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道驼铃散文随笔《闲侃人生》连载(四)
文/古道驼铃
(四)生老病死 2016.6.16
人生的过程,就是生老病死的过程。这就是佛教说的四苦,由四苦又衍生为八苦。

有人说,人生四苦中,最难的就是面对死亡。我不这么看。我认为,生对于人来说才是最难的。生牵涉到人生活动的各个方面。人的劳苦奔波,痛苦烦恼,无不是因为生而造成的。这个问题,我在前三篇,“人生的目的和价值”、“什么是幸福”、“生儿育女”中,说的都是生之苦,这里就不赘述。我这里就只说老、病、死。

老,是人生的一个必然过程,万物都会老,也包括石头。石头会风化,这就是老。动植物埋藏地下,会变成化石,这也是老。有人怕老,认为老了就离死亡不远了。其实这大可不必,因为怕也没用。关键是老了的时光,也就是晚年如何度过。现在有种说法,说退休(六十岁)后,是人的第二春。因为退休了,有了退休工资,或有了一定的积蓄,不必再为五斗米折腰,也再不要为功名利禄打斗伤神,可以安安心心做点自己想做的和喜欢做的事。但是,老了,毕竟有老的烦恼。原来的行动自如没有了,病痛也与日俱增,依赖性增强,主动性减少,甚至于完全失去主动性,任你从前是何等的叱咤风云。譬如M先生是何等人物!跺一下脚都会地动山摇。可是到了弥留之际,本来医生说不能翻身,可有人就是要给他翻一下身,他又奈其何!唐太宗是打下大唐江山的一代英主。可当他卧病在床时,武媚娘竟然当着他的面与唐高宗偷情,他也只能干瞪眼。所以说,老了老了,一切都力不从心了。

如果自己生活能自理,当然没大事。如果生活不能自理了,那谁来理?有三儿四女的,还好说,甲不理乙理,乙不理丙理,或者大家共同理。问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加上男女双方父母,一对夫妇要负担四个老人或者更多。即使儿女孝顺,但他们都要上班,还要为吃饭而挣钱,就是想理也没法理。或者有的,即使有三儿四女也都不理。那怎么办?请人护理或上老年公寓,有不有钱负担且放一边,就是护工也不是吃斋的,他们并没有菩萨心肠,也会欺侮老人。

老的后面是什么?那就是死。生很难,而死并不难,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瞬间便可毁灭。但死却使人害怕,连释迦牟尼在弥留之际都发出:人生是多么美好的感叹。为什么现在坚持跳广场舞,做健身操,参加各种健身活动的主要多是老年人?这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老人相对来说有时间。第二是,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想尽办法希望延长一点生命。我听说有一对检垃圾的老年夫妇,一次就抢购五件松花粉。所谓优惠价都是要240多元一瓶,五件计100瓶,那是两万四千多块钱,对于检垃圾的老年夫妇来说,那可说是巨款,但他们却毫不怜惜。为什么?为了换取一段有限的光阴。我曾在《珍惜今天 不会后悔》的散文中有过这么一段话:“当人们拥有健康或年轻的时候,往往不知道珍惜而随意损害它,浪费它。而当一旦失去了健康或青春年华的时候,再来嗟叹昨日之日不可留,却已为时过晚。我们假设,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清风徐来,沁人心脾。有一个走到人生尽头的人,卧在病床上。他的妻子儿女,亲戚朋友围在身旁,和他做最后的诀别。他想,自己就要永远离开他们,离开这个世界了。明天早晨,太阳依旧从东方升起,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明天晚上,还是一样的明月,还是一样的清风,然而,物是人非,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我。这时他想,人生是多么美好,世界是多么迷人,而现实又是多么残酷!时间的长河,从远古流来,又向未来流去,仅管永无尽期,但对自己又是何等吝啬!他愿罄家之所有,去换取一段有限的光阴,然而,绝无可能。此时此刻,他才真正理解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既普通而又深刻的道理。如果他平时是一个不珍惜健康和时光的人,那么,此时他只有怀着深深的悔恨,踏上黄泉之路了。

“哭喊着来,流着泪走。来时不想来,走时不想走。不来还得来,不走还得走”,生死不由人,这就是人生的悲哀。既然生不由人,死更不可抗拒,那就想想怎么死吧!

就我所知,死有五种死法。当然,非正常死亡和自寻短见不算在内。第一种就是高尚的死,即高僧的虹化。传说高僧圆寂时,其肉身化作一道彩虹而去。第二种就是优雅的死,如僧侣圆寂。还有就是一些有修为的普通人,自己沐浴更衣,把儿孙及有关人叫到跟前,交代好有关事情,说自已要走了,正襟危坐而亡。第三种就是寿终正寝。人到了相对来说正常衰老的年龄,各种内脏器官都衰老了,治疗也已没多大意义,卧床几天就死去,不给子女带来太大的麻烦,自己也无多大痛苦。第四种就是猝死。死者无长久的痛苦,生者也没多大的麻烦,只有遗憾。第五种就是通过多方医治,抢救无效,在痛苦挣扎中死去。不过,我觉得还有一种,即安乐死。我看过一本书,记不起书名了。书里就有安乐死的例子。说的是有一个人,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报名参加安乐死的行列。他们被安排到各处旅游,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一天晚上,“导游”来与他谈心,谈人生各种美好的事情,鼓励他坚持活下去。此时他充满了对生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憧憬,打算明天就结束旅游回去,重新振作,好好地活下去。可谁知,他的房间已被偷偷地释放了煤气,他在安乐中死去了。安乐死在西方比较崇尚,前几年讨论得轰轰烈烈,要求纳入法律的范畴。但毕竟是关乎生命,所谓人命关天,好象终究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可。

既然优雅的死一般人做不到,高尚的死更不可能,寿终正寝也不是自己想做就能做到的,猝死是不能由自己决定的,安乐死目前也不可能,那么我认为就选择一种理智的死吧。倡导这种死法的主要是以拯救生命为天职的医生。因为他们成天与病人打交道,知道如果真的死亡来临,谁也救不了。所谓救,只能是白白浪费金钱,给行将就木者带来无穷的折磨和痛苦,给后辈带来诸多的麻烦,对于生命的挽救,其效甚微,唯一的只是道义和人性的安慰。有些担任抢救的医生经常私下这么说:“我的天啦,怎么能让自己的亲人遭这样的罪呢?”一位叫肯·穆尤睿的医生回忆说“请答应我,当我处在这样的状况时,请一定把我杀了。我真的记不清我的同事们很认真地对我嘱咐过多少次!……所有的钱买来的全是痛苦。”他们提倡的是,面临垂危之际,呆在家里,用最少的药物和治疗来改善生活品质,与家人共度最后的时光,而不是想办法延长生命。

日本有位叫濑内的大僧正(日本僧人的最高级别),在解读佛教经典—心经时说,人死了就会去西天成佛。诚如是,死亡是何等美妙之事!



作者简介:
高志荣,男,湖南省冷水江市人。上山下乡十年。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冷水江市波月诗社副社长、编委,有《古道驼铃诗词集》和《古道驼铃诗词书法集》行世。写诗主张用十八部,保留入声的《诗韵新编》之韵,曾发表《中华诗词声韵漫谈》论文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