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记文学《岁月屐痕》
第四节
【遭受迫害.含冤莫白】
(1961年夏至1976年12月)
1961年夏,我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父亲没有了工作,生活无法保障,家庭前景雪上加霜,遭到重创。为了养家糊口,父亲和母亲四处奔走寻找工作。几经周折,在众多亲朋好友的帮助下,于1961年秋,我们家迁往辽宁省、盖县、上河寨乡、马家沟村安家落户,从此开启了艰苦的农村生活模式。
马家沟村的马氏家族势力庞大,村里的重要岗位都被马氏家族所掌控,当他们得知父亲的资历后,忌惮父亲有朝一日会取而代之。然而,父亲将过往的是是非非,早已烟消云散,无意再涉足领导职位,只想当一个普普通通农民,过安安稳稳的农村生活。可马氏家族却不以为然。从此对父亲及家人的态度急转直下,隔三差五对我们家搬弄是非,制造事端,令我们全家人不堪其扰。
1962年春,忍无可忍的父亲,为了家人不被伤害,无奈之下,只能再次迁徙,投靠我的祖父,来到父亲的第二故乡,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察右前旗.玫瑰营镇.全胜局村,寻求家乡亲人们的庇护。
父亲少小离家,已经22年没有与亲人相见了,只是没曾想居然以这种方式与亲人相见,父亲无数次梦回老家,但因为父亲长期在战争年代征战沙场,在和平年代为了祖国的经济建设而忙碌,始终没有机会回乡探亲,父亲对亲人们的思念和愧疚刻在他的心里,成为父亲永远的痛,可谓自古忠孝难两全。父亲与久别的亲人们相见的那一刻,喜极而泣,心中的愧疚和思念像一股涌动的激流无法控制,潸然泪下,在场众人见到这一幕无不为之动容。
这次迁徙,父亲只带了我和我二姐、二弟和三弟共五口人。因为我母亲身怀六甲,我大姐邸翎正在读高小,为了让我大姐顺利完成学业,我母亲我大姐留在营口姥姥家,没有与我们同行。
由于我们年幼,对当时发生的情景记忆模糊,只记得我们坐了好几天火车,来到一个既亲切又陌生的地方。我们这个从唐山市落难之后的家庭,早已一贫如洗,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何时能结束,不得而知,一家人的命运将走向何方,令人堪忧。
父亲为共和国立过赫赫战功的传说,在家乡威名远震,早已口口相传,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当乡亲们得知父亲遭受政治迫害,沉冤返乡,无不为之唏嘘不已,瞠目结舌。为这样一位多年征战沙场,东征西战,九死一生,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杀敌,舍生忘死,伤痛满身的【共和国人民功臣】,蒙受不白之冤而感到疑惑不解和强烈愤慨。
由于父亲根正苗红,家族美名,声震八方。家乡政府和百姓对父亲知根知底,相信父亲是无辜的,是被打击迫害的,不但没有孤立父亲,反而受到特别关照。因为父亲是【共和国人民功臣】和二等甲级伤残军人,为了不让父亲流血流汗又流泪,家乡政府遵照尊崇军人,关爱军人的国家政策,每年给父亲发放50元的伤残军人抚恤金,每个月补贴7元钱的医疗处方费,还给我们家新建了两间土坯房,分了三亩自留地。
父亲在抗日战场上因战致残,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家乡政府为了照顾父亲,安排父亲在大队林场做护林员,偶尔受邀去周边村庄的学校宣讲战争年代的红色革命故事,为家乡中小学生做爱国主义教育,受到校方的赞誉。
父亲经常回忆战争年代的艰辛和牺牲,也一直关注着国家的发展,教育我们兄弟姐妹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记得父亲经常给我们讲述亲身参战的故事,父亲那深沉的嗓音总能把我们带入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我们兄弟姐妹们从小就深受革命精神的熏陶,培养了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那一年,我二姐九岁(邸翔),我七岁(邸刚),二弟五岁(邸强),三弟三岁(邸伟),我们姐弟四人随父亲一起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二姐负责洗衣做饭,还要看护两个年幼的二弟和三弟,我是男孩中的长子,负责挑水,筹措烧饭用的柴火,父亲在大队林场做护林员,整日早出晚归,忙的不亦乐乎。所以,日常生活全靠我们四个未成年的孩童自理,我们姐弟做到了同龄儿童难已完成的家务,实属不易。1964年春季,我三弟突患麻疹,连续高烧不退,我二姐背着三弟四处求医,村子里缺医少药,多亏我二姐的悉心照料,三弟奇迹般地捡了一条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1964年腊月,分别已久的母亲,怀抱着未满周岁的四弟(邸红),从辽宁省.营口市的外婆家返回内蒙与我们团聚,骨肉分离,母子重逢,相拥而泣,那种悲欢离合的感受,每忆及此,痛彻心扉。
我大姐从小就天资聪慧,智商很高,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德智体方面表现非常出色。为了确保大姐的学业不受影响,妈妈忍痛割爱,将大姐寄养在辽宁省.营口市外婆家,继续完成学业。我大姐继承了父亲的秉性,性格坚韧,做事认真。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毅力和决心,大姐在学生时代就表现出了优异的学习能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我大姐从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期间,一直在营口与我(外婆)大舅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直到结婚。
母亲的回归,辍学一年之久的二姐又背上了书包,走进了校园,实现了二姐继续上学读书的愿望。我们兄弟姐妹在母爱的呵护下,得到了数不尽的乐趣和欢声笑语。
那时候,我们兄弟姐妹们经常坐在铺着高梁杆席子的土坑上,围绕在母亲的身边,听母亲讲古今中外、家国天下的故事,很多故事使我们兄弟姐妹受到了深刻的启蒙教育,至今记忆犹新。母亲还教我们唱过许多歌曲,那些歌曲没有忧伤,没有哀愁,唱起来朗朗顺口,每当我们唱起来的时候,心中就充满了欢乐。母亲还把每首歌的时代背景,词曲作者和歌词大意,一字一句地给我们进行讲解,一首歌就是一个故事,而且内容非常丰富。使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文化知识,懂得了很多人情世故。
母亲教过我们的歌有:《茉莉花》《四季歌》《苏武牧羊》《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中国人志愿军战歌》《英雄赞歌》《红梅赞》《唱支山歌给党听》《珊瑚颂》等……
记忆最深的是那首叫做《苏武牧羊》的歌曲,也是母亲生前经常唱的一首歌,晿出了父亲母亲的不幸遭遇和当时的心境。歌诗大意是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劝其投降,苏武坚贞不屈,匈奴没有办法,就让他到北海去牧羝(公羊)。匈奴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在北海的冰天雪地里,拿着象征汉王朝的尊严和代表他身份的旄节牧羊,渴了就喝雪水,饿了甚至吃铺垫的毡子,就这样,苏武在匈奴留居十九年,持节不屈,至汉昭帝元六年方获释回国。歌曲旋律很美,没有急风暴雨似的激昂愤怒,没有北风凛冽的肃杀,只是一片平和,而这平和之中却蕴藏着无比坚贞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感人之处。每当我想念母亲的时候,就会晿上几句《苏武牧羊》的歌词,以解思母之痛。
注:(北海古称小海、乌金斯克等,即现在的贝加尔湖,是欧亚大陆最大的淡水湖,曾经属于中国的领土,后被俄国占领)。
母亲的手迹: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母亲的熏陶下,经过二姐自身的努力,二姐从小就展露出非凡的唱歌跳舞天赋,年仅14岁就被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察哈尔右翼前旗.乌兰牧骑选拨录用(县级文艺演出团体),从此踏上了文艺岗位,脱离了农村艰苦的生活环境,成为一名歌舞演员,而母亲正是二姐走向文艺岗位的引路人。
母亲是在城市里长大的,不适应农村生活。内蒙的农村生活给母亲增加了很多痛苦的领悟。当地百姓的主要食材就是莜麦面和土豆。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吃黄米面油炸糕,尤其捏莜面是一项复杂的厨艺,操作起来比较繁琐,火候也难以撑控,当地土生土长的妇女们自幼就受到当地饮食习俗的熏陶,个个都是捏莜面的高手,能捏出很多花样,比如家常做法有:莜面窝窝、莜面魚魚、莜面饨饨等等,莜麦面的黄金搭档是土豆,与土豆撘配能烹饪出很多种美食,多达几十种食用方法。由于母亲对莜麦面的特性知之甚少,捏莜面对母亲来说是一种挑战,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母亲捏莜面的厨艺虽然枝不如人,但非常用心,我们兄弟姐妹们个个都吃的非常香,那种独特的妈妈味道难以忘怀。
天生我才必有用,母亲多才多艺,能歌善舞,被我们所在村庄的全胜局村小学招聘为音乐教师,后因我们兄弟姐妹众多,需要照顾,加之我们的小妹即将出生,为了儿女,母亲的教师生涯受到影响,无奈之下,母亲放弃了来之不易的教师职业。从唐山市到内蒙古,母亲为了儿女,不得而已,多次牺牲了自己的就业机会,正所谓前途很美好,生活很饱满,但现实很残酷。
母亲的爱决定子女一生的幸福;母亲的教育,决定子女一生的成就。作为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是母亲,母亲是子女三观的来源。一个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位正直善良,勤劳乐观,有见地和三观极正的母亲,就是子女最大的福气,就是家庭最大的福报。
(注:三观是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曾记得,每逢秋收季节,父亲便率领我们兄弟姐妹们去自留地收割莜麦,经过脱粒后,将莜麦颗粒进行淘洗、风晾、炒熟直到碾礳成面粉等多道工序,整个过程非常繁琐,具营养专家介绍,莜麦面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制作莜麦面的过程我至今记忆犹新,深知每一粒粮食从耕种到丰收的来之不易,粒粒皆辛苦。尤其是父亲拉碾子推礳的憔悴身影,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令人心庝。
父亲脚部伤口一直没有愈合,经常伴有炎症,脓血外溢。每逢刮风下雨气候变化,后遗症引发双腿疼痛,为了减轻父亲的痛苦,我们姐弟就要轮番给父亲捶腿。心灵手巧的二弟(邸强)制作了专门用来捶腿的棒槌,提高了捶腿的效率。嵌入父亲右脚里的弹片,长达53年之久,被伤痛折磨的苦不堪言,父亲坚韧的毅力,令我们竦然起敬。
父亲戎装虽退,军魂犹在,始终保留着军人本色。经常把自家院子打理的井然有序,还在院子中间建造了一个花池,每逢花开季节,香飘满院。见证了父亲在逆境中,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待。
记忆中的父亲是那么温暖,那么真诚,不管生活有着怎样的境遇,父亲对待我们总是保持着一副笑呵呵的脸,无论生活有多苦多累,父亲总是穷不责妻,苦不凶子,从来不将焦虑、恐惧、愤怒、委屈以及生活中的压力与愁苦传递给我们,让我们感觉岁月静好,安暖相伴,父亲总是以最平淡朴素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默默扛起家中所有的重担,付出而不求回报。
父亲与乡亲们相处的非常融洽,经常在一起聊天、下象棋,打扑克,分享战争年代的故事,村中老幼众口皆碑,慨叹父亲的英雄事迹,称呼父亲是名符其实的老八路.老英雄。父亲德高望重,平易近人,深得乡亲们的爱戴和尊敬,不论公事私事,乡亲们向来行事都愿以父亲马首是瞻,是因为父亲为人公正无私,又有才华。
在那个极度困难的岁月里,农业生产条件很不发达,我们所在的区域气候寒冷,风沙茫茫,土地贫瘠,旱灾冰雹频繁,百姓靠天吃饭,粮食十分短缺,日子过的异常寒酸。尽管如此,一穷二白的乡亲们给了我们家很多物资和精神上的帮助与支持,回忆往事,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我们全家人永远铭记于心。
1966年12月26日,我们的小妹(邸鹏)出生了,那个年代,每增加一口人都会给家里带来很大压力,尽管如此,新生命的到来,给我们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期待,巨大的幸福感洋溢在我们家每个成员的心里。感谢我的母亲,忍受十月怀胎的艰辛,将可爱的小妹带到我兄弟姐妹中间,和我们一起成长,感谢母亲一直以来无怨无悔的付出,相信一定会将母亲美丽纯朴、勤劳善良的基因遗传给我们的小妹。
1963年至1966年,我国发生了一场持续了四年之久的“四清”运动。从一开始的“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演变成带有政治色彩的“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清经济”的“四清”运动,很多干部被扣上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帽子,受到不应有的惩治。
1968年冬,内蒙古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深挖“内人党”的政治运动,造成大量干部群众遭到诬陷迫害,有的被致伤致残,甚至被迫害至死。被拘禁、被揪斗、被专政的人数愈来愈多,仅我们所公社挖出的“内人党”就遍及各个角落,几近到了人人自危,无一幸免的地步。
父亲对“四清”运动,和“内人党”事件中的错误行为始终心存芥蒂,但始终没有动摇过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执着,因父亲体验过整人之苦,冤枉之苦,非常厌恶痛恨整人,对蒙受冤屈的人寄予很大的同情,感同身受,有着特殊的情结。凭借自己是老八路身份的影响力,面临重重困难和压力,不顾个人安危,说服专案组负责人,拯救了诸多无辜人士免遭其害。
1966年至1976年,史无前例的“文革风暴”席卷全国,给一小撮臭名昭著的造反派提供了可乘之机,无数老干部和有识之士被打倒,甚至含冤至死。公检法被砸烂,学校停课、工厂停工,从街道围墙到房前屋后到处都涂写着:“无产阶级专政万岁、打倒地.富.反.坏.右、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革命无罪.造反有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等等”,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标语口号在大街小巷,劈天盖地,广为流传,成为红卫兵造反派们的宣言;“破四旧”及破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立四新”及立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否则将被视为“黑五类分子”的典型,被执行无产阶级专政(注:黑五类是指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
那会儿的政治宣传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煸动阶级仇恨,鼓吹阶级斗争。当时的情景是牛鬼蛇神当道,红卫兵造反派猖獗掌权,最终酿成一场严重的内乱,整个社会笼罩在一片“红色恐怖”之中。
建国以来的历次政治运动,是一面面照妖镜,照出了各级政府的管理能力;照出了各地的官德民风;照出了各个领域的魑魅魍魉。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政治运动一场接一场,“政治挂帅”是重中之重,“以阶级斗争为纲、纲举目张”是左右铭,“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耳濡目染,动辄上纲上线,挥舞政治大棒、乱扣帽子习以为常,对这种见怪不怪的行为,百姓们嗤之以鼻,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令人捧腹的趣谈。许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外优秀文化作品被贴上了“封、资、修”的标签,遭到封杀(封资修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合称)。
在那个“念念不忘阶级斗争”的岁月里,事无大小,不论巨细,都要“突出政治”,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媒体,都把“突出政治”列为首要的宣传任务和头等大事,坚持不懈,天长日久。全国各行业都受到政治阴霾的侵蚀。
为了攫取一己私利,一小撮跳梁小丑们利用政治运动公开荒唐地打击异己,绞杀人性,是他们烂熟于心的政治手段和伎俩,也是惯用的套路。
在大时代的洪流之下,每个个体都微不足道。在政治风波的漩涡中,无数人的命运被无情的改写,细思极恐,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会成为下一个牺牲品。
一篇回忆录,一段人生路。人生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充满了宝贵的经历和珍贵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很多记忆逐渐模糊,我们开始遗忘那些曾经让我们哭过笑过的感动瞬间。为了让这些铭心刻骨的记忆得以永久保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写一篇回忆录。回忆录不仅是为了回顾我们的过去,更是为了给予我们所爱的人们最好的礼物。
回忆录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记忆和见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而珍贵的经历,无论是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悲喜交加都值得我们记录下来,传递给我们的后代,与他们共同分享我们的人生旅程。
注:(第四节完)
![]()
都市头条因您而精彩!感恩相遇【都市头条.爱心传递】【沽河一叶舟头条号】【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共赏好诗词头条号】【河头店文学社】。【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下设50个编辑窗口!如下:【主编.李红】【儒子叟国娇】【在水一方】【影子】【真心对你】【荷塘月色文学社】【香文学社】【乡愁】【姜海修】【品墨竹】【你安好我安心】【西门吹雪】【雪冰心】【吴金祥】【雨后初晴】【清风入心菲】【黎明】【布衣诵者】【警剑、】【五之堂主】【徐凝】【清风明月】【王川海】【春意盎然】【笑语如初】【马老头子】【琴韵】【凯翁】【惠武】【忘忧草】【孟浩然诗社】【清波微澜】【西湖】【江南】【阳春三月下扬州】【千里与君同】【一轮明月】【同醉唐风宋雨中】【诗意】【诗意朦胧】【田园风情】【诗情】【书香】【墨兰】【小雅】【鸿雁】【一城故事】【一帘幽梦】【蓝天白云】【孙世伟】本团队下设66个专题!如下:【都市头条.爱心传递】【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河头店文学社】【沽河一叶舟】【歌缘友聚】【文学范耕净土】【中医中药益寿延年】【共赏好诗词】【两袖清风扣篱门】【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莱西头条】【河头店头条】【唐风宋雨寄君情】【千里与君同】【同醉唐风宋雨中】【有缘千里来相会】【唐诗宋词知多少】【东风送情笛声悠】【春风十里不如你】【春有百花秋有月】【蓝天白云书屋】【都市茅棚】【温馨书苑】【月湖草堂*】【闲庭竹韵】【真心诗苑】【荷塘月色文学社】【香文学社】【南湖書香斋文学社】【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清风入心菲】【安好】【布衣诵者】【警剑、】【五之堂主】【五之堂主/新诗集】【五之堂主/系列词律分享】【五之堂主格律诗词专题】【徐凝】【诗心不老】【研学之鹿】【高山流水遇知音】【情与感】【弓长杂谈】【诗意朦胧】【心有灵犀】【诗意】【灵犀】【田园风情】【宁静致远】【书香】【墨香】【红梅】【墨兰】【诗情】【画意】【大雅】【小雅】【空谷幽兰】【幽芳逸致】【鸿雁】【轻舟】。
![]()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相遇【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老师们!自2021.2.22日起本编辑部将免费为身边有团队精神的、有困难的、有利于大众的人和事做宣传!《用行动传递爱,用爱将心相连》。
非文友拒加!拒闲聊!拒加群!非诚勿扰!本作品配图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