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树下】(外一首)
作者:雪丰谷
果子落地时,也有跳起的欢欣
午后的葡萄树下
一只蝴蝶与另一只蝴蝶
在枝头追逐,让人想起了儿时的
同桌,想起秋虫呢哝的那天
喜欢荡秋千的风儿,笑声很透明
披长发的云朵,刚刚转身
瓦蓝瓦蓝的天空里
爱吃零食的大雁,又该南飞了
翘首,其实是件美好的事
就像火苗,仰起热呼呼的脸
我特想告诉你的是:
娇滴滴的葡萄藤,挥舞着小拳头
尽管青涩,仍能打出千山万水的甜
【渐行渐远的背影】
梦境里那驮走体温的背影
像风筝,被记忆一个劲地拽着
时间久了,有的越放越高
月亮一样,时隐时现
有的一阵风过后
便断了线,再也找不回来了
2025年9月23日
雪丰谷《葡萄树下》(外一首)诗评
雪丰谷这两首短诗以细腻的意象捕捉日常与梦境里的情绪碎片,一首藏着秋日闲趣与生命的清甜,一首浸着时光里的怅惘与释然,语言浅白却意韵绵长,如秋日晚风般轻拂人心。
一、《葡萄树下》:以秋景织闲趣,藏青涩里的甜
1. 意象:鲜活灵动,满是生活气息
诗人笔下的秋日葡萄树下,每一个意象都带着“活”的气息:落地的果子有“跳起的欢欣”,追逐的蝴蝶勾连“儿时同桌”,荡秋千的风儿有“透明的笑声”,连大雁都成了“爱吃零食”的可爱存在。这些带着拟人化的细节,让秋日不再是萧瑟的符号,而是充满童趣与暖意的场景,仿佛能让人看见午后葡萄树下的光斑与轻晃的枝叶。
2. 情感:从闲愁到清甜,层层递进
诗的开篇从蝴蝶、秋虫勾起对过往的轻念,带着淡淡的怀旧感;中间借云朵、大雁暗合时光流转的自然规律,“翘首”二字悄悄埋下对美好事物的期许;结尾却以“青涩的葡萄藤挥小拳头,打出千山万水的甜”反转——不叹青涩的稚嫩,反赞其蕴藏的无限甜意,将小场景里的情绪升华为对生命“未完成却充满希望”的赞美,让整首诗的基调从闲淡转向明朗。
3. 语言:浅白却有画面感
没有复杂的修辞,“瓦蓝瓦蓝”“娇滴滴”“小拳头”等直白的表达,却像在读者眼前铺开一幅秋日小画:葡萄藤的青涩、天空的澄澈、风儿的轻盈都清晰可见,读来轻松自在,却能在“千山万水的甜”里品出余味。
二、《渐行渐远的背影》:以梦境写时光,藏怅惘里的释然
1. 核心意象:“风筝”喻记忆,精准戳中人心
诗人将“渐行渐远的背影”比作“被记忆拽着的风筝”,这个比喻极具共鸣感:有的背影如风筝“越放越高,时隐时现”,像那些留在记忆深处、偶尔想起的人;有的“一阵风后断线,再也找不回”,恰似时光里彻底走失的过往。用“风筝”的“拽”与“断”,道尽记忆与时光的关系——我们总想抓住,却总在不经意间失去,精准戳中人们对“留不住的过往”的共通怅惘。
2. 情感:淡而不浓,藏着时光的温柔
整首诗没有浓烈的悲伤,只有对记忆的平静描摹:“驮走体温的背影”带着淡淡的失落,“时隐时现”藏着对过往的念想,“断了线”也只是平静陈述。这种“淡”不是麻木,而是时光沉淀后的释然——承认有些背影会走失,也接受有些记忆会留在高处,如月光般清冷却温柔,让读者在共鸣中获得一丝对“失去”的和解。
3. 结构:短而精,留白有余
全诗仅三小节,没有多余的铺陈,从“背影如风筝”到“有的高飞”“有的断线”,寥寥数语便讲完时光里的记忆常态。结尾没有刻意抒情,却留下足够的留白:每个读者都能在“断了线的风筝”里,想起自己生命中那些渐行渐远的人,让诗的意韵在读完后慢慢漫延。
三、两首诗的共性:以小见大,情藏于景
无论是《葡萄树下》里的秋日小景,还是《渐行渐远的背影》里的梦境碎片,诗人都擅长从“小”处入手——小场景、小意象、小情绪,却能勾连出“大”的共鸣:前者从葡萄藤的青涩里见生命的希望,后者从风筝般的背影里见时光的常态。没有刻意的拔高,却让平凡里的情绪与感悟,轻易触达人心最柔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