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赣鄱大地上的均平之道
窗外的虫声忽然收了腔,夜静得能听见月光流淌的声音。我才猛地惊觉,今日——不,此刻已是明日凌晨的两点多,正是秋分交节的时候。古人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一刻,太阳不偏不倚地直射赤道,将光与热均分给南北两半球,是一种宏大而精准的公平。
我的思绪便不由得飘向那浩瀚的星空。二十四节气,何尝不是我们先民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为这苍茫大地量身定制的律动?地球斜着身子,绕着太阳进行一场永不停歇的舞蹈。于是有了太阳在赤道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徘徊,有了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这并非简单的循环,而是一种天地间深沉博大的呼吸。我们赣鄱大地,便是在这口呼吸间,生息繁衍。
想来,此刻的田野该是一年中最安详的模样了吧。白日里若去乡间走走,定能看见那一片片晚稻,稻穗已染上浅浅的金黄,却还带着一丝青涩,正谦卑地低着头,汲取这秋分前后最后的、最温和的日照能量。空气里,暑气褪尽,寒气未至,只剩下一种清爽的甜润,混杂着新翻的泥土香和隐隐的桂花冷韵。这“均平”二字,不只在天上,也落到了泥土里。春生夏长的狂放与热烈,到此都化作了秋的沉稳与内敛,这是一种积蓄力量、等待检阅的平静。
而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骨子里早已刻下了这节气的密码。他们不空谈玄理,只是顺应着这天地节奏,将“勤奋努力”化入春播的一粒种、夏管的一滴汗、秋收的一弯腰里。秋分于农人,是“白露早,霜降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精准不误;是“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的踏实欢欣。这智慧,是千年传承下来的,是与自然达成的默契与契约。他们懂得,唯有尊重这“均平”之道,方能得到土地最慷慨的回馈。
由这自然的均平,我又想到人世的修为。秋分时节,不矜不盈,不冷不燥,恰如人生应有的态度。利国、利民、利己,利自然、利社会、利当今、利未来,这诸多的“利”,其内核不也正是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和谐么?它不是绝对的平均,而是各得其所,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个人的奋发有为,若能契合这天地社会的节律,便不再是盲目的奔波,而成了有根的创造。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智创有为,便是在顺应这大道的基础上,添上属于这个时代的一砖一瓦。
夜更深了。秋分的意义,或许就在于这一份清醒的提示:在收获的季节懂得感恩,在平衡的时刻思考长远。天地不言,而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我们当如这秋分的大地,在均平中积蓄,在沉稳中奋进,方能在未来的岁月里,书写出更无愧于天地人心的答卷。
向荣新悟
乙巳年秋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