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九月的风褪去暑热、携来微凉,时光的书页轻轻翻至十三日这一页,作者强军先生以细腻笔触,为我们解锁了这一天里三重交织的动人意涵——既有守护生命的庄重,亦有抚慰人心的甜蜜,更有血脉相连的团圆。
在作者强军先生的笔下,世界急救日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广场上志愿者演示急救技能的专注身影,是社区讲座里居民认真记录的神情,它以“生命防线”的姿态,提醒着每个人守护与被守护的意义;国际巧克力日也并非单纯的味觉狂欢,而是甜品店里情侣分享的笑容,是办公室里同事传递的暖意,让甜蜜成为联结情感的温柔纽带;而恰逢公历九月十三日的中秋节,更是被赋予了浓厚的团圆底色,台湾街头的月饼香、庭院里的赏月声、游子归乡的脚步,都在诉说着中华民族刻在骨子里的亲情羁绊。
文中没有宏大的叙事,却用一个个具象的生活片段,让“守护”“甜蜜”“团圆”这些关键词变得可感可触。作者不仅捕捉到了节日的表层景象,更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人文温度——急救日是对生命的敬畏,巧克力日是对生活的热爱,中秋节是对亲情的珍视。这些价值,恰是快节奏生活中最易被忽略,却也最值得珍藏的部分。
相信每位读者都能从字里行间,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共鸣:或许是曾学习急救时的认真,或许是分享巧克力时的喜悦,又或许是中秋团圆时的温暖。这篇散文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情,也提醒我们,每一个看似平凡的日子,都因这些珍贵的意涵而变得独特。(586字)
【散文】
九月十三日:时光褶皱里的
守护、甜蜜与团圆
作者:强军/陕西宝鸡
九月的风总带着恰到好处的温柔,褪去了盛夏的燥热,还未染上深秋的寒凉。它漫过城市的街巷,拂过乡村的田野,将枝头的叶片染成浅黄,落在行人的肩头,像时光悄悄递来的一枚书签。当这枚书签停在九月十三日这一页,便会发现,这一天的时光里,竟藏着三重截然不同却同样动人的意涵——有守护生命的庄重,有抚慰人心的甜蜜,还有血脉相连的团圆,它们交织在一起,织就了一幅充满烟火气与人文温度的生活图景。
提起九月十三日,最先让人想起的,是那个带着生命守护意义的节日——世界急救日。这个由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发起的节日,不像传统节日那般有悠久的民俗沉淀,却以一种极具现实意义的方式,提醒着每一个人:生命无常,掌握急救技能,便是为自己与他人筑起一道安全防线。它每年定在九月的第二个星期六,2025年的这一天,恰好与九月十三日相遇。
在城市的广场上,总能看到世界急救日的宣传身影。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们搭起蓝色的帐篷,桌上整齐摆放着模拟人体模型、急救包与宣传手册。路过的人们停下脚步,有的认真翻阅手册上的心肺复苏步骤,有的围在志愿者身边,看他们演示如何处理外伤出血。有一次,一位年轻妈妈特意带着孩子过来,让孩子跟着志愿者学习简单的包扎动作。“万一以后遇到紧急情况,至少知道该怎么做。”她的话语朴素,却道出了这个节日最本质的意义——急救知识从来不是专业人士的专属,而是每个普通人都该拥有的“生命技能”。
社区里的宣传活动更显贴心。工作人员会组织居民参加急救知识讲座,邀请医护人员现场讲解溺水、触电、心脏骤停等常见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有位退休老人在讲座后说:“以前总觉得急救离自己很远,听了老师的讲解才知道,很多时候,黄金救援时间就那几分钟,多学一点,说不定就能帮到别人。”确实,世界急救日的价值,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庆祝,而是将“守护生命”的意识,悄悄种进每个人的心里。它像一盏灯,在看似平静的日子里,默默照亮可能出现的危机时刻,让更多人在意外来临时,不再手足无措,而是能伸出援手,为生命争取希望。
当世界急救日的庄重守护在九月十三日的时光里铺陈开来时,国际巧克力日的甜蜜气息,便为这一天添上了一抹温柔的色彩。这个日期固定为九月十三日的节日,没有官方的强制规定,却凭借巧克力本身的魅力,成为全球无数人期待的日子。它不像传统节日那般承载厚重的文化意义,却以最直接的甜蜜,抚慰着人们的心灵。
走进九月十三日的甜品店,总能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橱窗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巧克力,有裹着金箔的黑巧克力,有夹着坚果碎的牛奶巧克力,还有做成卡通造型的白巧克力。店员会热情地向顾客推荐新品,有的店铺还会推出“买一送一”的优惠活动。一对情侣手牵着手走进店里,男生拿起一盒心形巧克力,笑着对女生说:“今天是巧克力日,给你买最喜欢的口味。”女生接过巧克力,脸上的笑容比巧克力还要甜。这样的场景,在九月十三日的街头随处可见——巧克力不再只是一种零食,而是人们表达心意的载体,是传递温暖的媒介。
巧克力的甜蜜,还藏在许多细微的生活片段里。办公室里,同事们会带来自己珍藏的巧克力,分给大家分享;学校里,老师会给学生们发一块巧克力,作为学习进步的奖励;家里,父母会把巧克力放进孩子的书包,给他们一个小小的惊喜。有位朋友曾说:“不开心的时候,吃一块巧克力,心情就会好很多。”确实,巧克力里含有的可可碱,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但更重要的是,它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的属性,成为人们情感的寄托。在国际巧克力日这一天,人们借着这份甜蜜,向身边的人传递关爱,向平凡的生活表达热爱,让寻常的日子也变得格外温馨。
而在九月十三日的时光里,最动人心弦的,莫过于中秋节的团圆滋味。2025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恰好对应公历的九月十三日。对于中国台湾地区的人们来说,这一天是法定假日,是全家团聚的重要日子。中秋节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底蕴,它不像世界急救日那般侧重现实守护,也不像国际巧克力日那般充满甜蜜趣味,却以一种深入骨髓的情感联结,将分散各地的亲人紧紧牵挂在一起。
在我国台湾省的街头巷尾,中秋节的氛围早早便会弥漫开来。超市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月饼,有传统的莲蓉月饼、豆沙月饼,还有创新的冰皮月饼、流心月饼;水果摊上,柚子、柿子、石榴等应季水果琳琅满目,象征着团圆与丰收。到了傍晚,家家户户都会摆上丰盛的晚餐,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聊着家常。饭后,人们会搬出小桌子,放在院子里或阳台上,摆上月饼、水果,一边赏月,一边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传说。孩子们则会提着灯笼,在巷子里追逐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在夜空。
中秋节的团圆,不仅是家人的相聚,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外打拼的人们,无论离家多远,都会在这一天赶回家中,与亲人共度佳节。有位在大陆工作的台湾同胞说:“每年中秋节,我都会提前买好车票,回家和父母一起赏月、吃月饼。看到父母的笑容,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确实,中秋节的意义,就在于这份跨越距离的团圆,在于这份血脉相连的亲情。它像一根无形的线,将分散各地的亲人紧紧系在一起,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停下脚步,陪伴最亲近的人,感受家的温暖。
除了这些正式的节日,九月十三日的时光里,还藏着一些有趣的民间印记。比如网友自创的“分手节”,因“913”谐音“就要散”而得名。虽然这并非官方节日,也没有广泛的影响力,却从侧面反映出年轻人对情感的独特表达。还有郎酒庄园会员节成都演唱会这样的商业活动,虽然不属于传统节日范畴,却也为这一天增添了几分热闹气息。这些印记或许不够庄重,也不够经典,却让九月十三日的时光更加丰富多元,更具生活气息。
细想起来,九月十三日这个日子,真是格外特别。它没有被单一的主题定义,而是让守护、甜蜜与团圆在同一天相遇。世界急救日守护着生命的安全,国际巧克力日传递着生活的甜蜜,中秋节承载着亲人的团圆,它们像三条不同的溪流,最终汇入九月十三日的时光长河里,滋养着人们的心灵,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站在九月十三日的阳光下,看着红十字会志愿者认真演示急救技能,闻着甜品店飘来的巧克力香气,想着台湾同胞全家团聚赏月的温馨场景,忽然明白,节日的意义从来都不只是“庆祝”,而是在时光的流转中,为人们标记下那些值得珍惜的价值——对生命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珍视。这些价值,就像九月里不会轻易凋零的花,在每一个九月十三日的时光里绽放,也在我们平凡的日子里,悄悄生长。
或许,当我们下次再翻开日历,看到九月十三日这一页时,会想起这个日子里的那些故事——有广场上的急救宣传,有甜品店里的甜蜜分享,有台湾家庭的团圆时刻。而这些故事,最终都会化作我们心底的一份柔软与坚定,让我们在守护生命的路上更用心,在热爱生活的路上更积极,在陪伴亲人的路上更珍惜。这,便是九月十三日这个普通日子,留给时光最珍贵的礼物。(2787字)
共3361字 2025年9月12日于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