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
石榴花开心里红
作者:萧祖能 杭州
我的童年,是在古镇西兴的老屋里度过的。院角那棵石榴树,是妈妈亲手栽下的。每年立夏一过,枝桠间便冒出点点殷红——起初是裹着绿衣的花苞,像攥紧的小拳头,憋着股劲儿;没几日就“啪”地绽开,层层叠叠的红瓣撒在枝头,像簇着细碎的火苗,把青砖灰瓦的小院烘得暖融融的。
我总爱蹲在树下看。晨露沾在花瓣上,经阳光一照,红得透亮,连指尖都不敢轻碰,怕蹭掉那抹艳色。妈妈就搬个小马扎坐在旁边择菜,蓝布围裙垂在膝头,她说这石榴是“旺家花”,开得越红,日子就越有奔头。那时我不懂这话里的分量,只记得风一吹,花瓣落在她围裙上,像绣了朵活的花,好看得让人心尖发颤。
![]()
后来我去外地读高中,每周最盼的就是回家——心里总惦记着院角的石榴。电话里,妈妈总会说:“花开了,比去年还红,等你放暑假回来,就能吃石榴了。”再后来我去部队当兵,父母和姐妹搬去了城里,老屋的石榴树没了人打理,枝桠渐渐杂乱。每次探亲回去,我都要去老屋站站,看着枝头零星开着的花,红得单薄,心里也空落落的。
今年夏天,我回去整理老屋。蹲在树下除草时,指尖忽然触到一抹熟悉的红——是藏在老枝桠间的新花苞,依旧像小拳头似的,透着股不服输的韧劲。那一刻,妈妈的话忽然在耳边清晰起来。原来这石榴花的红,从来不止开在枝头,更是开在心里的:它记着妈妈择菜的模样,记着我追着花瓣跑的笑声,记着一家人围坐吃石榴时,籽儿溅在桌上的酸甜。
如今我在城里的阳台上,也种了盆石榴。它虽没有老屋的树粗壮,却也在立夏时节开了花。看着那抹红,我就想起老屋的小院,想起妈妈的笑容。原来有些温暖,就像石榴花的红,不管走多远,都能在心里稳稳绽放,亮堂堂的,暖乎乎的。
2025年9月23日凌晨于杭州
![]()
满江红·石榴花开
炽日当空,风过处、丹霞倾泻。
看满树、丹燃千点,翠笼千叶。
焰萼初擎凝露重,金房暗结藏春怯。
待晴和、蝶舞蜜蜂喧,香盈睫。
炎夏里,偏热烈;经骤雨,犹清绝。
叹丹心一点,未曾消歇。
不与桃李争芳早,独留艳色迎长夏。
到秋来、珠颗缀枝头,情难竭。
![]()
2025年9月23日
![微信图片_20250417145040]()
作者简介:
萧祖能 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
青年从军,执笔为戈,历任连队文书、营部书记、师政治部宣传科报道员,勤于海防前线锤炼文心,军旅笔墨常现各类报刊杂志;退伍后深耕政工领域,持高级政工师职称,主政大中型企业党委书记,二十载耕耘自成章法;公门履职亦未辍翰墨,时评政文常见诸报端;花甲归林不改书生本色,执掌萧山区老干部诗词协会秘书长,杭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秘书长,融身省市区等各类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散文诗词过百篇散见主流媒体,字里行间咏颂家国情怀。名曰:瞬逝戎马铸忠诚,一纸翰墨绘丹青。
![微信图片_20250725104801]()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投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邓国安、徐勤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社长助理:李晓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朱双碧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9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