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散文:《仲秋节》
唐增虎(山东)
仲秋的风总带着几分清爽,吹得云絮轻散,将一轮圆月托上中天。那月光似流水般漫过荷塘,荷叶上的露珠泛着银辉,与水中月影交叠,漾出满池温柔。岸边桂树缀满金粟,风过处,甜香裹着菊的清冽,漫进街巷;石榴咧嘴笑着,露出玛瑙般的籽实,远处枫红渐染,偶有落叶翩跹,倒让这秋高气爽的时节,多了几分灵动的诗意。
巷陌间飘着月饼的甜香,这圆乎乎的吃食里,藏着一段热血传奇——古时百姓曾将反元密信藏于饼中,借仲秋送饼传递消息,终成齐心协力、同仇敌忾的佳话。如今饼里没了密信,却裹着更浓的心意:是游子归乡时,行囊里沉甸甸的思念;是合家围坐赏月时,盘中切开的团圆;是举杯邀月时,对远方亲友的牵挂。
桌上月饼种类繁多,豆沙的绵密、五仁的醇厚、莲蓉的清甜,咬一口都是家的味道。窗外五谷丰登的图景在月光下格外清晰,田埂里的稻穗压弯了腰,玉米棒裹着金衣,处处是丰收的喜悦。这夜,既是仲秋的团圆夜,亦是家国的喜庆时,人们举杯相庆:祝家人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愿祖国昌盛如潮、龙腾虎跃,让这皎洁月光,见证中华大地的岁岁安澜,天耀山河。
2.散文:《桓台游》
唐增虎(山东)
鲁中平原的风,掠过万亩良田,在马踏湖的荷叶上留下轻响,也拂过这座兼具农耕厚土与人文星光的城——桓台。它以“百强县”的身姿立于世,用“建筑之乡”的筋骨撑天地,靠“吨粮县”的底气养民生,更以千年文脉滋养出“人杰地灵”的底蕴。
马踏湖是桓台的眼眸,蒹葭苍苍间藏着水乡的灵秀。夏日里万亩荷塘铺展如碧,粉荷垂露,绿盖擎珠,待到月升东山,清辉洒在粼粼波光上,便是“荷塘映月”的诗意画卷。湖岸的青丘曾栖隐着颜斶、鲁仲连这般贤士,前者拒宣王之爵守耕读本心,后者斥强秦之威弃千金之赏,他们的风骨与夏黄公的隐逸情怀一同,沉淀在湖水深处 。而炉姑李娥纵身跃炉救父的传说,更让这片水土多了份孝悌的温度,千年庙会的香火里,是风土人情的代代传承。
烟火气里藏着桓台的滋味。水上的鱼屋子飘来河鲜的清香,不刮鳞的炸鲫鱼酥透骨缝,糖醋鲤鱼翘首如跃龙门,金丝鸭蛋与脆藕则带着湖水的甘润。春日里的荠菜水饺、香椿炒蛋更是自然的馈赠,麦蒿菜的清苦与榆钱窝窝头的清甜,交织成当地人最珍视的时令滋味。酒酣耳热间听人说起,这里的建筑工人曾凭手艺让彭真题写的“建筑之乡”名扬全国,五万人的施工队伍当年凭技艺挣得的收入,堪比十级干部的薪资,这份踏实奋进正是风土的底色。
新城王氏三百年间走出三十位进士,辕固生以《齐诗》开一代文脉,如今这些故事都化作城市的注脚 。高楼与湿地相映,工地的号角与湖中的渔歌和鸣,“吨粮县”的金色麦浪里,藏着对土地的敬畏;建筑工地上的钢筋铁骨间,托举着为国建设的担当。从古代贤士的舍身取义到当代工匠的精益求精,桓台始终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为国争光”的答卷。
暮色中的马踏湖渐次安静,远处城市的灯火与天边的星月交辉。这方水土既养得出满仓五谷,也育得出千古风流,更建得起时代高楼——这便是桓台,一部在齐鲁大地上徐徐展开的,关于厚土、文脉与奋进的篇章。
3.散文:《9月23日对句练习抒怀》
出句:雨密蝉逃声绝柳【飘逸】
对句:风疏雁过影横江【增虎】
出句:厌暑何需扇锦扇【飘逸】
对句:迎秋且待桂香飘【增虎】
出句:路遥何必为难马【飘逸】
对句:山高莫要强登峰【增虎】
致双师用电专家:半生光热映山河
从背井离乡的行囊到告老还乡的步履,您的半生轨迹,恰是一部电力人“择一事、终一生”的奋斗志。
当年负笈远行,您以“天之骄子”的热忱埋首钻研,把勤学苦干的汗水滴进电路图纸,让百项荣誉的光芒照亮行业前路。为了一方光明,您在变电站的轰鸣声里守过无数昼夜,在电力抢修的风雨中扛过急难险重——那些“汗马功劳”从不是冰冷的勋章,而是千家万户灯盏里跳动的温暖,是电力事业版图上坚实的刻度。
岁月从不会让奋斗者一帆风顺,您也曾历经误解、承受委屈,在“忍辱夜重”时独自扛下压力。但“牢记使命”四个字始终是心底的光:面对行业难题,您仗义执言护佑规范;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您倾囊相授传递温暖,用一言一行把正能量种进人心。
如今归乡卸甲,您的“双师”头衔早已化作德高望重的口碑,却仍放不下对企业发展的牵挂。这份“离岗不离责”的赤诚,比当年点亮的灯火更动人——您走过的路,是电力人的坚守;您活成的样子,是岁月对奋斗者最好的馈赠。

编者简介:艾兰,本名王凤,曾用名蓝雪花,山东临沂人,1979年生于山东德州禹城。微信qq1184902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