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285
TNT炸药和莲花味精的回忆
——红光厂与三线建设的六十年回响
张绍葛
2025年的秋风掠过济南市长清区的山岭,福寿园人文纪念园内,三台锈迹斑斑的锅炉静静伫立,管道蜿蜒如岁月的脉络。这里曾是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心脏,如今成为三线建设六十年风雨的见证者。从荒山沟里产出TNT的军工堡垒,到转型生产味精的民生工厂,再到如今承载记忆的人文纪念园,红光厂的45年兴衰史,恰是三线建设这部宏大史诗的生动注脚。
1964年,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中,三线建设的号角在神州大地吹响。"靠山、分散、隐蔽"的选址原则下,1971年5月,长清、肥城、平阴三县交界的山沟迎来了浩浩荡荡的建设者。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成少甫将军亲率专家勘测的足迹,5000余名民兵社员肩挑背扛的身影,600多名学员青春洋溢的脸庞,共同构成了红光厂最初的年轮。没有机械就用双手,没有营房就搭席棚,陡峭山岭上的高位水池,是用无数肩膀一步步扛出来的;错落山间的厂房,是用就地取材的石块一块块垒起来的。这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底色,让代号5805、以生产TNT为使命的军工企业在荒山中拔地而起。
到1979年,红光厂已建成35公里通讯线路、44.3公里供电线路,生产区与生活区通过隧道相连,1300名职工中孕育出14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山东小三线军工系统的标杆,这座累计投资5615.5万元的工厂,年产1万吨TNT的产能背后,是国家战略防御的坚实支撑。那时的山沟里,子弟学校的琅琅书声、医院的救死扶伤、电影院的光影流转,让这里成为拥有完整生活体系的"二济南",更成为改变山东工业布局的重要支点。
改革春风吹过山谷,三线企业迎来转型考验。1982年,军品线封存留用,红光厂凭借化工生产线转产味精,次年就产出第一批"山菊花"牌味精,1986年创新建成酵母生产线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山菊花"摘得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奥波"啤酒获评省优部优,后来与周口味精厂合资,让"莲花味精"的品牌印记与红光厂的转型之路深度绑定,"产值过亿,利税过千万"的口号喊出了三线企业从TNT到味精的跨越豪情。这种在时代浪潮中主动求变的勇气,正是三线精神中"勇于创新"内核的鲜活演绎。
市场经济的浪潮远比山沟里的风雨猛烈。1996年,为化解4792万元贷款压力,红光厂与周口味精厂以"抵贷转售"模式合资组建公司,济南厂出资2600万占股49%,莲花味精追加800万技改资金。这场曾被视为债务重组典型的尝试,未能阻挡行业变局的冲击。1999年山东金泰接手迁址扩建,征地124亩的新厂最终未能投产,4个亿的负债成为从军工TNT到民生味精转型路上的沉重印记。2014年资产负债率飙升至408899.02%的数字背后,是三线企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阵痛与挣扎。
2016年济南味精厂注销的公告,并未让红光厂的故事落幕。山区生产区改建为福寿园人文纪念园,锅炉车间遗存的10吨与20吨锅炉,仍保留着当年济南市属企业首屈一指的气派——它们曾为TNT的生产提供动力,也见证过味精生产线的忙碌。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在旧址上落成,每一块石碑都在诉说"献了青春献终身"的赤诚。那些被岁月磨平的石阶、锈蚀的管道,不再产出TNT与味精,却开始承载更厚重的精神价值——它们成为三线建设"改善生产力布局、奠定工业基础"历史贡献的实物见证。
从军工重器TNT到民生产品味精,从合资重组到精神地标,红光厂的变迁重塑了我们对三线精神的理解。这种精神从未困在山沟里,而是在时代更迭中不断生长:建设时期的"团结协作",是5000人共筑TNT生产堡垒的合力;转型时期的"勇于创新",是军工技术向味精等民生领域的跨越;退场后的"精神传承",是工业遗产向文化载体的升华。正如专家所言,三线精神的精髓在于"专家为民的奉献、艰苦奋斗的毅力、精益求精的品格",这些品格不会因企业兴衰而褪色,更不会因TNT与味精的生产落幕而消散。
六十年岁月流转,三线建设早已超越了战备工程的初始定位,成为中华民族工业崛起的重要基石。红光厂的锅炉与成昆铁路的钢轨、攀枝花的高炉共同见证: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实力,孕育出TNT这样的军工产品,更在广袤土地上播下了工业文明的种子,让味精这样的民生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培养了一代代产业工人与技术人才 。今天,当青少年在纪念广场聆听TNT的生产故事与味精的转型历程,当创业者从三线史料中汲取从军工到民生的跨界勇气,当区域发展受益于当年奠定的工业基础,三线精神便在传承中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秋风再次拂过锅炉的锈迹,阳光透过管道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红光厂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丰碑,从来不是永不褪色的厂房,也不是曾享誉一时的TNT与味精,而是融入民族血脉的精神力量。三线建设六十年的意义,正在于那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基因——它们曾支撑着建设者在山沟里造出TNT,也推动着转型者做出优质味精,更始终在激励着新时代的建设者,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这山沟里的精神年轮,终将在岁月长河中不断生长,愈发清晰。
作者简介:张绍葛,山东省临沂市人,中共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和摄影,先后在军地获得多种奖项。代表作《佛慧山游记》、《沁园春.大明湖》、《泉城的雪》、《江城子.济南经济展锋芒》、《冰糖葫芦》、《一件衬衣》等。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