谝谝:啥叫“不超駣”(tao套)
原创作者:孙保民
“不超tao(音:套)”,是孙吉方言里带有贬义、常用来形容人的口头俗语,意思是指行为非常幼稚,见识浅薄,像不懂事的小孩。一般用其引申来指责某人说话办事思维紊乱、言行不当、事理不明等不成熟的表现。如:“某人真是不超tao”、“他喔不超tao样,也不嫌人笑”。
仔细一想,这个“不超tao(音:套)”的“tao”,究竟是个什么?为什么不超它就让人另眼相看呢?
为了弄明白这个“tao”的来由,笔者根据词义查找,不论是同音的“tao”,还是从“dao(音:道)”转音的“tao”,几乎没有与本词义相符的字。幸喜的是在查找过程中发现了“駣”这个字。它是不是我们想要找的“tao”呢?
下面来看看“駣”是个啥:
“駣”,单个字普通话和孙吉话都念作“ táo”。
《康熙字典》的字义解释:【广韵】【集韵】【韵会】徒刀切,音陶。【玉篇】马四岁也。又【正韵】马三岁。【周礼·夏官·廋人】教駣攻驹。【注】三岁为駣,教駣,始乘习之也。总的意思就是“駣”指三四岁刚开始学习一些生活的基本技能,如让人练习骑乘的幼马。
《说文解字》中“马”部共有一百一十五个字,这些字都与马或马具有关。一岁马称作“huán”(“馬”字下面四点上加一横),从馬,一绊其足。其中的四个点可看作是马的四足,而一横绊入四足之中,也许是马太幼小还需要吃奶,且行走不便,不足以奔跑之意。二岁马称作“驹”。三岁马称作“駣”。
古代的人对马有特别的情感,不论打仗还是生产生活,马都是人类的好帮手和伴侣。所以,人类对马的观察认识十分细微,按岁数,按颜色,按体型,按奔驰的形态,用不同的字去为它们定名。
据有关对马的研究,认为成年马的智商大概相当于人三至五岁的水平。马在“駣”时,才刚开始学本领,就如同人,幼儿园刚毕业,之后还要上学,不断丰富自己,学会适应环境和生活,才能驰骋千里。而人如果一直不肯学习进取,乐于止步在幼儿园的水平,自然会被人们侧目相看。用一句俗话来形容:连三岁的小娃都不如。这句话变一下,不就是“不超駣”的意思吗?
原来,“不超駣”指的是没有超过“駣(小马)”的水平,非常幼稚可笑!又是个俗中带雅的方言土语。
“不超駣”,孙吉话念作“bú chào tao”,駣在这里读轻声。
为人超“駣”不超“駣”,听言观行便知道。
关于不超駣的“駣”,是笔者自以为是的结果,并没有权威的认可。如果读者有新的发现,恳请不吝赐教!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