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镜者,心之渊也。
能照大千世界,难照自家念头。
觉察觉知,是修行第一步;
调伏约束,方见真功夫。
心灯不灭,照破无明黑暗;
心镜常明,映现本来面目。
此番传奇,非为述异,
但求观者,返照自心。
—— 录自《心镜录》开卷偈
第一章 念起无明
雪落在伽蓝寺的青瓦上,将整个世界压得寂静无声。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这庙宇仿佛被时光遗忘,却又时时刻刻被什么窥视着。
明心跪在佛前,双手合十,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窗外。十七年来,他在这寺中长大,熟读经书,却总觉得心中有股难以名状的躁动,如困兽般左冲右突。今日尤为强烈。
“又在走神了。”玄悔禅师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平静无波,却让明心猛地一颤。
明心急忙俯身:“弟子知错。”
玄悔禅师踱步至他面前,苍老的脸上看不出情绪。“知错?你可知错在何处?”
“弟子...心不静。”明心低声道。
“非也。”禅师摇头,“错在你只察觉,却不调伏。”
明心怔住。这话如针,直刺他心中最隐秘的角落。这些年来,他确实能敏锐地感知自己的每一个念头,那些不该有的欲望、怀疑、愤怒,他都能立即察觉,却任由它们在心中滋生蔓延,从不去约束。
“请师父指点。”明心伏身拜下。
玄悔禅师不语,只是从袖中取出一枚古铜镜,递到明心面前。“看看。”
明心抬头,看向镜中。镜面模糊,映出他年轻的面容,但恍惚间,那面容似乎在扭曲变化,时而狰狞如魔,时而悲悯如佛。
“这是...”
“心镜。”禅师道,“能照见心念本源。今日起,你带着它,每当心念波动,便看看镜中之相。”
明心双手接过铜镜,触之冰凉刺骨。就在这时,寺钟突然无风自鸣,一声接一声,急促得异乎寻常。
玄悔禅师面色微变,这是警钟,寺中有变。
“你留在此处,不得外出。”禅师吩咐一句,快步走向殿外。
明心跪在原地,心中那躁动却愈加强烈。他听见外面传来杂乱的脚步声,隐约有兵刃相交的锐响,还有某种不似人声的嘶吼。
恐惧攥住了他的心脏。伽蓝寺乃佛门清净地,百年无兵戈之事,今日何故如此?
一股黑烟从窗外飘来,带着刺鼻的血腥气。明心再按捺不住,起身冲向殿门。
他从门缝向外望去,只见寺中武僧正与一群黑衣人对峙。那些黑衣人行动如鬼魅,出手狠辣,更可怕的是,他们似乎不惧疼痛,即使中招也依然扑击。
混战中,明心看见玄悔禅师与一黑衣首领对峙。那首领蒙面,唯有一双眼睛露在外面,那眼睛——
明心下意识地举起心镜,照向那人。
镜中映出的竟不是人脸,而是一团翻滚的黑气,中有无数痛苦面孔时隐时现。
明心骇然几乎失声,急忙掩口。就在这时,那黑衣首领似有所感,猛地转头看向大殿方向。
四目相对。
明心只觉得一股寒意从头顶灌到脚底,那眼神中的怨毒与贪婪几乎要将他吞噬。
黑衣首领突然长啸一声,竟抛下玄悔禅师,直向大殿扑来!
“快走!”玄悔禅师惊呼,飞身阻拦,却被其他黑衣人缠住。
明心惊恐后退,眼看那黑衣人破门而入。千钧一发之际,脚下突然一空,地板翻转,他直坠下去。
原来殿中有秘道。明心在黑暗中翻滚跌落,最后重重摔在石地上。上方传来黑衣人的怒吼,随即机关闭合,一切归于寂静。
黑暗中,唯有手中的心镜发出微弱光芒。明心借着镜光四顾,发现这是一条从未知晓的密道,空气中弥漫着陈旧的气息和某种淡淡的檀香。
他该等待师父,还是自行探索?
正犹豫间,心镜突然发烫,镜中浮现出一个模糊的身影,似乎在向他招手。
明心一咬牙,向着镜指示的方向摸索前行。密道曲折向下,似乎通往山腹深处。不知走了多久,前方出现一点光亮。
那是一间石室,壁上嵌着夜明珠,中央石台上端坐着一具骷髅,身披已经腐朽的袈裟,双手捧着一个玉匣。
骷髅面前的石桌上刻着字迹:“有缘人至,启匣得法,护道降魔。”
明心犹豫片刻,上前小心取过玉匣。打开后,里面不是想象中的佛宝,而是一缕青丝,用红绳系着,旁边还有一枚月牙形的玉佩。
当他的手指触碰到那缕青丝时,脑海中突然轰然作响,无数画面碎片般闪过:
一位白衣女子在月下起舞;熊熊烈火中的寺庙;婴儿的啼哭;还有玄悔禅师年轻的面容,抱着婴儿在风雪中狂奔......
最清晰的是心中涌起的强烈情感,有刻骨的爱,也有彻骨的恨,有守护的誓言,也有背叛的痛苦。
这些情感如潮水冲击着明心的心神。他猛然意识到,这不是别人的记忆,而是他自己前世残留的印记!
“原来如此...”明心喃喃自语,终于明白自己心中那股莫名的躁动从何而来。
就在这时,心镜再次发烫。明心举起一看,镜中映出的不再是他的脸,而是一个女子的面容,眉间一点朱砂,眼中含泪带笑。
“找到我...”镜中女子朱唇轻启,声音直接响在明心脑海。
砰的一声巨响从密道入口处传来,黑衣人们正在强行破入。
明心不及多想,将玉匣收入怀中,向着石室另一端的通道奔去。他不知道前路何方,只知必须活下去,找到真相,找到镜中的她。
通道尽头是山腰的一个隐蔽出口。明心钻出时,正值黎明前夕,天地最黑暗的时刻。回首望去,伽蓝寺已笼罩在火光与黑烟中。
他最后望了一眼生活了十七年的家,转身没入茫茫林海。
前方等待他的是不可知的命运、前世未尽的因缘,以及一场已然开始的正邪大战。而他不知道的是,怀中的心镜背面,正悄然浮现出丝丝血纹,如活物般缓缓蔓延。
第二章 缘起性空
林深雾重,明心在林间跌跌撞撞地奔跑。寒气刺骨,但他怀中的心镜却异常温热,那温度透过僧袍,熨帖着他慌乱的心。
跑了不知多久,天色微明,林间渐渐有了光亮。明心靠在一棵古松下喘息,这才感到浑身酸痛,僧袍已被荆棘划破多处。
他取出心镜,镜面蒙着一层薄雾,隐约映出他的面容,却又似乎多了些什么。明心用袖口擦拭镜面,那层雾气却不散反聚,渐渐凝成一个女子的轮廓。
“指引我...”明心对着心镜喃喃自语,“我该去往何处?”
镜中雾气旋转,最终指向东南方向。明心深吸一口气,将镜收起,朝着那个方向继续前行。
日上三竿时,明心走出山林,见到一条官道。路上有行人车马,见到他这个衣衫褴褛的小和尚,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明心低头快步行走,心中忐忑不安。伽蓝寺遭袭,那些黑衣人是否还在搜寻他?师父和师兄们安危如何?这些念头如乱麻般缠绕着他。
正思虑间,前方忽然传来马蹄声和女子的惊呼。明心抬头,见一辆马车失控狂奔,车夫已被甩下车厢,车内一名少女探出身来,面色惨白。
路人们纷纷避让,明心却下意识地冲上前去。他习武多年,身手敏捷,几个起落便追近马车,看准时机一跃而上,抓住缰绳。
马匹受惊,扬蹄嘶鸣。明心紧握缰绳,口中念诵镇静心咒,声音虽不大,却有种奇异的穿透力。惊马渐渐平静下来,最终停在了路旁。
“小姐受惊了!”丫鬟仆从们这才追上来,围住马车。
车帘掀起,一名白衣少女探出身来。她约莫二八年华,眉目如画,最奇特的是眉间一点朱砂,宛如滴血珊瑚。
明心一见那点朱砂,顿时怔在原地——这正是他在心镜中见过的女子!
少女见明心呆立不语,轻声道:“多谢小师父救命之恩。不知如何称呼?”
“小僧明心...”明心回过神来,慌忙合十行礼,“来自伽蓝寺。”
“伽蓝寺?”少女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可是那座建在断肠崖上的古刹?”
明心正要回答,忽然怀中心镜剧烈发烫。他下意识地摸向心口,这个动作却让少女注意到了他僧袍内隐约透出的镜形。
少女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如常:“小女姓白,名月音。家就在前面的白家庄。明心师父若不嫌弃,可到庄上稍作休息,换身干净衣裳。”
明心本想推辞,但想到伽蓝寺已毁,自己无处可去,加之心镜对此女有反应,或许其中有什么因缘,便点头应允。
白家庄规模不小,高墙深院,看起来是当地大户。白月音亲自引明心入庄,安排他在客房歇息,又命人送来干净僧衣和斋饭。
明心换洗用餐后,白月音又来看他:“明心师父今后有何打算?”
明心黯然:“寺中遭难,小僧需寻找师门长辈下落。”
白月音沉吟片刻:“既然如此,不如先在庄上住下。家父与各地寺院多有往来,或可帮忙打听消息。”
明心感激不尽。当晚,他被安排在一间清净禅房歇息。夜深人静时,他取出心镜和玉匣,仔细端详。
玉匣中的那缕青丝与白月音的发色极为相似,而月牙玉佩也似乎与她眉间朱砂相呼应。明心越看越觉得,这女子必定与自己前世有莫大关联。
正当他沉思之际,窗外忽然传来细微响动。明心警觉地收起物品,吹熄油灯,悄声移至窗边。
月光下,两个黑影正在院中低语:
“...确定是他?”
“不会错,怀有心镜,方丈拼死也要保护的人...”
“小姐的意思是要活的,今夜必须得手...”
明心心中大惊,原来白家庄与那些黑衣人是一伙的!白月音的友善全是伪装!
他急忙收拾行装,准备逃走,却发现房门已被从外锁住。窗外黑影逼近,明心无处可逃。
危急关头,他忽然想起玄悔禅师的教诲:“觉察之后,需调伏心念,不起恐慌,方能智慧应对。”
明心深吸一口气,盘膝坐下,默诵心经。奇妙的是,当他心绪渐宁时,怀中的心镜似乎与他的心跳产生了共鸣,一种清明之力流转全身。
他“看”到了——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念“看”到了门外有两个守卫,院中有三人巡逻,更远处还有暗哨若干。
更奇特的是,他能感知到这些人的情绪波动:紧张、戒备,还有一丝...恐惧?
明心忽然明白了,心镜不仅能照见心念,还能让他感知他人的情绪状态!
就在这时,他感知到一股熟悉的气息正在靠近——是白月音!她的情绪复杂难明,有犹豫,有决绝,还有一丝...悲伤?
脚步声停在门外,钥匙转动,门轻轻开启。白月音闪身而入,手中拿着一包东西。
“快跟我走,”她低声道,“庄内有人要对你不利。”
明心警惕地看着她:“小僧为何要信你?”
白月音急道:“没时间解释了!你若信我,就跟我来;若不信...”她咬唇,“那就继续留在这里等死吧。”
明心凝视着她的眼睛,同时用心镜感知她的情绪——没有欺骗,只有真诚的焦急。
“好,我信你。”明心起身。
白月音领着他悄然穿过回廊,避开了所有守卫,来到后花园的假山处。她触动机关,假山移开,露出一条密道。
“从这里可以通往庄外山林,”她将手中的包裹塞给明心,“这里面有些干粮和银两,够你用一段时间了。”
明心接过包裹,忍不住问:“你为何要救我?”
白月音眼神复杂:“因果循环,今日我救你,或是偿还前世欠你的债。”她轻轻推他一把,“快走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明心踏入密道,忽然转身:“你眉间那点朱砂...可是天生?”
白月音一怔,点头:“自出生便有。怎么了?”
明心摇摇头,深深看她一眼:“保重。”说罢转身步入黑暗。
密道门在身后关闭。明心在黑暗中前行,心中波澜起伏。他能感觉到,白月音没有完全说实话,但她救自己是真心的。这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前方出现亮光。明心走出密道,发现自己已身处山林之中,远处白家庄的灯火依稀可见。
他正要继续赶路,忽然怀中心镜再次发烫。明心取出一看,镜中浮现的却不是白月音的面容,而是一个陌生的男子形象,眉目阴鸷,额上有一道狰狞伤疤。
镜中人突然睁开双眼,嘴角勾起一抹诡异的笑容。
明心骇然倒退一步,几乎将心镜脱手。就在这时,林间传来一声冷笑:
“小和尚,这么晚了,是要往哪里去啊?”
明心猛地抬头,只见四周林中不知何时已围上十余名黑衣人,为首者额上正有一道狰狞伤疤,与镜中人所见一模一样!
第三章 调伏心魔
黑衣人缓缓逼近,形成合围之势。明心紧握心镜,镜面灼热异常,几乎烫手。
“小和尚,乖乖交出心镜,可留你全尸。”疤面人声音沙哑,如同砂纸摩擦。
明心深吸一口气,努力调伏心中的恐惧。玄悔禅师的话在耳边回响:“觉察恐惧是第一步,调伏恐惧才是真功夫。”
他忽然将心镜举到面前,不是照向敌人,而是照向自己。镜中映出他紧张的面容,但渐渐地,那面容平静下来,眼中泛起一种奇异的光彩。
“诸位施主,”明心声音出乎意料地平稳,“你们真的了解自己在追寻什么吗?”
疤面人大笑:“少废话!心镜乃佛门至宝,能照见人心,掌控心念。得之可得天下!”
明心摇头:“你们被贪念蒙蔽了双眼。心镜不是武器,它是修心的工具,照见的是自己的本性,而非操控他人的工具。”
说话间,明心暗中观察每个人的情绪波动。通过心镜,他能感知到这些黑衣人内心的恐惧、贪婪、迷茫...甚至有一两人心中还存有一丝良知未泯。
疤面人显然不耐烦了,一挥手:“拿下!”
两名黑衣人应声扑上。明心不躲不闪,却在二人近身的刹那,突然开口:
“王大山,你家乡的老母亲还在等你回去尽孝呢!”
“李四,你夜半惊醒时,可还记得那个被你错杀的无辜孩童?”
那两人如遭雷击,猛地停住脚步,面露骇然之色。明心通过心镜感知到的零星信息,竟然直击他们内心最深的秘密!
趁众人愣神之际,明心转身冲向包围圈最弱的一处——那里站着一个年轻黑衣人,明心感知到他内心的犹豫和恐惧最重。
果然,那年轻人见明心冲来,下意识地退了一步,让出了一个空隙。明心闪电般穿过,投入密林之中。
“追!”疤面人怒吼,“绝不能让他跑了!”
明心在林间狂奔,后方追兵紧追不舍。他能感知到追兵的情绪:愤怒、急躁,还有疤面人那种猫捉老鼠般的戏谑。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明心忽然心念一动,闪身躲到一棵大树后,屏息凝神。他尝试着用心镜的力量,不是感知情绪,而是投射情绪——将“这里没有人”的意念投射给追兵。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几个黑衣人从他藏身的树前跑过,竟完全没有注意到他!
明心心中一震,原来心镜还有这种能力!但他随即警醒:这种操控他人心念的手段,与那些黑衣人的贪念有何区别?玄悔禅师教导过,调伏自心才是正道,操控他人心念终将反噬自身。
正当他内心挣扎时,忽然感知到一股极其微弱却熟悉的情绪波动——是白月音!她就在附近,情绪中充满担忧和焦急。
明心循着那情绪的方向悄悄前行,来到一处隐蔽的山洞口。白月音果然等在那里,见他到来,急忙招手:
“快进来!这里有地方可以躲藏。”
明心犹豫一瞬,但还是跟了进去。山洞曲折幽深,白月音显然熟悉路径,领着他来到一处较为宽敞的洞室。
“这里是我小时候偶然发现的地方,庄里没人知道。”白月音点燃一支火把,洞内顿时明亮起来。
明心注视着她:“你为什么要冒险救我?白家庄与那些黑衣人究竟是什么关系?”
白月音叹了口气,眉间朱砂在火光下格外醒目:“事到如今,我也不瞒你了。白家庄表面上是正道世家,实则早已被‘心魔宗’渗透控制。我父亲...他就是心魔宗的重要人物。”
“心魔宗?”明心第一次听说这个组织。
“这是一个古老的邪派,信奉心魔之力,认为掌控心念就能掌控一切。他们一直在寻找佛门至宝心镜,认为借此可以彻底掌控人心。”白月音低声道,“今日袭击伽蓝寺的,就是心魔宗的人。”
明心震惊不已:“那你为何...”
“因为我母亲!”白月音眼中泛起泪光,“我母亲本是佛门弟子,因爱上父亲而还俗嫁入白家。后来她发现心魔宗的真相,试图阻止,却被...被他们害死了。”她拭去泪水,“临终前,她在我眉间点下这枚朱砂印,说这是‘心灯’,能保我灵台清明,不被心魔所控。”
明心忽然明白了:“所以你救我,是为了对抗心魔宗?”
白月音点头:“更因为,我感知到你身上的气息...很熟悉,很温暖,就像母亲曾经给我的感觉一样。”她顿了顿,直视明心,“而且,如果我没猜错,你我前世应有极深的因缘。”
明心从怀中取出玉匣,打开后露出那缕青丝和月牙玉佩:“你可认得这些?”
白月音一见那缕青丝,顿时变色:“这...这是母亲的头发!你从哪里得来的?”
明心将伽蓝寺密道中的经历告诉她。白月音听后泪流满面:“原来母亲早已预料到今日...她生前常说,一切皆有定数,因果不虚。”
就在这时,明心忽然感知到大量恶意正在逼近:“不好,他们找到这里了!”
白月音擦干眼泪,坚定地说:“我知道另一条出路,跟我来!”
她引领明心深入洞穴深处,七拐八绕后,来到一处地下河边。那里系着一叶小舟。
“顺流而下,可通往下游的清水镇。那里有座小寺,方丈是母亲旧友,可信任。”白月音解缆绳,“我就送你到这里了。”
明心讶然:“你不一起走?”
白月音摇头:“我若失踪,父亲必定起疑,会全力追捕。我留在庄中,反而能为你争取时间。”她轻轻推他上船,“记住,心镜的力量源于本心,莫被外境所转,莫被心魔所乘。”
明心心中有千言万语,却只化作一句:“保重。”
小舟顺流而下,白月音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黑暗中。明心坐在舟中,望着手中心镜,镜中映出他复杂的眼神。
前路漫漫,危机四伏,但他已不再是最初那个慌乱的小和尚。觉察、调伏、行动——玄悔禅师的教诲在心间回荡。
忽然,心镜再次发烫。明心举镜一看,镜中浮现的竟是玄悔禅师的面容!禅师似乎在一个昏暗的地方打坐,周身有淡淡金光流转。
“师父还活着!”明心心中涌起希望。
但紧接着,镜中画面变化,显示出禅师周围的环境——那似乎是一个阴森的地牢!
明心握紧心镜,暗下决心: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一定要救出师父,查明真相,粉碎心魔宗的阴谋。
小舟驶出山洞,月光洒落河面,波光粼粼。明心抬头望天,只见星河璀璨,亘古不变。
万法唯识,诸行无常。但他心中的愿力,已如这星河般坚定明亮。
第四章 诸行无常
清水镇坐落在两山夹峙的河谷中,镇不大,却因是水陆交汇处而颇为繁华。明心弃舟登岸,混入人群之中。
他按照白月音的指引,寻找那座名为“净心”的小寺。镇上市集喧闹,人声鼎沸,明心却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似乎有无数眼睛在暗中注视着他。
通过心镜,他能感知到周遭人群中混杂着几股异常的思绪:贪婪、警惕、杀意...心魔宗的眼线果然无处不在。
明心压低斗笠,加快脚步。转过几个街角,终于见到一座小寺,门匾上写着“净心禅寺”四字。寺门虚掩,明心四下观察确认无人跟踪后,闪身而入。
寺内不大,却十分清净。一个老僧正在扫地,见明心进来,合十施礼:“施主有何贵干?”
明心还礼:“小僧明心,从伽蓝寺来,求见方丈大师。”
老僧眼中精光一闪,旋即恢复平静:“请随我来。”
明心跟随老僧穿过前院,来到后堂禅房。推门而入,只见一位白眉老僧正在蒲团上打坐,听到动静,缓缓睁开双眼。
那双眼澄澈如镜,明心一见便知是高僧大德,连忙上前礼拜:“弟子明心,拜见大师。”
白眉老僧微微颔首:“老衲净源。你可是带来了月音那孩子的消息?”
明心一怔,随即明白这就是白月音所说的母亲旧友。于是将经历简要道来,又出示了白月音给他的信物——一支白玉发簪。
净源方丈接过发簪,长叹一声:“二十年了...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他凝视明心,“孩子,你可知道自己是何身份?”
明心茫然摇头。
“十八年前,伽蓝寺方丈玄慈大师预感到心魔宗即将卷土重来,于是以无上神通,将一枚‘佛心种’送入轮回。那佛心种转世为人,便是你。”净源方丈缓缓道,“你怀中的心镜,正是感应佛心种而现世的佛宝。”
明心震惊难言:“那我与白月音...”
“月音的母亲明月,前世是守护心镜的镜灵。她因动凡心而转世为人,却仍与心镜有深切联系。”净源方丈道,“月音继承了她母亲的特质,眉间心灯不灭,是与心镜最为契合之人。而你身上的佛心种,则是驾驭心镜的关键。你们二人的因缘,早在多世之前就已种下。”
明心恍惚间又想起那些记忆碎片:月下起舞的白衣女子、烈火中的寺庙、婴儿的啼哭...原来那白衣女子就是明月,而自己与白月音的因缘,早在她的前世就已开始。
“心魔宗宗主幽冥天尊,妄想夺取心镜,掌控人心,统治武林甚至天下。”净源方丈神色凝重,“伽蓝寺之劫只是开始,更大的风波还在后面。”
正说间,忽然寺外传来喧哗声。一个小沙弥慌张跑来:“方丈,不好了!官兵围寺,说要搜查朝廷钦犯!”
净源方丈面色一沉:“果然来了。明心,跟我来。”
他引领明心来到佛像前,转动香炉,地面悄然滑开,露出一条密道:“从此处可通往后山。记住,前往北方的天龙寺,找到玄苦大师,他是你师伯,也是如今少数能对抗心魔宗的高僧之一。”
明心急问:“那您呢?”
净源方丈微笑:“老衲自有应对之法。快走!”
明心踏入密道,回头只见净源方丈面容平静,眼中却有一丝决然。密道门缓缓关闭,将外界的声音隔绝。
明心在黑暗中前行,心中忐忑。忽然,他通过心镜感知到净源方丈的情绪——那是一种舍身护道的决绝与平静!
“不!”明心猛然转身,想返回寺中,却发现密道门已无法从内部开启。
就在这时,他通过心镜“看”到了寺中的情景:官兵冲入寺内,净源方丈坦然面对。忽然,一个黑衣身影从官兵中走出——正是那个疤面人!
“老和尚,交出那小和尚和心镜,可免一死。”疤面人冷笑。
净源方丈合十:“阿弥陀佛。一切业障,老衲一肩承担。”
说罢,方丈周身忽然放出金光,梵音回荡,整个寺院被笼罩在强大结界中。疤面人大惊失色:“老秃驴,你竟要自燃元神!”
明心通过心镜感知到一切,泪流满面。净源方丈正在以生命为代价,为他争取逃脱的时间!
他强忍悲痛,转身向密道深处奔去。此刻的他,心中不再是单纯的恐惧或悲伤,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与坚定。
密道出口在后山一处瀑布后。明心钻出时,只见清水镇方向天空泛着奇异金光,随后一声巨响,金光暴涨后又渐渐消散。
明心跪地合十,默默为净源方丈诵经超度。
经声止,他站起身,眼中已没有迷茫。向北望去,群山连绵,路途遥远,但他心中已有方向。
夜幕降临,明心在山洞中暂歇。取出心镜,镜中浮现出白月音的面容,她似乎在沉睡,眉间朱砂微微发光。
“月音姑娘...”明心轻声呼唤。
镜中的白月音忽然睁开眼,仿佛能透过镜面看到他:“明心?你在哪里?你安全吗?”
明心又惊又喜:“你能通过心镜感知到我?”
白月音的影像点点头:“母亲说过,当心镜与心灯共鸣时,纵使千里也能相见。但我不能维持太久,父亲已在怀疑我...听着,心魔宗已发出天魔令,各路魔头都在追杀你。千万不要相信任何人,尤其是...”
话未说完,她的影像突然扭曲消散,显然是被人打断了。
明心心中一紧,为白月音的安危担忧。但同时,他也感到一种奇妙的心意相通——纵然千山万水阻隔,他们的心却能通过心镜相连。
这一夜,明心打坐调心,尝试着更深层次地理解心镜的奥秘。他发现,当自己心念澄明时,能通过心镜感知到更远范围的思绪波动,甚至能隐约“听”到山林中鸟兽的“心声”。
黎明时分,明心忽然感知到一股强大而邪恶的意念正在接近!他立即收功,隐匿气息。
透过山洞缝隙,他看到一队奇怪的人马经过:八个赤膊大汉抬着一顶华丽轿子,轿帘低垂,看不清里面的人。但通过心镜,明心能感知到轿中人的思绪——那是一片深不见底的黑暗,充斥着贪婪、怨毒与毁灭欲。
更可怕的是,明心能感觉到,轿中人也感知到了他的存在!那双看不见的眼睛似乎正透过轿帘,精准地看向他藏身的山洞...
明心屏住呼吸,全力收敛心神,模仿周围岩石的死寂之气。轿子在山洞前稍作停顿,随后继续前行。
待那队人马远去,明心才松了一口气,冷汗已湿透僧衣。他明白,这只是开始,前路还有更多艰难险阻。
但他已立下誓愿:不仅要保全性命,更要深入魔穴,救师除魔,终结这场因心镜而起的风波。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唯有般若智慧,能渡一切苦厄。
明心整理行装,踏上北行之路。朝阳初升,将他前行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仿佛连接着不可知的过去与未来。
(第四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