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灯影摇金銮
洪武五年的应天府,春雨连绵不绝,紫禁城的红墙被洗得发暗,像是凝固的血。朱元璋批完最后一沓奏折,已是三更天,他揉了揉酸涩的眼,正要起身,忽然一阵风从殿外卷入,案头那盏长明灯猛地摇晃起来,火苗由金转绿,幽幽地泛着冷光,映得御座旁的蟠龙柱影如鬼爪般张牙舞爪。皇帝的手按在冰凉的玉带钩上,心头莫名一紧。他自幼在皇觉寺当过和尚,见过些灵异之事,这灯焰异变,绝非吉兆。
“来人!”他声音沉郁。值夜太监连滚带爬地进来,跪伏在地。
“传刘基。”朱元璋盯着那跳跃的绿火,缓缓道。
不到半个时辰,当朝国师刘基青袍微湿,疾步踏入殿中。他未等皇帝开口,目光先被那盏长明灯吸了过去。只见他袖中手指疾掐,眉头越锁越紧,半晌,才躬身奏道:“陛下,此乃兵戈之气,怨灵不散。西北方向,有万千亡魂,不得安息,故显异象。”
“西北?”朱元璋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舆图前,手指划过刚刚平定的陇右地区,“可是王保保残部?”
“正是。”刘基道,“元将扩廓帖木儿,汉名王保保,去年在安定、车道岭、沈儿峪三战皆北,其麾下十二员主要将领并数万卒兵,退至铁木山,粮尽援绝,集体自刎。此等忠烈之魂,其怨尤炽,非寻常超度可解。”
殿外雨声渐沥,朱元璋沉默良久。他想起战报中所述,那扩廓帖木儿确是劲敌,用兵如神,若非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明军,胜负犹未可知。其部将亦多骁勇,宁死不降。这等人物,生前是敌,死后若成厉鬼,必为社稷之患。
“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皇帝的声音在空阔的大殿中回荡。
刘基抬眼,目光深邃:“陛下,堵不如疏,压不如化。可遣钦差前往铁木山,设黄箓大醮,普度阵亡将士。然其首恶……不,其首领之魂,刚烈非凡,需以非常之法。可效前朝旧例,封其为神,使其皈依佛门,享人间香火,或可化其戾气为护国之力。”
“封神?”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闪,“封元将为大明之神?”
“名义上,是陛下仁德,泽及枯骨,超度敌我亡魂,彰显天朝气度。实质上,是以神道设教,安抚地方,稳固西北边防。且那铁木山,地势险要,若成祥瑞之地,亦可滋养一方水土。”
朱元璋踱步至窗前,望着漆黑的雨夜。他想起自己当年在鄱阳湖大战陈友谅,也是尸山血海,深知战争残酷。如今江山初定,最需安定人心。
“准奏。”他最终下定决心,“着你择选干练钦差,携高僧法师,即日前往铁木山。对那十二员元将,可敕封为……‘齐天大圣,斗战胜佛’,就依当年玄奘法师收服猴王的故事,寓其归顺佛法之意。塑像供奉,令其护法。”
“陛下圣明。”刘基躬身,嘴角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这“齐天大圣”的名号,前朝民间已有传说,将其与佛门护法联系起来,正是化解胡汉隔阂、融合信仰的妙棋。
与此同时,数千里外的铁木山,夜色如墨。荒草萋萋的山坡上,隐约可见残破的旌旗和锈蚀的刀剑。一阵阴风卷过松林,发出呜咽之声,仿佛无数冤魂在低声絮语。山腰处,一间早已荒废的山神庙里,竟有微弱的火光闪烁。
庙内,一个身着破旧元军服饰的年轻女子,正对着一个牌位低声啜泣。牌位上刻着:“先父扩廓帖木儿之位”。她叫其其格,是扩廓帖木儿的幼女,当日大战,她因被父亲提前藏于山中密道,侥幸生还。今夜,是她冒险回来祭奠。
“爹爹,各位叔伯……”其其格抚摸着冰冷的牌位,泪如雨下,“大明皇帝害得你们好苦……此仇不共戴天!”
忽然,庙门被猛地推开,一个黑影踉跄跌入,带着一股浓重的血腥气。其其格惊得跳起,顺手抓起地上半截断枪。
那黑影抬起头,借着火光,可见是一张年轻而苍白的面孔,虽满是血污尘土,却掩不住眉宇间的英气。他穿着明军的号衣,但腹部有一道可怕的伤口,鲜血仍在汩汩流出。
“你……你是明狗!”其其格厉声道,举起了断枪。
那明军士兵看着眼前的女子和牌位,似乎明白了什么,他虚弱地摆摆手,苦笑道:“姑娘……我……我不是来厮杀的……我本是兰州卫斥候,名叫陈石头,奉命……探查此地……遇了山匪……”
话未说完,他眼前一黑,晕死过去。
其其格举着枪,犹豫不决。杀了他,易如反掌。可看着他年轻的脸和致命的伤口,想起父亲平日教诲的“战场上各为其主,战场下亦有仁心”,她的手微微颤抖。
庙外,风声更紧,仿佛有无数马蹄声由远及近。其其格一咬牙,丢下断枪,费力地将这昏迷的明军士兵拖到神像后的角落里,用干草掩盖起来。刚做完这一切,庙门再次被撞开,几个手持钢刀、面目狰狞的汉子闯了进来,正是这一带流窜的溃兵土匪。
“咦?刚才明明看到有个受伤的明军逃进来!”为首的头目环顾四周,目光落在了其其格身上,“小娘子,看见一个当兵的没有?”
其其格心跳如鼓,强自镇定道:“没……没有,就我一个人。”
那头目淫笑一声,逼近几步:“深更半夜,一个姑娘家在这荒山野庙?怕是元鞑子的余孽吧!兄弟们,拿下!”
其其格退后几步,脊背抵住了冰冷的神像。眼看匪徒就要扑上,忽然,神像后传来一声微弱的呻吟。匪徒们顿时警觉。
千钧一发之际,庙外骤然响起一声震耳欲聋的虎啸!声震山林,连地面都仿佛在颤抖。匪徒们脸色大变。
“是……是山神爷发怒了!快走!”头目惊恐万状,带着手下连滚爬爬地逃出了庙门。
其其格惊魂未定,只听松涛阵阵,哪有什么老虎?她疑惑地走到庙门口,只见月光下,一只硕大的石虎蹲踞在庙前悬崖边,形态威猛,在月色下恍若活物。这庙,也因此得名“石虎寺”吧?她心中暗自称奇。
回到庙内,其其格看着角落里气息微弱的陈石头,心情复杂。这个明军士兵,是仇人,却也是条性命。救,还是不救?
而远在应天的钦差队伍,已打着仪仗,浩浩荡荡出了金陵城,向着西北方向的铁木山迤逦而行。为首的钦差大臣,正是国师刘基的得意门生,精通阴阳术数的翰林学士李文忠。他怀中揣着皇帝的密旨和封神的诏书,深知此行不仅关乎超度亡灵,更牵动着新朝对西北边疆的经略大计。
风雨飘摇的铁木山,即将迎来决定其未来数百年命运的转折。个人的爱恨情仇,与家国天下的宏大叙事,就在这个诡异的春夜里,悄然交织在了一起。
(第一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