敢写,因为我一直是一个与诗融为一体的人,我的诗就是我的灵魂,我的内心,我不愿审视自已的彷徨与消极的灵魂,更不愿把它释放和挥洒。
幸运的是,当我离乡远行之后,我也一直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当中。又在诗的陪伴和指引下结缘诗社,开启了我人生新的诗词旅程。在这里,我凝炼了前半生的人生履历,提纯了我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开启了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的诗歌创作之旅。有爱情诗《等》和《遇见你》《感谢你》,有古体诗词《苏幕遮●雨滂沱》、《中秋寄情》,有赞颂诗《父亲》、《教师礼赞》、《回眸军旅》……这些诗歌的创作都源于我的真情实感,都是我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也是我灵魂的皈依与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