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电影以及之后的游戏
文/李龙安
童年看的电影屈指可数。村里来放影队那是惊天的大事,大家都会奔走相告。记得一位小伙伴就高兴得对他妈说:“妈!妈!今晚电影好得很,《太阳红》!”,高兴得把《东方红》说成“太阳红”。
那时的电影有无声的,有黑白的。第一个彩色电影演一个八路军受伤了,一个民妇救他,又找不到水,就把自己的奶挤出来滴到他的嘴里。八路军醒过来,敌人又放火烧。八路军拿着棍打火。树林是无比的绿,火焰是无比的红,还有八路军勇敢打火的情景,历历如在目前。后来又看过《渡江侦查记》、《平原游击队》等电影,都没有第一个那样印象深。
看了电影里的打仗,小伙伴们也就学着玩打仗游戏。假设敌人来了,大家都藏到发小家的玉米地里(园子里种的一小块,成熟后煮玉米棒的),一会儿,发小在外面敲着铁盆子拉长声音喊:“平安无事了——,平安无事了——”,然后大家都出来。发小又把我们分成两类人,一类是“我们人”,一类是“敌人”。然后我们人拿着自己的“枪”,埋伏在路旁,敌人拿着自己的“枪”从远处走过来,我们人就向敌人“开火”,一时”枪声”四起,“敌人”纷纷倒地。“我们人”则不会死。演了几次之后,“敌人”也不老实了,因为倒地不但耻辱,而且脏衣服,于是没人愿当“敌人”。当导演的发小想了一个办法:那个“敌人”倒得老实,就給那个“敌人”口里放半颗润喉药,于是就有人抢着当“敌人”了。
发小家的院子战场不够大,大家就来到一队场里。场里的麦子摞着两层楼高的大摞子,里面还有通风的洞,纵横交错,像迷宫一样。大家在里面玩个不亦乐乎。看守的人来了,制止大家不让玩。不知道是谁编的,把电影里的台词“打倒蒋介石,解放贵阳城”改成“打倒xx人(守麦人的名字),解放贵阳城”。那人气得来打,大家都一哄地跑开了。
现在想起来,如果那些发小都有条件上大学,成为导演或演员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可惜他们许多人连小学都没毕业,实在让人唏嘘!

2019.07.20


作者简介
李龙安,甘肃陇南人,乡村教师,大专学历。宕昌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出版《成功随笔》等诗文集八本。曾有作品在《文艺生活》、《北方作家》、《陇南日报》、《甘肃农民报》、《读友报》、《飞天》、《人民文学.副刊》和《诗刊.副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现》、《作家报》、《流芳中国》、《中国乡村》杂志等报刊发表。另有许多作品编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央教科所.教育文摘周报》、《中央党校.理论前沿》、《科学中国人》、中央文献出版社等单位编辑的多部作品集。2016年在《人民政协报》宣传。另有许多作品在网上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