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星陨蓼花
三十年光阴如沙漏指尖滑落。蓼花镇祠堂的古井边,青石板上已覆满苔痕,唯有井口那枚玉钥依旧莹莹生光,映照着斗转星移。
白折梅拄着桃木杖,银发如雪,每日拂晓必至井边焚香。镇里孩童皆唤他“白爷爷”,却不知这佝偻老者曾是名动江湖的国师府第七子。
“白爷爷,井里真的住着神仙吗?”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踮脚张望。
白折梅浑浊的眼中掠过一丝波澜:“是啊……他们守着咱们呢。”
话音未落,井水忽然无风自动!玉钥剧烈震颤,表面裂开细纹。井底传来闷雷般的轰鸣,整个蓼花镇地动山摇!
“地龙又翻身了!”镇民惊呼逃窜。
白折梅脸色骤变,以杖蘸朱砂在井沿急画符咒:
“地脉归宁,万灵止息!”
符光没入井中,震动稍缓。但井水已变成不祥的墨黑色,水中浮起缕缕血丝。
当夜白折梅潜入井底。穿过冰冷暗流,竟是一处空旷地宫——正是当年顾九与苏绣云化星之地。此刻地宫四壁符文黯淡,中央悬浮的玉钥光芒微弱,其上浮现蛛网般的黑气。
“国师……你果然未灭……”白折梅抚着玉钥叹息。
玉钥突然传出国师的狂笑:
“白折梅!你以为双星化阵就能永镇于我?三十年来,我借万民怨气滋养魂灵,今日便是破阵之时!”
黑气暴涨,化作利刃刺向白折梅心口!千钧一发之际,祠堂方向传来清越钟声——
“当——”
黑气如遇克星,骤然退缩。白折梅愕然回首,只见新任县令裴瑾正站在井口,手中捧着那面曾属于顾九的山河印。
“裴某奉旨镇守蓼花。”青袍官员躬身一礼,“白前辈,陛下有旨:星黯之时,玉钥重光。”
白折梅怔怔接过圣旨。绢帛上竟无文字,触手刹那却浮现流光地图:标注着九处星位,正对应蓼花镇地脉节点!
“这是……‘九曜续命阵’?”白折梅骇然,“可此阵需以皇族血脉为引……”
裴瑾褪去官袍,露出心口一道龙形胎记:
“本王乃靖王嫡孙,奉祖命守护双星阵眼。”
井中国师忽然厉啸:“赵氏皇族!果然尽是背信弃义之徒!当年若非太祖皇帝毁约,我前朝岂会……”
“前朝厉帝炼童子血修长生,民怨沸腾,合该覆灭。”裴瑾冷声打断,“国师执着三百年,不过是一场空。”
黑气疯狂冲击玉钥,地宫摇摇欲坠。白折梅突然割破手腕,以血浇灌玉钥:
“裴大人!请启山河印!”
裴瑾执印诵咒。印光照耀下,玉钥裂痕渐愈,其中竟浮现顾九与苏绣云的虚影!
“师兄……”苏绣云轻抚玉钥裂痕,“终究还是要走了……”
顾九虚影望向白折梅:“白兄,劳你守这三十年。”
白折梅老泪纵横:“你们……”
“双星化阵本只能镇三十载。”顾九微笑,“如今劫满,该寻新的镇守人了。”
二人虚影突然交融,化作流光直冲云霄!夜空双星大放光明,陨落如雨。
井底国师发出不甘的嘶吼,随玉钥一同碎裂。
黎明时分,镇民在井边发现昏迷的白折梅与裴瑾。井中玉钥消失无踪,唯留一支金簪插在井沿,簪头红梅含苞待放。
---
第十二章 金簪谜图
裴瑾醒来时,身在蓼花镇驿馆。窗前立着白折梅,正凝视手中金簪。
“靖王殿下终于醒了。”老人语气疏离,“皇室这般算计,对得起顾苏二人么?”
裴瑾苦笑:“白前辈误会了。祖训有云:双星劫满之日,便是玉钥择主之时。陛下派我来,是为寻找新的镇守人。”
他展开心口龙纹,纹路竟与金簪雕花一模一样:
“此乃前朝长公主信物。靖王一脉实为前朝皇室与赵氏联姻后代,世代肩负调和之责。”
白折梅怔住。原来太祖皇帝灭前朝时,曾与长公主有约:三百年后由两国血脉共同执掌玉钥。
金簪忽然自行飞起,在空中投射出一幅星图!图中标注着七处秘境,最终指向漠北葬玉关。
“看来国师残魂逃往了祖地。”裴瑾面色凝重,“必须在他重聚魂体前摧毁命核。”
二人连夜北上。途经河西走廊时,遭遇沙匪袭击。混乱中一支商队出手相救,首领竟是故人——
“李镖头?”白折梅惊讶。竟是蓼花镇李铁匠之子!当年那个被顾九所救的男孩。
“白爷爷!”李镖头奉上一卷羊皮,“家父临终前嘱托,若见金簪现世,便将此物交给持簪人。”
羊皮上绘着诡异地图:山川倒悬,河流逆流,正中标注“镜湖”二字。右下角小字注释:
“双星映月,倒影为真;玉关之门,镜中之镜。”
裴瑾以金簪轻点羊皮,图纸竟化作流沙重组,变成蓼花镇全景图!图中所有建筑倒映在水中,唯祠堂古井的倒影处,浮现一扇青铜门。
“原来如此……”白折梅惊叹,“葬玉关不在漠北,而在蓼花镇地底镜像之中!”
突然箭雨破空!沙匪去而复返,为首者摘下面巾,露出国师府令牌:
“国师有令:夺金簪者,赏万金!”
裴瑾执印迎战,白折梅却拉住他:“不对!这些人不是活物!”
只见“沙匪”中箭不流血,伤口处溢出黑气——竟是国师以怨气炼制的尸兵!
金簪突然发出嗡鸣,指引众人逃向雅丹地貌深处。在一处风化岩洞中,他们发现了更惊人的秘密:
洞壁刻满前朝文字,记载着国师真正的目的——
他根本不想复国,而是要打开“归墟之门”,引九幽之气重塑天地!而葬玉关,竟是归墟入口!
“疯子!”裴瑾失色,“归墟一开,万物归寂!”
岩洞深处传来拊掌声。阴影中国师魂体漂浮,胸口嵌着半块玉钥碎片:
“现在明白,已经太迟了。”
他挥手启动机关,整个岩洞开始塌陷!
---
第十三章 镜湖疑影
乱石坠落的刹那,金簪迸发强光!众人被卷入漩涡,再睁眼时竟站在蓼花镇祠堂前——但所有建筑都倒悬于天幕,河水向云端流淌。
“镜中世界……”白折梅抓一把沙土,沙粒却向上飘散。
裴瑾以山河印叩击地面,波纹荡漾处浮现青铜巨门。门上刻着双龙衔珠图,龙目空缺。
“需以镇龙者血脉为钥。”国师魂体悄然显现,“可惜啊,双星已陨……”
他突然抓向李镖头!金簪自动护主,刺中国师手掌——溅出的竟是黑血!
“你……不是魂体?”白折梅惊觉。
国师撕开虚影,露出真实面容:竟是靖王府的老管家!潜伏皇室数十年,就为今日。
“殿下可知,您心口龙纹实为血咒?”老管家冷笑,“只要开启此门,您的血脉就会成为归墟引信!”
裴瑾猛然扯开衣襟,只见龙纹已变成乌黑色。原来从踏入镜湖那刻,诅咒就已触发。
青铜门突然洞开!门内不是归墟,而是一片桃花源。顾九与苏绣云正在溪边对弈,恍若生前。
“幻象!”白折梅厉喝,“莫被迷惑!”
顾九落下一子,轻笑:“白兄,三十年来可好?”
苏绣云挽起衣袖,露出完好右臂:“师兄与我在此静修,待有缘人共镇山河。”
裴瑾痴痴向前,却被金簪刺破指尖——剧痛让他清醒:
“不对!双星化阵时苏娘子右臂已失!”
幻象扭曲,桃花源变成血池地狱!无数怨灵伸出骨手,将众人拖向深渊!
金簪突然飞向青铜门顶端,嵌入龙目空缺。另一只龙目处,裴瑾心口龙纹自动脱离,化作血珠嵌入!
双龙苏醒,巨门轰然闭合!门内传出老管家不甘的嘶吼:
“纵使我败,归墟终将开启!因为人间……早已满是怨气!”
门缝溢出的黑气中,浮现现代都市景象:污染河流、枯竭矿山、战火焦土……
白折梅喃喃道:“原来他说的怨气,是指这些……”
---
第十四章 尘世劫火
青铜门最终消失,镜湖世界开始崩塌。
三人被抛回现实,身处漠北戈壁。金簪黯淡无光,山河印裂痕斑驳。
“归墟之门虽闭,但人间怨气不除,终会自行冲开封印。”裴瑾咳着血,“必须找到净化之法。”
他们重返蓼花镇。却发现镇民正围攻祠堂——因连续地动,百姓认定是井中妖物作祟,要求填井。
“不可!”白折梅阻拦,“井底关乎天下气运!”
镇民怒吼:“什么气运!自从顾九来过,蓼花镇就没安宁过!”
裴瑾忽然登上高台:
“诸位可知,三十年前若非顾先生与苏娘子化星镇守,北方早已赤地千里?”
他展开山河印,映出当年景象:地脉崩毁,饿殍遍野,双星化光补天裂。
镇民寂静片刻,忽有人嗤笑:“戏法谁不会变?证明给我们看!”
金簪突然飞起,插入古井。井水沸腾,浮起万千光点——每个光点都是三十年来受地脉恩泽的生灵:枯木逢春、病者痊愈、婴孩欢笑……
光点汇聚成顾苏二人虚影,含笑作揖,随风消散。
镇民纷纷跪倒,泣不成声。
当夜白折梅独坐井边。裴瑾走来:
“前辈可知,国师为何执着归墟?”
他展开从镜湖带出的羊皮卷,上面记载着前朝秘辛:
原来国师本是前朝太子,年少时见民间疾苦,立志改革。却因触怒权贵被废,双眼被熏瞎,扔进皇陵陪葬。在陵墓中,他意外发现归墟之秘,从此堕入魔道。
“所以他恨的不是朝代更迭,而是人间不公。”白折梅叹息。
井中忽然传来异动。二人俯身,见井底浮现现代都市景象:雾霾笼罩,垃圾成山,河流污浊……
“怨气已累积至此了么?”裴瑾震惊。
金簪发出预警嗡鸣,指向东方——
那里,海面正升起巨大黑洞!
---
第十五章 薪火相传
归墟之门在东海显现,吞噬着海浪与云层。
裴瑾率皇朝舰队布阵,以山河印为阵眼,却难阻黑洞扩张。
“没用的。”白折梅摇头,“除非有人愿如双星般牺牲……”
裴瑾毅然走向船头:“本王来。”
“殿下不可!”将士跪倒,“靖王一脉若绝,天下……”
“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裴瑾微笑,“何况谁说靖王血脉只我一人?”
他突然划破掌心,将血洒入大海!血水所到之处,竟有点点金光从民间升起——
蓼花镇百姓在祠堂焚香祈愿;西北牧民献祭牛羊;江南学子集体诵经……万千愿力汇聚成光河,涌入山河印!
金簪飞至黑洞中心,化作巨大梅树。花开刹那,归墟之门骤然收缩!
“原来如此……”白折梅热泪盈眶,“金锁玉关,锁的是人心向善之力!”
梅树中浮现顾苏身影:
“白兄,往后要靠活人守天下了。”
二人执手含笑,随梅树一同消散。黑洞化作春雨洒落,海面重现朝阳。
裴瑾跪在甲板上,发现心口龙纹已消失。
战后他在蓼花镇办学堂,将风水术化为“环境治理之学”。白折梅成为首任先生,第一课便讲:
“所谓吉穴,无非青山绿水;所谓煞气,不过污浊瘴疠。风水师当治水土,医人心。”
某日学堂来了位盲眼少年,摸着一块青砖问:
“先生,砖里好像有声音……”
白折梅激动地发现,少年竟能感应地脉!而他抚摸的,正是当年顾九住过的茅屋残砖。
砖中嵌着半粒玉屑——竟是山河印碎片所化!
盲少年仰起脸:“有个叫顾九的人托梦说,要我去找镜湖……”
海风吹动学堂风铃,如故人轻笑。
(第二卷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