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作品
在教书的日子里(连载之一)
一一谨此献给当年的民师朋友们
曾宪华
(一)
“咚,咚,咚……”刚吃完晚饭,门就被敲响了。成明拉开围墙门,见是在大队学教书的远房老表张建安,就打了手式,“哦,是张老师呀!快,请到堂屋坐。”
张建安双手抱拳后,“别叫我老师,还是叫老表亲热一些。”
成明伸进怀包摸烟的同时,张建安也在摸烟。成明打趣地,“张老师,虽然你的“嘉陵江”比我的“兰雁”贵和出名,但是在我家,应该抽我的香烟……”
未等成明说下去,张建安就按住成明的手,“老表,说烟贵贱就有些见外了,我来找你说事,理所当然抽我的。”
成明挣开手,“我俩都不争了,就交换抽吧。”
张建安就装得胀鼓鼓的帆布口袋放在桌上,“老表,是这样的,我姐夫在滨海揽了两栋楼房的泥工活儿,他让我去工地上给他搞管理,明天就去滨海。我今天晚上来找你的目的,是想请你替我去大队学校上课,你看如何?”
成明习惯性地挠了后脑勺,并摆了手,“教书呀!不行,不行,我根本不是教书的材料,你另请高明吧……”
未等成明说下去,张建安就拍了成明的肩膀,“老表,你莫激动嘛,让我慢慢说你听,本来目前在家里闲着的高中生全大队有10多个,但他们的底细我不是很清楚,只有你我知根知底,文化知富,你在《青杠文艺》上发表的《梭米洞》很不错,加之我们又是远房亲戚,所以我决定找你,你无论如何都要帮我的忙……”
“成明,我看要得,虽然教民校不是正式老师,但也是较为固定的职业,起码比你现在担二分半一挑糠壳强,能穿干净衣服,女朋友都好找一些……”成伯父拄着拐杖走进堂屋。
未等成伯父的话完,成明就反感起来,“老汉,你晓得啥子嘛,你认为象挞谷子,上山割柴,担煤炭那样,只要吃苦耐劳就行啦!教书可没那么简单,弄不好会误人子弟的……”
张建安再次掏出香烟递给成明,“老表,其实教书也没有你想象那么难,课堂讲解讲有参考书,字词解释,划段落,中心思想等,参考书上都有,作文教学有范文……你只管照好学生不惹事生非,批改作业就行啦。 目前大队学校有三个班,其中一个公办班,是赵老师和李老师负责,两个民办班是我和花老师负责。他们三个老师都随和,很好打交道。我外出务的事已给他们讲过,他们答应你去后一定给予关照……”
在张建安软说硬磨和一旁父母的鼓动下,成明思片刻后,终于点了头,“好嘛,既然张老师看得起我,我就试一下吧!不过先好,若在两个星期内适应不了,还是另请高明。”
张建安从帆布口袋里摸出清单,“老表,亲兄弟明算账,这个学期每个学生收的学杂费4.80元,全班62人,共计297.6元。其中,学费每人2.8元,计173.6元,这173.6元是民校老师的工资,按五个月计算,平均每月34.72元,今天是10月9号,我只算一个月的工资,余下的全部给你。代管费每人2.00元,用于课本,练习册等费用,放假时与学生算账,多退少补。国家补贴的每月16.00元(假期没有),每月12号后在中心校总务处领。 另外,开学时买的粉笔,墨水,墨汁,记录本,共计20元,你找大队的王书记签字后报销……”
成明用算盘复核了张建安的清单,“张老师,准确无误。不过,我不能收那么多钱,你10月上了九天课,加上国家补助的钱,我至少要退15元给你。"随后,成明抽出Ⅰ5元递了过去。
张建安按住成明的手,“老表,十几块钱算过啥,何必斤斤计较。你能承认去上课,就算帮了我的大忙了,老表我永远会记你的好的。”
张建安再次掏出香烟,“老表,实在对不起,我买了明天早晨6点去滨海的车票,你明天去学校后找公办班的赵老师……”张建安边说边走到门外。
早晨,成明狼吞虎咽地刨了两碗红苕稀饭后,就匆忙地赶到大队学校。可到楼上教室的走廊门锁着。
成明走到在地上玩烟盒的小同学跟前,“小同学,你们学校怎么还不开门呢?”
玩烟盒的大个子同学头也抬地,“我们学校是谁值周谁开走廊门,这个星期该赵老师值周,他家在关门桥住,恐怕还有一会啰。”
片刻,一位身中山服,头戴老镜,肩挂“北京”牌人造革包的长者朝学校走来。
凭直觉应该是赵老师吧。成明急忙迎上前,抽出香烟递过去,“你好!应该是赵老师吧!我叫成明……”
未等成明说下去,长者就摆了手,“谢谢!我不会抽烟。”随后,长者抬腕看了表,“你真早,现在才7.50,我们是八点半上课。我叫赵长发,我在公社,县革委会《简报》和《群众报》经常看到你写的文章,你的文笔不错。”
赵长发打开办公室门,随后打了手式,“小成,欢迎你加入教书育人行列!先请坐,等会我带你到教室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成明随赵长发走上讲台。赵长发用一米长的斑竹教根敲响了讲桌,“同学们,请坐好,安静下来。你们的张老师因有其它工作,不再到学校给你们上课了,现在由成老师给你们上课。成老师是公社和县上的优秀共青团员,知识丰富,文章也写得好……希望同学们要服从成老师的管理,认真听讲,勤奋学习……在正式上课之前,请成老师讲几句,大家欢迎!”
雷鸣般的掌声后,成明象喝了酒似的,脸色变得彤红,“同学们,我叫成明,在凉水井后面住。七月份高中毕业后,就参加生产队劳动,没上过讲台,更没有教过书,讲得不好的,还望同学们包涵和赵老师批评指正。”
成明用教棍指了黑板上面的标语,“同学们,这个几字认识吧!”
成明的话音刚落,“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教室就响了整齐清脆的声音。
成明放下教棍,“我要讲的就是这八个字,学生的任务是以学为主,班上是一个整体,要学习文化科学知识需要良好的环境秩序,良好的秩序只有纪律来约束保证,好比部队打仗一样,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说简单点就是向堂课上的40分钟要效果,课堂上必须严肃认真,课后随意活泼点没有关系,我仅比你们大几岁而已……”
(未完待续,谢谢阅读)
作者简介,曾宪华,60儿童,重庆市垫江县人。曾有小小说,散文,诗词,论文等散见于报刊网络平台。
电话及微信13996891129
地址,垫江县桂溪街道人民东路356号
重庆市垫江县建筑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