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一位老兵的家国情怀
文/黄合永
我与李顺初是邻村,我家在黄毗水囗,他家在禄田石杨。跟林桂生、魏长云一样,我们都是黄毗小学的同班同学。后来我们又一起在红旗中学读书。他个子比我高,力气比我大。那时候,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不论是到磨刀坑砍柴,还是到江头砖瓦厂挑砖,他常常照顾我,我们便成了要好的朋友。
1974年冬,李顺初与同班林桂生、魏长云同学一起应征入伍,又一同在南京军区舟嵊要塞区普陀守备区当兵。李顺初很有军人气质,高高的个子,腰板挺直,一头短发,目光炯炯有神,穿上一身橄榄绿军装,显得更加帅气。
李顺初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一名参战老兵,为保卫祖国和人民安全立下过功劳。人们常说,和平年代当兵,只能在靶场上摸摸枪,没有真枪实弹地上战场的机会。而李顺初就还真的遇上了上战场的机会。自1977年以来,越南不断在中越边界制造摩擦,进行军事挑衅,严重危胁我国的领土完整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方忍无可忍,展开自卫反击。1979年2月16日,李顺初所在部队接到命令,开拔对越作战前线。16日晚上,举目一片漆黑。出发前,李顺初跟所有战友一样,郑重地向首长递交了一封早写好的家书。家书的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与其说是一封家书,不如说是一封写给祖国和人民的决心书,誓死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是军人的天职!李顺初是班长,他带领战士们背着背包、水壶、手榴弹,手握冲锋枪,跟随部队摸黑前进。经过几小时的急行军,他们悄无声息的进入离前沿阵地不远处埋伏区。不管蚊虫叮咬,还是身体不适,战士们一动不动地埋伏在那里,观察敌情,静等命令。2月17日拂晓,部队下达总攻命令。李顺初所在连队负责主攻高八岭。顿时,中越双方展开激战,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子弹在头顶呼啸而过。敌我双方激战,一度成胶着状态。这场战斗持续了28天,我方以较小的伤亡,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坚守了阵地,取得了战斗的最后胜利。3月6日,战斗结束,部队奉命撤回。回国后,团部进行总结表彰。李顺初所在连被授予“能攻善守模范连”;副连长李志坚被评为“战斗英雄”;李顺初被评为“模范班长”。李顺初和他的战友们,在和平年代亲历了血与火的战争洗礼,亲身感受了新一代军人保卫祖国和人民安全的责任与使命,他深感无尚的荣光!
1980年,李顺初退伍回到铜鼓,先后担任温泉乡纪委副书记(主持工作)、二源乡武装部长、排埠镇副镇长、永宁镇副镇长。他时时处处仍然以一个军人的标准和作风要求自已。军人精神的永恒性与责任的延续性,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一位参战老兵,历经战火硝烟的洗礼,军装可以脱下,但在军营中锤炼出的忠诚与担当、坚韧的精神品格,会化作为生命的底色,融入血脉,在平凡的工作中,坚守责任,彰显使命高于一切的信念。一朝为军人,终身是战士!
李顺初是一个具有开拓创造精神、肯干事、会干事的人。那年,他在永宁镇任副镇长,分管企业。按当时的政策,鼓励单位干部职工经商创业。当时镇上有个基建队,没有规模效应,接不到较大的工程项目。按上级要求,企业进行改制。李顺初经慎重考虑,将基建队接手过来。他大胆推行改革,基建队与乡政府脱钩,成立新的建筑公司,聘请专业人员参与公司管理,增加技术力量,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经历阵痛的变革,企业获得了新生,政府甩掉了包袱,工人得到了实惠,增加了城关镇失地农民就业机会。2002年,正式成立江西永鑫建筑有限公司。历经20多年的打拼,永鑫公司业务扩展到浙江、山东、陕西、湖南、贵州、云南、福建等十几个省,创造了无数精品工程,营业收入连续多年保持20%增长速度,是我县屈指可数的超千万纳税大户,成为闻名遐迩的集建筑工程、房地产开发、酒店运营、建筑材料、光伏能源等多元化现代企业集团。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李顺初培养儿子李杨接班。小李总李杨这位80后北师大计算机技术专业毕业的年轻人,非常优秀,顺利接位担任集团公司总经理。李杨不负众望,工作出色,亮点纷呈。李顺初父子俩,不只是把企业做大做强了,而且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社会效益,积极投入社会公益事业,反哺社会,做良心企业。公司先后投入数百万元用于扶贫、助学、抗疫、救灾等社会公益事业,有几十名贫困学生受到过永鑫公司的扶助,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小李总李杨被选为铜鼓县人大常委委员;宜春市建筑协会常务理事、市新生代商会常务理事、市侨联商会常务副会长、铜鼓县建筑协会会长。被评为江西省“新时代赣鄱先锋”,县优秀共产党员。
(江西永鑫公司承建的湖南青松国际大酒店)
李顺初是一个既刚强而又心细的人。他对父母非常孝顺。作为退伍军人,李顺初具有军人的血性和刚强,有干事业的创造和开拓精神。作为儿子,他又有细心,有孝心。父母在世时,他始终在尽一个儿子应该尽的责任。李顺初家房子比较宽敞,家庭条件也较好,我们几位同学都喜欢到他家去打牙祭。李顺初父亲早就去世了,我们没有见过。他母亲信佛,非常慈爱和善。我们去了,总是热忱地招呼我们。我们看到,李顺初对母亲,是那样的耐烦、细心,照顾得无微不至。老太太年岁大了,手拿碗筷不定风,吃饭喝汤会弄到衣服上。李顺初便给她系好围巾,盛好饭菜,一口一口地喂给母亲吃。有好吃的,总是先要拿给母亲。冷了、热了,他适时给母亲添减衣服。母亲身体不舒服,李顺初给母亲喂药。无论他出门去外面办事,或是从外面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问侯母亲。李顺初这些关心、孝敬母亲的贴心举动,让我们深受感动。他说,我小的时候,家里穷,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如今,母亲老了,我必须尽心尽意的照顾好母亲,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写到这里,我想起了盛唐诗人孟郊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李顺初对母亲的感恩孝顺,我看到了一个儿子的拳拳赤子之心!
(江西永鑫公司承建的宜春市财富中心大厦)
这就是我的同窗好友李顺初,既有军人钢铁直男的坚强,又有知冷知热孝顺父母的柔情。还有一点必须提到,李顺初虽是远近闻名的大老板,但在我们同学朋友面前,一直都非常低调,从不显山露水摆架子。同学聚会接人送人,总是他跑前跑后,热心为大家服务。
时间告诉我们,简单的喜欢最长久。我与李顺初的交往,从十来岁顽童时代,到如今进入古稀之年,几十年友情,如定江河水,奔流不息;似一壶老酒,愈久弥香。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所有将来皆为可盼。愿我们的同学情谊地久天长。
总编:山旮旯
责编:袁德礼
总设计:黄诚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