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燕京文化集团】会长尹长磊联系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杨海军,男,七十年代生,甘肃定西人,高级政工师,党校研究生,省作协会员,出版有《春天恋歌》《问路宝天》《我的祖国河山游》等100多万字个人专著。
《秋游天水南郭寺》
天水麻辣烫网上大火,勾得我心痒难耐,这个周末总算抽空回了第二故乡。就为尝尝那碗“只香不辣”的网红美味,再看看惦记的伏羲庙和南郭寺。
天水算我半个家,曾在此待过四五年。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陇原这片“小江南”一点不差!它的好,不止“天河注水”的传说、“羲皇故里”的名头或“陇上小江南”的雅号。这次我要静心细品。
南郭寺藏在城南慧音山坳。山寺清幽,可游人进门,目光总被院中古柏勾了魂。那模样揪心:浑身没皮,光秃枝干风里“铮铮”作响,像拼尽最后一口气才支住欲倒的身子。这枯槁老树,仿佛随时会在某个清晨或黄昏轰然倒下,只余飘摇传说;再过些年,传说也消散——人间记忆,怎敌时光?
我曾久立其前。穿过月门,便是“北流泉”古井。有时坐柏泉间,托腮发呆,约莫有几分像诗人。这份深沉非伪,只是白费神思。当年杜甫在此的深沉,却凝成千古绝句:“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字字砸进光阴,响彻千年。
李白是否在此沉吟?史书无载。但此地是他故里陇西成纪,无考的空白反引人遐想。那首托名李白的《南山寺》,写得有模有样:“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诗中“古柏”,正是眼前这风烛残年的老树。
导游说,民国初年,天水读书人必做两事:一去西关伏羲庙拜人宗爷;二徒步南山,三拜古柏,拾落叶夹书页。拜伏羲仍是盛事,拾柏叶旧俗今已罕闻。
古柏本身即天书。不知何年,躯干如遭天斧劈开,半南半北,似垂暮老鹰犹欲振翅。南半截枯枝顶,挣扎挑一撮倔强绿;北半身早成凝固遗骸,危崖欲倾。幸有古碑自底死命托住残躯,碑顶竟被老树“抱”入体内;不屈头颈,又赖一株古槐分杈展臂,竭力撑着。古柏便半生扎土,半死悬天。
奇事未休。开裂处竟钻出一株朴树!更奇者,一棵南方小灌木卫矛鬼使神差长于西北角,脱胎换骨蹿成高杆乔木,如执矛卫士默然守护。
道理难明。导游讲:唐时尉迟恭、秦琼分拴坐骑于古柏两股,烈马南北狂奔,生生撕裂……
至于来历,另有一说:春秋时,函谷关令尹喜助老子写完《道德经》。老子为报恩,倒骑青牛西行天水,南山架炉炼丹。将成时问土地:“丹好否?”不意砍柴人抢答:“哪来丹?只精屁脸红山!”话音落,丹灶炸裂,山峦尽赤,成“赤峪沟”。老子功败垂成,泪如雨下,竟把山冲凿成“眼泪罐”。临行,手植一柏于南山。千百年来,兵火饥馑,无人敢动。
后专家测古柏约两千五百岁,价值堪比黄帝陵手植柏。有人更其名“春秋古柏”,特注“孔子时代”。
天水有“伯阳镇”(老子字伯阳),有“尹道寺”,老君庙星罗棋布。羲皇故里,我宁信老子曾临。
上山费脚力。山门尚远,石阶陡峭。寺门外游人三三两两,争讲旅行见闻。人人都在说,却没几个真听。地名常含糊,只余空洞情绪浮空。唯一位本地骑行者说得实在:“若为杜甫诗句动心,想看他笔下的南郭寺,便进;无此心,不如作罢。”
南郭寺香火清淡,拜佛者少来。但对我这般贪恋旧迹者,此处却是天水不可错过的诗魂栖所。
八月金风,刚刚扫过天水的灼热。秋意已染上寺院的砖瓦、树梢、泉眼。古寺褪去夏末的浮华,红墙衬着零星的红叶,黛瓦映着古柏遒劲的剪影。空气里浮动着草木清气,恍如置身一幅沉静的宋元画卷。寺东“二妙轩”碑廊,刻着杜甫游历诗句。秋风拂过碑文,似与千年前诗人共感秋凉。北流泉边,汲清冽泉水,泡清茶一盏,静听禅院风铃“叮咚”,这才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真滋味。
寺中古柏旁,杜甫石像默立。他欲伴古柏至地老天荒?当年流落天水三月,作诗百余首,离后再未提及——因他逝去,陪不起古树。今化顽石守柏,或仍在低吟“老树空庭得”?
杜少陵祠前,山风过,黄叶簌簌。老人拄杖来,中年人携家来,孩童蹦跳来。我独坐寺前,看风吹黄叶落。枯蝶般的叶,片片飞坠,如光阴本身——无声卷走喧嚷,唯余古寺、老柏、旧泉,在千年寂静里,望尘世兴衰。
厌烦喧闹,下山时绕开人群。那些脸也真诚,只是太爱诉说自己去处——我也暗警:除落笔时,现实里得管住嘴。
落叶声中,恍然:导游口中的柏叶,原是时光碎片,一缕不散的魂。
《夏日冰沟河之游》
我们是直奔武威冰沟河而去的。冰沟河景区坐落于武威市天祝县西部,属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平均海拔2500米,夏季平均气温才20℃,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空调”。
车过乌鞘岭,风里便裹上了雪山的凉气。山路像条随手甩在山间的飘带,带着我们七拐八绕往深处钻。两旁的云杉林又密又厚,绿得发暗,仿佛浓墨泼满了山头。转过几个弯,眼前豁然一亮——一条清凌凌的河猛地撞进眼帘,嘿,冰沟河到啦!
七月的河水,可是从千年雪山上淌下来的冰水!我忍不住掬起一把,那冰凉劲儿“嗖”地钻进手心,凉得手指发麻。这凉气儿像活物似的,顺着胳膊就往骨头缝里钻,把一路的燥热和尘土气儿冲得干干净净。河水在乱石滩上蹦蹦跳跳,撞起雪白的浪花,水珠在阳光下闪着银光。河两岸铺着厚厚的绿毯,深绿的云杉、翠绿的山杨,还有开着小黄花的金露梅,这些热闹的颜色,与冰凉刺骨的雪水相处得倒挺和谐。
一抬头,山梁子后面慢悠悠转出一大群牦牛,黑的、白的、花的,像随意撒在绿毯上的墨点。它们只顾埋头啃草,尾巴甩来甩去,对我们这些生客视若无睹。小牛犊怯生生地探出脑袋,眼睫毛上还挂着草叶的露水珠,跟我们眼神一对上,“噌”地就缩回妈妈肚子底下,逗得同行的孩子们咯咯直笑。那脆生生的笑声,一下子戳破了山谷的寂静。山风呜呜地吹过松林,像低沉的闷雷,偶尔夹着几声不知名的鸟鸣,更显得这地方空旷幽静。
走到饮马泉,才算摸着了冰沟河的脉门。泉水咕嘟咕嘟从石头缝里冒出来,汇成个碧绿的小水潭,潭底的石头纹路清晰可见。老辈人说,当年霍去病将军的大军就在这儿饮过战马!盯着潭边那块溜光的大青石,恍惚间仿佛还能瞅见马蹄踏过的印痕。泉水顺山沟淌成小溪,小溪又汇成眼前这条奔流的大河。河岸边的野花开得正欢,星星点点的紫花、红得像火苗的花、金灿灿的野菊,像条彩带沿河岸铺开,引得蝴蝶上下翻飞,黄的、白的、带斑点的,追着水面跳动的阳光嬉戏。
越往山里走,远处的马牙雪山看得越真切,山顶那顶白帽子格外扎眼。赶上大晴天,山顶的积雪被太阳一照,明晃晃刺眼,整条河都像淌着碎金子,闪得人眼花。听山里人讲,冰沟河的水是雪山的眼泪,从古流到今,把山的故事、风的故事都藏在浪花里——难怪这水清得透亮,连河底的每块小石头,都像在悄悄诉说着被水流磨圆棱角的故事。
一进景区,那股带着草木香的清新空气便扑面而来,像个老朋友,热乎乎地帮我们抖落了一身城市的灰土味儿。沿着河边小道慢慢溜达,步子缓,眼睛却忙不过来,恨不得把每一处景儿都装进心里。
抬头看,连绵的山峦像扇巨大的屏风挡在眼前。林间小溪哗啦啦唱着歌,清得能看见底下奇形怪状的石头和窜来窜去的小鱼苗。溪水撞在石头上,溅起的水珠如撒了把亮晶晶的碎钻,那哗啦哗啦的水响,听着比啥音乐都舒坦。路边的野花恣意盛开,泼辣又热闹,蜜蜂蝴蝶忙得团团转,嗡嗡飞舞,给这安静的山谷添了不少生气。我们走得慢悠悠,时间仿佛也跟着慢了下来,让人能踏踏实实享受这份难得的清凉自在。
走到大草原,眼前豁然开朗!绿油油的草地像块望不到边的大绒毯。牛羊如缀在毯上的珍珠粒,慢悠悠啃着草。几匹马撒着欢儿跑过,矫健的身影衬着绿草地,精神抖擞。马蹄踏过,扬不起灰,只带起一阵阵绿色的草浪,在阳光下闪着油亮的光。可惜来得不是时候,没赶上马兰花开,没瞧见传说中那片能把人看醉的紫色花海。这点小遗憾,像根细细的线头轻轻绕在心上,反倒让人更盼着下回再来圆梦。
在草地上找了块平整地方坐下,微风送来青草和泥土的混合香味,清清爽爽。年轻时的欢笑与泪水,仿佛一下子涌到眼前。这儿没有烦心事,没有催命的工作,只有天高地阔。时间仿佛停住了脚步,容我们在这片绿意里,好好记下生活的这份安宁与温柔。
沿着栈道往深处走,冰沟河的流水声越来越近。河水是雪山融水,清得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蹲下来掬一捧,指尖瞬间传来一丝沁凉。走累了,就在河边的石头上坐下,看水流撞击岩石溅起白花花的水花,风里混着树木和野花的清香,连呼吸都带着凉意。
马牙雪山是动人的。当阳光穿透薄雾,给山顶镀上一层金辉,山脚下的溪流便折射出细碎的光芒。营地的帐篷在晨光中渐次苏醒,升起的炊烟与山间薄雾交融,空气中飘荡着酥油茶的醇厚香气。站在营地观景平台远眺,雪山横亘天际,山风裹着草香吹来,绿意盎然的草原上,牦牛悠闲吃草,让这片天地更显静谧辽阔。
尼美拉大峡谷,奇、秀、幽、旷占全了。谷中山、水、林、石精巧灵动,活似老天爷亲手雕琢。峡谷里还有个奇景叫“六月冰河、冰上开花”——大夏天,谷中河面上竟还有坚冰覆盖,冰下流水潺潺,冰上偏有杜鹃花顶着寒气傲然怒放,稀罕得很!
回撤时,阳光从石缝里钻进来,照出一道道光柱,像老天爷点亮的灯笼。瞅着石缝里硬挤出来的小草,摸着石头被风雨刻出的深深浅浅的纹路,心里直感叹:这生命啊,真是又倔又韧!
峡谷里的溪水在窄窄的河道里横冲直撞,轰隆隆响个不停,宛如大地在讲述一个古老又带劲的故事。站在溪边的大石头上静静聆听,那水流冲撞的劲头,似乎能直接撞进人心坎里。在这大山的怀抱中,脚步越慢,心反而离自然越近,仿佛与这片山水融为一体,踏实又安稳。
坐上小火车穿梭于帐篷间,五彩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将祈福的愿望随风送远。往草甸深处走几步,能看见小溪从石头缝里汩汩冒出,水流叮咚作响。捧起水洗把脸,冰冰凉凉的感觉,让人瞬间神清气爽。两边陡峭的山壁如被巨斧劈开,高高压下来。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似展翅欲飞的苍鹰,有的像撒蹄奔腾的骏马,真是鬼斧神工,令人惊叹。
夜幕降临,夕阳给归途镀上了一层暖金。冰沟河这一趟,走得慢,却看得细、品得深。山水的这份阔大与柔美,无需言语,便让人懂了生命的宽广与坚韧。它也像那冰凉的雪水,往我们心头注入了一种洗去浮华后的平静——人啊,只有慢下来,把心真正放回这天地自然里,才能听见大地深处那说不清、道不明,却又格外打动人心的声响。
在大可汗行营吃晚饭,特色建筑处处透着吐谷浑的民族风情,也凝固着沧桑历史,让人仿佛一脚踏进了古代的游牧部落。
傍晚的风凉飕飕的,该返程了。回头望去,夕阳给云杉林镶了道耀眼的金边,河水驮着最后一点碎金子似的波光,哗啦啦奔向远方。那一刻忽然明白,冰沟河的魂儿不在那些热闹的声响里,而在这天地间长长久久的安静中——雪山是冻住的时光,河水是流动的光阴,连吹过树梢的风都格外有耐性,把每片落叶、每颗小石子儿,都轻轻安放在大地上。
不知是夏日的清凉,还是雪山藏乡的美景诱人,冰沟河之游让人感觉无比舒服、畅快、难忘。或许我们一生所寻的那份安宁与清闲,冰沟河早已将它藏在浪花的低语里、松树的年轮里、雪山无声的注视中了。下次再来,说啥也得灌满一壶冰川水带回去,让这来自远古的冰凉清甜,一直在心头慢慢流淌,洗洗被城市噪音磨钝了的耳朵与这颗心。
鲁迅文化杯全国第三届文学艺术大赛
主办: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我国引航级文艺组织)!!!
大赛日期:2025年8月1日--9月26日
主编投稿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新中国的文化伟人,他的精神被誉为现代民族文化之魂,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将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为纪念鲁迅先生,铸造当代民族魂,我国引航级文化组织中国燕京文化集团特发起“鲁迅文化杯全国第三届文学艺术大赛”,欢迎广大爱国志士踊跃参赛!!
一、报名步骤:
1、提交作品:书画、诗歌、短小说、散文、歌词等,均可投稿。
2、投稿数量:诗歌1--5首;小说、散文、杂文限3000字内;书画投稿,限照片5张。
两部文学大典全国征稿,欢迎咨询投稿!!
1、《93大阅兵全国文化精品汇编》隆重征稿!
2、《时代的印痕》隆重征稿!
主编尹长磊联系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一、投稿事宜:
1、书画作品、古体诗、现代诗、散文诗、短小说、歌词等,均可投稿。
2、达到入选条件者,按照页码安排稿件。
(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总会长:尹长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