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精神家园》如何诠释企业文化(散文·二等奖)
新华书店员工:吴贻才
人类崇拜太阳,追求光明,于是有了钻木取火的文明史。
然而我总在想,那第一位钻木取火的先祖,会不会是马坝人呢?
这不是凭空臆想,因为马坝这地方,迟早要干岀光照人寰的伟业来。
果然,当历史进入公元1958年,就在距离曲江马坝不远的乌石镇,开始动工兴建广东省韶关发电厂,并于1960年投入运行1号发电机组。
回首在此之前的解放初期,偌大个韶关古城,仅拥有一台总容量为208千瓦的木炭发电机组。下辖十多个县城,也只是乳源有一台18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而那水轮机还是木制的。
由此上溯及至远古,粤北的夜空只能靠星月照耀只能是烟熏火燎。难怪那时的韶关工业,只是些箍桶补碗之类的手艺活。
1958年,与韶关火力发电厂同时动工兴建的,还有南水水力发电厂。
1958年,韶关被确定为“华南重工业基地”。大批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地质勘探单位进驻韶关。
对于韶关,这是多么划时代的1958年!
从此,无论韶关发电厂还是南水发电厂,都是“华南重工业基地”的六大工程之一。都是解决华南重工业基地韶关市工业用电的骨干工程。
有了骨干工程,才有了随后“各级办电站”的全面实施。韶关的电力工业建设,包括水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综合利用发电和光伏发电从此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截至目前,韶关的年总发电量为260亿度。富余电量为90亿度,输配电价在广东省内最低。
为了照亮千年的黑暗,为了驱除贫穷的阴影,韶关电力工业的建设者们,从松明烛照的年代走来,披一身光华,播一路光明,牵银光闪闪的输配电线路跨山涉水,足迹遍及韶关、广东大地,将散布在崇山峻岭的大、中、小型各类电站联结起来,编织成一张巨型的光明之网。
那第一位钻木取火的先祖无疑是最伟大的。而给新锅炉喂进第一铲煤的韶关发电厂工人无疑是最幸福的。
“幸福是一种感觉,这感觉发自内心深处,而归根结底来源于对世界的认识。”
这句话我是从韶电内刊杂志《北江明珠》中读到的。那里头的文学版块叫《精神家园》,专供企业员工们寄情抒怀、豪歌浅唱。
仅仅幸福二字我就读岀了无数种感觉、岀处和认识。无论为人父母、婆媳关系、邻里之间、亲友同事、敬业爱岗、感恩遇见,还是一次旅游、一场球赛、一次夜值、一次难以割舍的厂长调离,甚至25年前的那次因公负伤……都能勾连起幸福感来。
一群驻仁化电厂的生产管理员工,顺利完成了承包任务,尽管情难割舍曾经为之洒下汗水、艰苦奋斗过的地方,但当回到阔别几年的韶关电厂,面对亲人们的关心和厂区的新容新貌,又感受到“家”的温暖。而为了让刚回来的驻外员工适应新的工作,迎接新的挑战,对新岗位有个缓冲过程,厂里还精心安排了为期3天半的培训学习,更让他们感受到这个“家”的人文关怀。
外出驻点进行机组年度承包维护工程的鸿锐人,他们拓土开疆,甘为孺子牛。仁化、云浮、湛江、深圳、珠海……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辛勤的汗水。治理漏氢,消除隐患,不断追求,不断超越,视维护机组如己出。企业文化的旗帜一旦树立,插到哪儿都鲜艳夺目、迎风飘扬。
厂团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贴心服务,为青年员工奉献了一份份真情。团委书记甚至费尽心思地为未婚青年员工组织联谊活动,搭建感情交流平台,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青年们在这片沃土上,不仅收获专业技能、人生信念,也收获着他们的爱情直至构建家庭生活。人文关怀这四个字的背后,是企业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精彩诠释。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像一股清风,吹进了韶关电厂。看看他们的称号:七个葫芦娃和蛇精——全是活力四射的角色。他们是韶关电厂的明天!文如其人,今天的菜鸟第一篇散文就不同凡响,笔法自如,全无禁忌,对新生活充满激情和憧憬。“虽然有点二,但是很欢乐。”而且“这样美好的日子我们会一直延续下去。”90后,连遣词造句都带着新鲜的味道。
《征服天堂》是一篇对范吉利斯《1492:征服天堂》电影配乐的理解、诠释和评论。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似乎,评论与散文是各不相关的两大分支,而功能作用也各有重任。但是,如果评论用散文的笔调来完成,而散文也肩负了评论的重托,为什么就不能糅为一体呢?俞平伯的《林黛玉论》该是典型的文学评论了吧,或者叫文学研究?但那优美的散文笔调实在让人屏声敛气几近窒息,先贤大师早为我们趟开了先河,证明散文与评论并不是截然的分支。而眼前这篇《征服天堂》,让我再一次将评论当散文读。又或者说:散文还可以这样写。
《激情漂流》道岀了有惊无险的刺激和乐趣,读来让人分享同游、感同身受。作者深知欢乐时光总觉短暂,令人依依不舍意犹未尽,特将妙不可言的“感觉”放大拉长来写,以尽兴尽意或曰弥补现实之不足。这正是写作的妙趣所在——现实生活中来不及细想的倏忽瞬间,可以通过写作重温再现。只要节奏放慢,弹道尚有轨迹可寻,漂流亦有激情可书。
《夏之韵》从早晨唱到晚上,入目即诗、适时应变、热情洋溢、遣词新颖。明明是天空变了脸,短暂的太阳雨却成了夏日美丽的瞬间。酷热的骄阳本该令人生畏,这里却让植物欣喜地生长。“蛙声试比大自然心跳的节律”,“夏日的气温攀升蝉鸣的高度”。这些诗的语言读来都颇有新意。
《韶州公园记游》通篇写景。这景在作者的心目中,有四季的更迭,有色彩的变幻,有竞争的旌幡,有生命的律动。纵然是静态描写,也渲染得热闹异常。审美过程是美的客观存在和“我”的主观感受在互相作用的。也就是说,美是无时无处不在的,就看我们有没有好心情、好眼光。而健康向上、充满希望的人生观,眼里的世界总是美好的。
《南国秋日》写出了韶关秋山的特色。粤北地区位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素有“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之称,因此虽时入深秋,这里依然孕育着特有的生物物种和多种多样的森林类型。如亚热带的芭蕉、亚寒带的青松、川西的翠竹、江南的杨柳,更有许多枝繁叶茂的季风常绿针阔叶林。如此多品种不同、习性不同、对环境要求不同的树,都共存于一山之中,并且和谐地生长着,这正是广东山群包罗万象的胸襟。
《海南岛环骑之旅》是一次别开生面、时尚旅游的生动记载。九天骑行868公里,这较之于古代的商船轻舟、马背驼铃,是不同时空的旅人体验。而期间的人情风物、景观食宿、活力四溢、苦乐自知,又更是纯现代版的行程实录。海南岛,我们也跟着环骑之旅神游了。
一篇哲理散文,通过对一些芒果在暴风雨中的过早坠落,反映人生诸方面要实现完美结局的不容易。主张从中吸取教训及营养,让自己更强大,有更多的能量去接受下一次风雨的洗礼及考验。而人生的暴风雨不止一场,只有越来越强壮,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牛顿能从苹果落地发现地心引力,作者也能从自然现象和日常所见中总结人生经验、升华人生意义,这算不算文章的新意和深意呢?
一篇以《伤痕》为题的散文,道出了人生难免所要面对“轻至一个小挫折,重至生离死别”的普遍哲理。虽说浅显,却是有感而发,且出自发肤之痛,一如她手背上那块粉红色的疤痕。作者还注意到,树木以堆积营养的树瘤愈合伤口,人类靠坚强意志和韧性面对伤痛。而内心的伤痕则还得让时间去淡化……一道伤痕,给作者带来太多的思考。一道伤痕,给读者带来了这样一篇启人心智的散文。(2025年5月9日修改)
百年四代矿山人(小说·三等奖)
武江区科技工业园铁友建设机械有限公司:罗杰
谨以此小说,献给历史上从韶州到韶关的所有产业工人,献给当年华南重工业基地,献给韶关工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献给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
——题记
1
1925年5月,晚春的韶州阴雨霏霏,天空像罩着一口大锅,开裂的锅底漏着淅淅沥沥的雨水。
武江北岸,有一条轻便铁路,如一条又大又长的蜈蚣,从丝茅坪煤矿延伸出来。
天黑了,武江边一间简易的工棚里,有十多个装卸工人,围坐在一盏矿灯前。尽管他们劳累一天,但他们还是习惯性地,在等他们的工长阿福。他们喜欢听他讲外面的故事。
阿福家不远,不像其他装卸工人住工棚,他每天下班回家。因为家里还有妻儿需要照顾。妻子生产不久,给他生了一个宝贝儿子。
阿福是两年前从武汉,历经辗转回到韶州的。他本是韶州本地人,从小随舅舅到湖北,在汉口火车站做扳道工。他与舅舅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参加了1923年2月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大罢工发生后,京汉铁路全线瘫痪1200公里,3万余名工人集体停工。北洋政府诱骗工会代表去“谈判”,派军队开枪镇压,打死打伤300多人,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他舅舅不幸壮烈牺牲……
工棚外又下起了雨,夜色越来越浓。阿福怎么还没有来?
正当大家着急之际,突然从门口传来熟悉的声音:“好消息,好消息!”
阿福冲了进来。他喘着粗气,身上被雨水打湿。他快步走到矿灯前,从怀里掏出一份报纸。
“好消息!这是《广州民国日报》,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成立了!”
阿福兴奋地念着报纸,工人们纷纷站起来,围了过来。
灯光映衬,幽黑的脸庞,让阿福更显坚毅与沉稳,透出一股历经风雨依旧从容的气质。
除了阿福,工人们几乎都不识字,但一张张疲惫的脸,因为激动已经涨得通红。
念完报纸,仍难掩激奋之情,阿福带领大家唱起了《国际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歌声停歇。此时,工棚顶上传来“轰隆……轰隆隆!”
晚春的雷鸣,响彻韶州天空。
1956年,一个初夏清晨,阿福走在上班的路上。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斑驳光影,在富国煤矿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昨天接通知,煤矿今天召开改制大会。身为丝茅坪坑口采掘工区长的阿福,已通知工区的138位兄弟,今天矿山停产一天,无论井下的、天面的,在班的、休息的,全部参加大会。
矿部办公楼门前挂着大横幅,红纸黑字写有“富国煤矿由公私合营到国家经营转制大会”。
矿部前的空地上,早已人声鼎沸。天上的阳光淡了许多,有几朵白云也如约而至。
上午9:00大会正式开始。
当一位从广州来的省领导在主席台宣布:“公私合营的富国煤矿更名为国营曲仁煤矿公司”,全场欢呼声响起。
阿福知道,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现在矿山是国家的,从此工人可以当家作主了。
国营矿山要成立工会组织。领导找他,他已经59岁了,不要再下井了,换个工作岗位吧。考虑到他有工运工作经历,而且在工人群众中威信高,推荐他为坑口分会主席候选人。
在国营曲仁煤矿公司成立工会后,丝茅坪坑口成立分会,经过工人大会选举,他毫无悬念当上了分会主席。
后来,领导还告诉他,国营矿山有政策,60岁可以办理退休,可以不上班拿工资。啊?有这等好事,可以退休,不上班拿工资,这在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啊!
阿福快速搭建了分会领导班子,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他研究相关政策,对接公司工会,制订相关措施,积极推进工会工作。
长年累月的井下工作,让他对矿工兄弟们的辛劳与疾苦太了解了,他要结束井下工人被剥削、被压榨的历史,为兄弟们争取更多的权益。
他大胆提出很多设想,一项一项去对接,去落实,每项工作,都做到了工人兄弟们的心坎上。
工会让工人们感到无比温暖。他们以矿为家,爱岗敬业,工作干劲倍增。
转眼到了年底,在矿山的年度评比中,丝茅坪坑口捧回了安全、生产两块先进奖牌。阿福本人,也因为工作出色,获得工会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第二年春天,阿福退休了。
一年后,根据国家新出台的“职工退休、子女顶替参加工作”政策,阿福在乡下当铁匠的儿子国强,到了国营曲仁煤矿公司,他被分配在茶山矿,当了一名井下矿工,那年,他20岁。
1995年仲秋的一个上午,秋意正浓,淡金色阳光照射下来,穿过远处山峦,近处树枝,形成耀眼的光斑,给田螺冲矿的办公大楼赋予了更强的立体感。
三楼行政会议室,职代会第三小组正在讨论。根据大会主席台的安排,矿长国强被分在第三小组。这小组主要是一线工人代表,井下代表占了一大半。
国强与代表们端坐在会议桌旁。他满脸沧桑,透着从容稳重,深邃的双眼充满智慧。
时间过得真快,国强顶替父亲到矿山已经30多年了。他从井下工人干起,值班长、工段长、坑长,副矿长,在几个矿上干过,一步一个脚印,至今已是田螺冲矿一把手。
此时,他已在田螺冲矿矿长的岗位上,任职6年多了。
一周前,国强在位于浈江区花坪镇的广东曲仁矿务局(之前的国营曲仁煤矿公司)开了一天的会。这次矿务局会议,主要是根据国务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在国有企业中开展试点工作,矿务局是第一批试点单位。
他随后召开矿务会,对该项试点工作进行研究。由于是要寻求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牵涉到每一位职工的切身利益,矿务会建议工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
经过工会一周的紧张筹备,田螺冲矿五届六次职工代表大会终于开幕了。
职代会会期两天。第一天是集中大会,在一楼大会议室,传达矿务局会议精神,学习上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文件,宣读《田螺冲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方案(草案)》。
矿长国强作了动员报告,强调:“试点企业要率先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要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统称为公司员工。
他呼吁,积极投身这场声势浩大的试点工作中去,为矿山改革作出贡献。
第二天上午,是分组讨论时间。第三小组的代表们见矿长亲自参加,十分开心。大家都跃跃欲试,畅所欲言。
“上级要求‘政企分开’,我觉得我们矿上的方案,对‘政企分开’的措施不够具体,尤其是,我们坑口、工段的实际情况有点乱,如何职责分开?”
“强调‘科学管理’,但我们掘进工段的内部管理有一些问题,成本还有下降空间。”
“煤矸石要与废石分采分运分堆,要另外寻找市场,争取产生效益。”
……
职工代表本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提出了很多意见。矿长国强等领导都一一作了回应,并表示要根据这些意见,修改完善工作方案,同时代表矿行政,向工会,向职工代表表示感谢。
下午还是集中大会,宣读修改后的工作方案。最后,由矿工会主席宣读五届六次职代会决议,并进行表决。
当全体正式代表全部举手,一致通过时,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奏唱完《国际歌》,职代会散会。代表们涌出会议室,个个难掩内心喜悦,脸上绽放出兴奋的笑容。他们知道,随着这场改革的展开,矿山又将迎来一场翻来覆去的变化。
此时,夕阳斜射,给矿区镀上一层金黄。
2005冬天的一天,国强正在大宝山矿。
此时的他身份已经发生了变化。从曲仁矿务局田螺冲矿矿长位置退休已经六年多了,但他一直没有闲着,他应聘为省矿山安全领域专家库专家,继续为矿山工作发挥余热。
这次来到大宝山矿,是参加省安监局组织的韶关片区工矿企业安全生产专家巡回督查,大宝山是第一站。
冬季的夜晚,大宝山矿气温很低,接近零度,在山谷、河边等风口处,已经开始结冰,但国强心中仿佛有一团火苗在上蹿下跳。他有点小激动,要趁今晚住大宝山矿招待所的机会,去看一个人,看一个重要的人。
这个人,就是他的儿子矿雄。与儿子有些时间没见面了。昨天来大宝山矿之前,他与儿子通电话,儿子说,他也想爸爸,而且,还有好消息告诉爸爸。
矿雄从小学习优异,高考成绩也很好,考上了一所著名的工科大学。也许是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他对矿山有一份独特的情怀,选择了矿物加工(之前叫选矿)工程专业。
毕业时,他通过校园招聘,到了也在韶关的大宝山矿。
他扎根生产一线,努力钻研选矿技术。在矿工会的支持下,成立了“创新工作室”,五年来,他主持完成了20多项大型技术改造,解决了大宝山矿长期存在的多项技术难题。
由于成绩突出,矿雄被矿工会推荐、市总工会评定为“韶关工匠”。
国强对他的工作并不很了解,只知道他工作特别忙,没有时间谈恋爱,30多岁了,还没有女朋友,作为父亲颇为操心。
踏着寒冷的夜风,迈着轻快的脚步,国强来到位于五区的大学生公寓。
父子相见,紧紧拥抱了一下。坐下,喝茶,寒暄,父亲急不可耐地问:
“儿子: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爸爸?”
儿子起身,披了件外套,说:
“走,下楼,到矿山公园走走,我们父子好好聊聊,慢慢向您汇报!”
见儿子故意卖关子,国强笑了一笑,随儿子下楼。
夜幕下的矿山公园很美,但更美的是国强的心情。儿子以自豪的口吻,说他的工作,他的成绩。他的娓娓道来,让国强心如蜂蜜!
突然,国强故作嗔怒:“你的个人问题呢?为什么不汇报?”
“爸爸:这个啊,我暂时真的没空!”
“不过,我们工会比你还着急呢!上周,部门分会主席还专门找我,元旦假期矿工会将组织一个“相约矿区•共赴未来”的主题青年交友联谊活动,我是重点推荐对象。”
“……”国强没接话。矿雄继续说:
“您儿子这么优秀,难道您还担心找不到对象?哈哈!”
儿子停下脚步,嬉皮笑脸,在他面前顽皮地晃了一下脑袋。国强握着拳头,在儿子肩膀砸了一拳!
2025年“五•一”劳动节一大早,矿雄与妻子开车驶进了高速。
车窗两边是熟悉的山水。节假日放假的轻松,加上马上可以见到父母的喜悦,让矿雄一边开车,一边哼起了歌曲。
父母早就从矿山搬到了韶关市区。感谢政府的棚户区改造政策,现在居住在位于浈江区的曲仁园。
父母生活在这里,十分方便。国强他们回家也方便。
今年,2025年,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年份,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
四月下旬,年迈的父亲打来电话,说今年的“五•一”长假,无论如何要回来,陪他一起过。国强懂父亲,他心里早就有了安排。
他还想要在广州读大学的女儿楚乔也回来。他前不久打电话给女儿,女儿说,“绝对不可能!”
她所在的学校舞蹈队正在紧张排练,要参加五月一日晚上省总工会纪念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的文艺汇演呢!
女儿说:“到时电视直播,你们打开电视,为我加油吧!”
由于工作忙,矿雄很少管女儿,幸好她有一个做老师的妈妈。妻子尽管工作也不轻松,但她对家庭尽心尽责,尤其对女儿的教育更是上心。
楚乔从小到大一直学习很好,而且长相漂亮,多才多艺,这点随她妈。她尤其喜欢舞蹈与书法,分别拿过广东省少儿舞蹈大赛金奖,和全国小百花杯少年儿童书法大赛银奖。
关于女儿高考填报志愿,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作为矿山人家的第四代,楚乔对矿山有着浓厚情感。
她曾听爸爸说过,之前有女生学采矿专业,她想挑战一下。可她查了好多大学,采矿专业已经不招女生了,于是,她选择了与爸爸一样的专业——矿物加工工程。
她还说,毕业后,也要回韶关,在韶关找一家矿山,他喜欢像太爷爷、爷爷和爸爸一样在矿山工作。
……
很快到了家门口。父亲坐在家门口,显然是在等他们。母亲买了好多菜,正在厨房忙碌。
看着两老逐惭苍老的容颜、逐惭脊偻了身躯,矿雄不仅眼里闪出泪花。
他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陪父亲一起回到客厅,烧水泡茶,妻子则走到了厨房。
午餐,矿雄陪父亲喝了几杯。洒后,他睡了一个没有闹钟的午觉,一直睡到下午,舒坦极了。
晚饭后,妻子照例洗碗,矿雄陪父亲到小区散步。回来后,全家人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机。只见父亲把爷爷奶奶的遗像移了个位置,摆在面对电视机的桌面上,还点燃了三支香。
晚上8点,省总工会、省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纪念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的文艺汇演准点开始。
节目确实精彩,我们一边欣赏,一边讨论。尤其是,看到女儿他们大学生表演的《咱们工人有力量》,被深深震撼了。
节目编排用全息技术重现1925年广州工会成立大游行场景,用AI机械人完成“人机共舞”表演。融入了打击乐元素,激昂的鼓点与舞者矫健的身姿交相辉映,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尾声镜头定格在广州塔的时空叠影的幕墙上……
已到深夜,我们仍没睡意。我与妻子拿出今天带来的烟花,走到阳台上燃放。
璀璨之光,瞬间照亮夜空,如漫天星河,倾泻而下……
(2025年5月2日)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责任编辑:桂汉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