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
在沈荡倾听余华
作者 : 一 凡 - 杭州
余华的笔力很硬,情感很有点苦味,因为他活得太清醒。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余华的这段人生格言,醒目地写在《沈荡余华文学地图》的扉页。
沈荡古镇,在余华故乡嘉兴市海盐县。余华曾在此居住、采风,他的《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活着》等创作灵感多源于此。余华因此常说 “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
跟着余华走进沈荡,余华小说中的原型贲湖老街 ,如今开拓的 “余华文化小街”。沿街的商铺、茶楼酒肆、咖啡馆、小吃滩点,网红打卡点“胜利饭店”和炒猪肝、温黄酒等元素,是那个年代江南小镇典型的市井风貌,余华笔下故乡的影子。
余华对生活和人生有极深刻的认知,他说“生活是那么的强大,它时常在悲伤里剪辑出欢乐来”;他说“没有什么是自已固有的,除了自以为是”;他说“生命本身并无幸福与不幸之分,它只是一种存在方式”。在沈荡街头的粉墙,随处可见余华小说中的这些名言。
我当以仰视,倾听这位思想者的心声。人生的苦与乐,生活的烦恼,孤独和爱。环顾这个古老小镇里的酱造、酒窖、谷仓、塘河和石桥,滋养了作家的灵魂,搬进了余华小说的字里行间。
千年的本地文脉与余华的邂逅,这种韵涵的相融,成就古镇文化的精神高度和现实意义。
我看余华的画像,逢松的头发如他内心对故乡的柔情,看似迷糊的眼神更像鲁迅冷峻的目光。它似磁铁一样吸引我,缠绕着我的脚步,久久不去。
“小的时候看着这大海是黄颜色的,但是课本上说大海是蓝色的,有一天我就一直游,我想游到海水变蓝!”
“游到海水变蓝”,这声音在我耳边不停地响起来,我想这应是余华从小胸怀的大志,是留给故乡最美好的心愿。
(2025年9月20日修稿)
![照片]()
作者简介:
一凡 本名张法荣,杭州人。
喜欢文学、戏曲、音乐、旅游。为文涉材用体广泛,主张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其文曲婉含蓄、清丽雅致,蕴含哲理情趣、人生感悟,深受读者喜爱。作品见各类媒体。
中国雨巷文学社注册会员、杭州文学研究院研究员。
![微信图片_20250725104801]()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投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邓国安、徐勤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社长助理:李晓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朱双碧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9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