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坛的悲哀
文/罗澍生
本文秉着对诗坛的热爱和对市侩们的憎恨,诚恳的敲响诗界警钟。首先声明:本文为应征作品,受条件限制,故不涉及政治这一敏感话题。其次,笔者志在振兴诗坛,对事不对人。为增强说服力,不得不举出一些较普遍的例子说明问题。若对无辜的作者有无心的伤害,这里先行赔罪。
清平乐·无题
七 绝
日月思光
七 律
菩萨蛮·飞天梦圆
党十六大选新代
3 精品作品录
诉衷情
浪淘沙·游览颐和园
湖映万寿山,晶莹璀璨。湖光潋滟泛容颜。获得春风新生后,秀丽依然。 绿水山壮观,洁净清新,抖尽人间世尘埃,无声唤醒世上人,拾回纯真。
剖析:上述作品有如下特点:
1 都照格律诗或词来写,但没有掌握诗词最基本的格式——押韵、平仄、对仗等,有的甚至连律诗有几句,所填词牌有多少字都不清楚。所以,不能算格律诗或词。
2 没有掌握古风的语意高古和换韵规律。也不能算古风。
3 没有掌握任何诗歌,包括自由诗,无韵的散文诗都必须具备的语言凝练这一特点。这些作品文理不通,语言滥创,有的连题目都是病句。如:淹润漪、世博成功、佰拾年、四雄主著、航天栋、选新代、刚气派、年鉴册、碧空兰、泛容颜、人间事尘埃等,实在谈不上语言凝练。故同样不是其他诗歌。
4 抛开一切死板的格式不算,更没有诗的灵魂——情景交融的意境。这些作品或口号喧天,或辞不达意。无论如何都无法称之为诗。
然而,真正的劣品还是那些动不动就拼凑近百字、甚至上千字、语无伦次的长篇大作。并且,这些"巨作"在三部书中随处可见。诗友们统计了一下,上述两类作品占了三部鸿篇巨著中的近一半版面。如果让这类东西流传下去,世界人民对中华诗国的尊崇将被彻底破坏。
二 幼稚可恕 误导难容
其实,这类作品的出现,并非作者的过错。初学诗者(部分作者可能作了几十年诗,但没打好基础,故仍视为初学者),由于分不出诗词的优劣而把劣品当作佳作投稿,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问题在于编者的误导。
某君写了"我是有志人,我是中国人。革命加拼命,诗界定美名。"竟被评为佳作,并获"世界汉诗艺术家"称号(寄钱时被其父骂回,通知书尚在)。更可笑的是:非党人士的他,不久又收到《当代共产党人》的入典通知,且辞条已为他印好:"任党的领导工作多年,曾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诗词艺术家……"只要交入编费三百九十八元,其英名便可永彪党史。
让我们看一下三部书中的作者简历,几乎每位作者都获过诗词赛大奖(当然得自己花钱买奖牌),且都入编过数部、数十部、百余部名人辞典。最多者有七十多个头衔,入典两百多部(按每部入典费四百元计,几近十万元)。由于身上的"闪光点"太多,加之语无伦次,所以,简历变成流水帐。书中千字以上"简历"的作者不可胜数。
在"投稿即为佳作、交钱便是专家"的误导下,幼稚的作者又怎能逃过上当受骗的厄运?
三 洁身自好 反击歪风
照理,这些拙劣的伎俩只能骗倒少数人。可事实上,我们诗词界(包括笔者)又有几人没受过蒙骗?特别是当他们打着本会的幌子,拉出某位政界要员或诗坛耆宿的时候。无庸讳言,虽然本会或要员或耆宿的主观愿望是为了振兴诗坛,但客观上却成了这些市侩的傀儡。无意间为歪风的增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讳疾忌医,应该反省自己。以便更有力的反击歪风,挽救诗坛危机。
由于本会是群众性团体,无法制止那些劣品的继续产生和蔓延;但本会有万余会员和遍布全国的下属诗词机构,完全有能力抵制劣品的流行。笔者特提出几点具体建议。
1 洁身自好。号召全体会员不受虚荣诱惑,扎实打好基础,稳中求变,不轻易投寄未成熟稿件,免损本会声誉;耆宿泰斗们不轻易为劣质书刊题词,不做有名无实的名誉主编或顾问,更不能让人打着本会的招牌去招摇撞骗。做到洁身自好,保持诗人应有的节操。
2 谨慎吸收会员。不凭职务、名声及学历取人。对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决不滥收,以保持本会纯洁。
3 设立诗坛动态观察专栏。委任正直敢言、有评论功底的会员作"特约记者"。以便他们在抵制、揭露歪风时师出有名,不至于孤军作战。
4 早出真正的精品专著。只有真正的精品问世,劣品才会相形见绌,难再骗人。精品虽然是相对的,但至少必须在格式上,语言凝练上过得去;意境好,有新意的作品,可适当放宽格式。作者简历应限制在五十字内。要真正做到精品面前,一律平等,不管他名声再响,不合格者决不照顾。
精品难求的主要原因是真正的诗人耻与劣品为伍,不愿再上当罢了。所以,我们的征稿启示必须言辞恳切,表明征稿的目的和的原则: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唯贤择文、购书自愿;志在振兴中华诗词,决不籍此赚钱。
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定能驱散蔽日乌云,还诗坛一片明朗的天空。
说明:此文系应邀而作,因规格限制,不便涉及政治和思想内容。其实,社会制度和思想内容才是首要因素,上述问题笔者已另作专题讨论(见敝作《大家风范 赤子情怀……》)。本文只好单就艺术性而言了。
载《中华诗词学会通讯》2005年第2期,有删动。
作者简介:
罗树生,又名罗澍生,号四维居士,湖南人。医生。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波月诗社副社长,编辑。先后在《中华诗词》、《中外教育导刊》、《诗词报》、《湖南诗词》、《香港诗词》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千余首。有诗词专集《求索集》行世。作诗主张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反对无病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