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峨眉清霜指迷途
湖岸硝烟暂息,血腥气混杂着湖水的腥锈味弥漫空中。清霜师叔收剑入匣,目光如电,仔细打量着净尘,尤其在他手中那柄暗金长剑和周身流转的奇异气息上停留片刻。
“净尘……慧明师兄时常提起的那个孩子?”清霜师叔冷峻的面容稍稍缓和,带着一丝追忆与痛惜,“寒山寺之事,我已听闻。慧明师兄他……唉,节哀。”她叹了口气,随即语气转为严肃,“你如今身怀异宝,已成众矢之的。莲生道、朝廷、乃至一些所谓的名门正派,恐怕都对你虎视眈眈。”
净尘心中一痛,垂首道:“师叔明鉴。弟子只想查明真相,阻止莲生道阴谋,告慰师父和诸位师兄在天之灵。”
清霜师叔颔首:“你师父当年便说你灵台澄澈,慧根深种,只是劫难早定。如今看来,果然应验。”她环视四周狼藉,压低声音,“此地不宜久留。莲生道此番受挫,绝不会善罢甘休。你随我先回峨眉别院暂避,再从长计议。”
她顿了顿,看向净尘手中的剑:“金灵枢主杀伐,锋芒毕露,易引动心魔。你初得此物,便能以佛法调和其戾气,实属难得。但切记,力量愈强,愈需持守本心。接下来欲寻‘土灵枢’,其性厚重载物,或许能助你进一步稳固根基。”
“土灵枢在何处?”净尘追问。
清霜师叔目光投向西北方向,层峦叠嶂之外:“据古籍零星记载,可能在‘葬古戈壁’深处。那里曾是上古战场,亦是流放之地,死气与生机交织,龙蛇混杂。土灵枢或许就埋藏在那片荒漠的某处遗迹之下。但戈壁环境恶劣,更有沙盗、流寇以及一些避世的邪派盘踞,路途艰险。”
正当两人交谈之际,一名峨眉弟子匆匆来报:“师叔,我们在湖边碎石下发现这个……”弟子递上一物,那是一小块撕裂的鹅黄色云裳布料,边缘染血,上面用金线绣着半个精致的璎珞图案。
净尘瞳孔一缩——是苏璎珞!她也来过这里?是敌是友?这布料是意外遗落,还是故意留下的线索?
清霜师叔接过布料,仔细查看,眉头微蹙:“镇北王府的那位义女?她也卷入此事了?看来这潭水,比想象得更深。”她将布料交给净尘,“此事蹊跷,你需留心。当务之急,是尽快离开这是非之地。”
净尘收起布料,心中疑云密布。苏璎珞、白瑶、莲生道、镇北王……一张巨大的网似乎正在收紧。他跟随清霜师叔,与众派高手简短告别后,一行人迅速撤离了陨星湖,向着峨眉派设在附近的别院而去。然而,净尘知道,葬古戈壁的风沙,即将扑面而来。
第十五章 戈壁孤烟遇马贼
峨眉别院位于一处隐秘的山谷,清幽安静。清霜师叔为净尘详细讲解了土灵枢可能的特性及戈壁中的诸多禁忌,又赠予他一些解毒避瘴的丹药和一张简陋的戈壁地图。
三日后,净尘辞别清霜师叔,独自一人踏上前往葬古戈壁的路途。越是往西北,植被越是稀疏,天地间逐渐被一种苍凉雄浑的土黄色主宰。狂风卷起沙砾,打在脸上生疼。白日酷热难当,夜晚却寒冷刺骨。
根据地图指示,他需要穿越一片名为“死亡走廊”的广阔戈壁,才能抵达可能存在遗迹的区域。这日黄昏,净尘正坐在一处风化严重的岩柱下休息,补充水分,忽听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和呼啸声。抬眼望去,只见烟尘滚滚,一队约莫二三十骑、衣着杂乱、手持弯刀弓箭的马贼,正呼啸着冲向一支规模不大的商队!
商队护卫拼死抵抗,但寡不敌众,眼看就要被马贼冲散。妇孺的哭喊声随风传来。净尘虽不愿多生事端,但见不得无辜者遭难,当即抓起身边几块石子,运起内力,屈指弹射而出!
“嗖!嗖!嗖!”石子破空,精准地打在冲在最前面几名马贼的腕部或马腿上,顿时人仰马翻,攻势一滞。
“什么人?敢坏爷爷好事!”马贼头领是个满脸虬髯的壮汉,怒喝道。
净尘从岩柱后走出,僧衣在风中猎猎作响,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各位施主,得饶人处且饶人。何必赶尽杀绝?”
那马贼头领见只是个年轻和尚,狞笑道:“哪来的秃驴多管闲事!连他一起砍了!”众马贼发一声喊,分出一半人马朝净尘冲来。
净尘不愿妄动杀孽,施展身法,在马队中穿梭,或指点穴,或夺兵刃,或借力打力,将冲来的马贼一一制服打下马来,动作行云流水,竟未伤一人性命。这番举重若轻的功夫,不仅让剩余的马贼惊疑不定,连那商队的人都看呆了。
马贼头领见势不妙,吹了声唿哨,剩余马贼纷纷拨转马头,撂下几句狠话,狼狈逃窜而去。
商队首领是个精瘦的中年人,惊魂未定地过来道谢:“多谢小师父救命之恩!若不是您,我们今日恐怕……”他看着地上那些被点了穴道、动弹不得的马贼,欲言又止。
净尘解了那些马贼的穴道,告诫他们莫再为恶,便放其离去。他看向商队首领:“施主可知,前往‘流沙古城’该如何走?”流沙古城是地图上标记的、可能藏有土灵枢线索的一处遗迹。
首领闻言脸色微变:“小师父要去那里?那可是片被诅咒的地方啊!听说进去的人,没几个能出来……”他劝了几句,见净尘心意已决,便指了个大致方向,又赠予他一些清水和干粮。
净尘谢过,正要独自上路,商队中一个一直沉默寡言、用头巾包裹严实的老者忽然开口,声音沙哑:“和尚,若见古城中有一座倒立的佛塔,切记,莫要直视塔顶的眼睛。”说完,便不再言语,随着商队缓缓离去。
倒立的佛塔?塔顶的眼睛?净尘记下这没头没尾的警告,迎着渐起的风沙,再次孤身上路。戈壁的夜晚,星空格外清晰,却也格外寒冷寂寞。他握了握怀中温润的蛟鳞和那几枚沉寂的金轮,感受着土灵枢若有若无的召唤,一步步走向沙漠深处。
第十六章 古城幻境见本心
在戈壁中跋涉数日,历经沙暴、缺水等考验,净尘终于凭借灵枢感应,找到了一片被风沙半掩的废墟——流沙古城。残垣断壁在烈日下泛着惨白的光,空气中弥漫着死寂与岁月沉淀下的腐朽气息。
城中布局诡异,街道扭曲,建筑大多倾颓,唯有中央区域,赫然矗立着一座极其反常的建筑——一座塔基在上、塔尖朝下插入地面的“倒立佛塔”!塔身斑驳,布满裂缝,但在那本该是塔基(现为顶端)的位置,却雕刻着一只巨大、半睁半闭、似笑非笑的石眼,俯瞰着整个古城。
净尘想起老者的警告,谨慎地没有直视那只石眼。他绕着佛塔行走,怀中对土灵枢的感应越来越强,源头似乎就在塔内。塔门早已破碎,内部幽暗,盘旋向下的阶梯布满沙砾。
净尘深吸一口气,迈步而入。塔内空间颠倒,让人产生强烈的眩晕感。每下一层,周围景象便是一变,幻象丛生:时而看到寒山寺烈火熊熊,慧明师父在火中呼喊;时而看到白瑶浑身是血,质问他为何不救;时而看到苏璎珞巧笑倩兮,背后却伸出利爪;时而又看到自己手持金剑,大杀四方,脚下伏尸百万……
这些幻象直指内心恐惧、愧疚与欲望,试图动摇他的心智。净尘紧守灵台一点清明,默诵心经,以木灵枢的生机安抚躁动,以水灵枢的沉静涤荡幻影,以金灵枢的锋锐斩断妄念。他明白,这倒立佛塔本身就是一种考验,土灵枢厚重载物,亦能映照心魔。
不知下了多少层,幻象渐消,眼前出现一间密室。密室中央并无他物,只有一地厚厚的、异常纯净的沙土,散发出沉稳厚重的气息。沙土之中,半埋着一枚古朴无华、色如大地的陶珠。
净尘走上前,伸手触碰陶珠。刹那间,一股浩瀚如大地、承载万物的意念涌入心中。没有杀伐,没有生机勃发,没有变幻莫测,只有最纯粹的“存在”与“承载”。土灵枢之力迅速融入,与其他三灵枢之力结合,使他体内气息愈发圆融稳固,心神前所未有的清明坚定。
他成功收取了土灵枢。回首望去,那盘旋的阶梯似乎不再令人眩晕,塔顶那只石眼,在他感知中也失去了诡异,仿佛只是普通的石刻。净尘走出倒立佛塔,夕阳将他的影子在古城废墟上拉得很长。集齐四灵枢,他感到自身与这片天地的联系更为紧密,但对前路的责任,也愈发沉重。接下来,该去寻找那第五处灵枢了,而线索,似乎又指向了南方,那片繁华与危机并存的故地。
---
(接下来即将展开第五灵枢“火灵枢”的追寻,场景将转向南方火山地带,并逐步揭示莲生道核心阴谋及苏璎珞的真实身份。故事愈发深入,冲突将更加激烈。)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