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夫子 朗诵和音乐合成:王强
编辑和插图设计:杨建松
欧阳贞冰诗歌艺术论(上)
欧阳贞冰是一位诗人。
欧阳贞冰不仅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名新闻记者、散文作家、摄影家、资深茶艺探索者、音乐爱好者、书法爱好者、篆刻爱好者、朗诵爱好者、垂钓爱好者、骑行爱好者、乒乓球爱好者……
27岁那一年,杂文家吴松林先生就欣然为他的首部诗集《九月菊抒情诗选》作序,吴松林在《你属于明天:致欧阳贞冰》中写道:“你幽幽地从亘古飘来,又幽幽地飘向无限。你时而在超然旷达的《古贤》中徜徉,时而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艺术》里流连;你间或揶揄“焚琴煮鹤“的《才子》的荒唐,间或追觅“佯甩两袖香风”的《佳人》的芳踪;你带上啤酒带上吉他带上二十一岁青春树上疯长的一颗活蹦的渴望《到墨斗山去》,继而以沉思的神情冷静的目光观照刘二大伯、幺妹子、九宝的婆娘等等《小村人》心灵的重荷;你常在《凌晨四点钟》突然惊醒,也曾在《某年某月某日的下午》突发奇想;你可以躺在熟透的红叶上静听理查得.克莱德曼《秋日的私语》,任凭自己热泪盈眶,也可以在不被人理解的煎熬中渴昐与玛丽莲.梦露一亲芳泽,焦灼不安地等待她那即将出发的丰腴性感的嘴唇……大洋彼岸,黄土村落,古往今来,天上人间。你信笔遨游,无拘无束。你的思绪四方翩飞,你的诗情八极迷漫。贞冰,我无法想象你那瘦小的躯体到底有多大的包容性,你真是诗的精灵……
你的才情,你的生活阅历,你的执着追求,使你在诗坛上连连爆响:1989年,你在“全国青少年新诗大奖赛”中首战告捷;1990年,你又立下‘赫赫战功’,一气夺取了《诗刊》《诗神》《诗林》《诗人》《绿风》《大河》《草原》《青年作家》等17个全国诗赛大奖。楚天经济广播电台、武汉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四家新闻单位分别采访介绍了你的诗和你自学成才的事迹。今年7月,美国纽约唯一的一家华文诗刊《一行》第14期又选裁了你夺得“中国第二届冰雪节诗会全国新诗大奖赛”(《诗林》)三等奖的作品《书道怪手》。”
那一年,27岁的欧阳贞冰被作为“特殊人才”调入了“武昌电视台”。
2025年5月16日那一天,我在江城武汉为欧阳贞冰欣然作赋《欧阳贞冰赋》,我在赋中这样概括过他:“贞冰之身,集众艺于一身;贞冰之名,耀文苑于四方。身兼数职,皆有所成;涉猎诸艺,俱臻妙境。
为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之会员,捕捉光影之美;乃中国诗歌学会之成员,吟咏风雅之章;
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品味茶道之韵;列湖北省作家协会之伍,书写文学之魂;
属湖北省书画家协会之众,挥毫泼墨;任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文学顾问,探求有声艺术之径。诗歌获全国大奖30余次,彰显诗才;摄影书法夺奖百余项,尽显艺能。”
在我眼中,欧阳贞冰不是一名普通诗人。
在我心底,欧阳贞冰是一名被浮世严重低估了的杰出诗人。
历史重构与文化守望
欧阳贞冰的长诗叙事艺术
欧阳贞冰的诗歌创作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宏大的历史叙事和深沉的文化情怀。作为中国中部中心城市的武汉诗人,他的作品扎根于中华文化的肥沃土壤,同时又以现代视角重新诠释历史人物与文化经典,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长诗艺术风格。
他创作于2014年的长诗力作之一《李白》,长达1000多行,共37节,全面立体地再现了诗仙李白波澜壮阔的一生。这首长诗被湖北朗协的朗诵艺术家们称之为“诗歌航母”,不仅规模宏大,更是“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声音与文字的完美结合”。在这部作品中,诗人不仅仅是在叙述李白的一生,而是深入挖掘了李白作为诗仙的精神内核:“什么是人性的纯洁赤子的透明诗才的非凡人格的傲岸江湖宫阙的跌宕快感痛感的极致;什么样的人始终在拒绝生存所需要的成熟:妄想,失败,再妄想,再失败;狂热,虚无,再狂热,再虚无;什么样的人拥有了斗志昂扬的一生猖狂荒诞的一生沮丧不已的一生丰富多彩的一生且把一辈子活成了几辈子!”这种对历史人物的深度解读和重新诠释,展现了欧阳贞冰独特的历史观和艺术洞察力。
在《诗经:大河两岸之歌》中,欧阳贞冰再次展现了他对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和解构能力:“我无法想象一部充满了野性的民歌集何以登上大雅之堂,并最终为庙堂所接受,进而穿越三千年漫长岁月由《诗》而经?/我无法想象一部充满了原欲的诗歌集何以在经受了孔孟先圣大哲们的删削修订解释后,还岿然屹立于民族文明的滔滔巨流之中,且成五经之首?”这些诗行不仅展现了他对文化经典的敬畏,更体现了一种批判性的思考和解构式的重建。
欧阳贞冰在历史文化长诗的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
宏大的叙事结构。他的长诗往往篇幅巨大,结构复杂,如《纳兰容若》长达2000多行,《李白》1000多行,《杜甫》800多行,《巨流:致苏东坡》600多行,《绝唱:致八大山人》600多行,《在高原:致罗友明》500多行。这种规模宏大的叙事结构使他能够充分展开历史画面,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譬如,在长篇散文诗《辋川之隐:癸卯新春读王维》中,他写道:“其实,在我眼里,你分明就是一个审时度势的周旋高手。你游学长安,奔走王府,结识玄宗胞妹玉真公主并受青睐,如愿以偿高中解元;你干谒宰相张九龄,如愿以偿回朝做官,且成皇帝近臣;你在“安史之乱”被俘之后,竟然能够一边吞药腹泻装聋作哑担任伪职,一边又能留下一首对朝廷忠贞与盼念的奇诗,最终被肃宗赦免复官,且一路升迁官至正四品下的尚书右丞高位。/其实,在我心里,你分明就是一个外表散淡而内心精明的敷衍高人。否则你何以能做到一边怀念恩人张九龄(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一边唱和恶相李林甫(长吟吉甫颂,朝夕仰清风)?因为敬服易,敷衍难。否则,你何以能做到一边在朝廷担任公职,一边在百里外的蓝田辋川隐居?因为隐居易,但要如何做到随叫随到又不受责罚就实在令人费解了。否则,你何以能做到在长达近20年的时间里,一边半官半隐,一边一再升职?”
现代视角与历史对话。欧阳贞冰不是简单的复述历史,而是以现代人的视角与历史人物进行深度对话。在长篇散文诗《读庄子》中,他写道:“当然,你用你的一生告诉了我,追求逍遥的努力导致了你相当的困窘与尴尬。你越是追求逍遥,越是遭遇了令你逍遥不起的诸多因素。它包含了你一生中的几分悲哀?它包含了你一生中的几分无奈?它包含了你一生中的几分两难?当然,你也用你的一生告诉了我,即使做不到绝对的逍遥又要什么紧呢?只要你觉得你逍遥,只要你觉得你自在,只要你觉得不受外物的役使也不受物议的困扰,你也就沾了逍遥的边儿了。再说,知道了‘逍遥’两字,我就已经有了人生的目标,我就已经有了生命的标杆。这就是你庄周的贡献!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这就是我已获得的精神的升华与享受!” 欧阳贞冰的心中一片清凉:“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吴文英)。所以,他对庄子的解读既尊重了历史原貌,又注入了现代人的深度思考。
而在长诗《诗神:致屈原》中,他对历史人物屈原的解读更是叫人心折:“我不知你的生平何以会留下那么多的盲点与疑点/就连为你作传的司马迁都因情绪激动而不能心平气和地记录你的身世行踪/我不知后人何以附会给你那么多他们自己想要的东西/竟然使你最终成了一个滚雪球式的人物/……我不知这世上还有哪一种更好的方式可以作为生命的句号/但你既然选择了自沉汨罗江底/必定有你更为深刻的内外因素/譬如,对现实的悲愤/譬如,对生命的感悟/譬如,对自然的皈服/我们又何必投以过多的政治化理解?/我们又何必投以过多的市井化悲哀?/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江南,一双顾盼有情的美目抚遍了鲜花盛开的汨罗两岸/江南,一个苍茫深邃的灵魂游荡在我银色视域的认识之外……
欧阳贞冰的历史长诗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当下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他的创作实践表明了诗歌在文化传承与文化反思中的重要作用,展现了一个当代诗人对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与超越。
科学意象与哲学思考
欧阳贞冰诗歌的智性维度
欧阳贞冰的诗歌艺术不仅体现在历史文化题材上,还表现在他对科学题材和哲学思考的独特处理方式上。他将科学概念、宇宙观照与诗歌艺术巧妙融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智性诗歌风格。
在《大爆炸》(《宇宙史诗》之一)这首长诗中,他展现了对宇宙起源和命运的深刻思考:“我当然知道,我现在所看到的地球正在绕着太阳转/太阳正在随着银河系转/银河系中的千亿颗天体正在随着宇宙的不断膨胀而彼此远离/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奇点”。诗人以诗性的语言阐述复杂的科学理论,将宇宙大爆炸的物理过程转化为诗意的表达。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并没有停留在简单转述科学知识的层面,而是进一步提出了哲学性的思考:“科学是对自然的好奇/艺术是对心灵的好奇/宗教是对归属的好奇/文学是对生活的好奇/历史是对看清自己的好奇/人类只有知道从哪里来,才知道到哪里去”。这种将科学、艺术、宗教、文学和历史融会贯通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宏大的精神视野和深邃的哲学思考。他在《大爆炸》中还表达了人类对宇宙命运的深切关怀:“这个结论令人多么不安!/这个结局令人多么恐惧!/虽然渺小的我可能连100年都活不到/但为何我依然会对宇宙的命运感到如此难受?” 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宇宙命运相联系的思考始终如一地贯穿在《宇宙史诗》(10首)系列当中,充分体现了一种超越个人生死的人文关怀和宇宙意识。
在长达250多行的《仰望星空》(《宇宙史诗》之九)中,他写道:“是什么让我一次次仰望星空,一次次都会为自己身为人类的一分子而深感自豪?/是什么让我一次次极目远眺,一次次都会为自己生活在一个能看到几千亿个河外星系的宇宙中而深感幸运?/是不是因为在微观上,今天的人类已经可以探测到100亿亿分之一米大小的尺度?/是不是因为在宏观上,今天的我们已经拍到了距离地球132亿光年的天体图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人在满足了生理、安全、社交和尊重的需求之后,会产生自我实现的需求/我心目中的自我实现是不是就是为了创造出能对社会产生正面积极影响,并在我百年之后还能流传下去的非物质财富?/目前的我是不是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飞奔呢?”
透过他的诗句,我重新认识了人类对天空的迷恋是如何塑造并且正在塑造人类文明的,每个人都有着一颗仰望星空的心。古往今来,人类在地球上看到的天空变化规则,始终支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人类对时间与空间、权利与真理、生存与死亡的思考。欧阳贞冰对星空的探寻与追问,也让我心眼顿开,地球无非是宇宙的一粒微尘,功名利禄毫无价值。只有一种大的怜悯,才能产生一种大的宽容,才能拥有一种大爱,才能拥有一种真正的终极关怀。
欧阳贞冰诗歌的智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概念的诗意转化。诗人能够将抽象的科学概念转化为形象的诗意表达,如《大爆炸》中对宇宙膨胀、暗物质、暗能量等科学概念的诗化处理。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比喻或类比,而是将科学概念完全融入诗歌的意象系统中,成为诗歌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哲学思考的诗性表达。诗人的诗歌往往带有浓厚的哲学思辨色彩,但他不是通过抽象的哲学语言来表达,而是通过诗性的意象和节奏来传递哲学思考。如《读庄子》中,通过对庄子思想的诗意诠释,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由和超越的思考。
宇宙视野与人文关怀的结合。诗人的诗歌常常展现出宏大的宇宙视野,但同时保持着深切的人文关怀。他的诗歌既关注宇宙的起源和命运,也关注人类的生存和意义,将宏观的宇宙观照与微观的人生体验巧妙结合。
欧阳贞冰的智性诗歌不仅拓展了诗歌的题材范围,也提升了诗歌的思想深度。他的创作实践表明,诗歌不仅可以表达情感和美感,也可以探讨科学、哲学和宇宙等智性话题,为当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欧阳贞冰诗歌艺术论(下)
土地情怀与民族记忆
欧阳贞冰诗歌的文化根系
欧阳贞冰的诗歌艺术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表现出对土地、民族和文化的深厚感情。他的诗歌既是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集体记忆的再现,是个体与历史、个人与民族的对话和交流。
在《诗经:大河两岸之歌》中,他充分展现了对中华文化源头的深刻理解和深厚感情:“3000年前的大河两岸,那是人类怎样一个文明曙光初露的美好时期?/土地肥沃,阳光热烈,生命活泼/从呦呦鹿鸣到田间劳作/从鸟鸣嘤嘤到狩猎伐木/从男女欢爱到旷野嚎歌/到处充满了个性的鲜活灵动/到处鼓胀着强劲的生命脉搏”。诗人通过对《诗经》时代的生活场景的重构,再现了中华文明初期的生机勃勃和生命活力。
欧阳贞冰不仅描绘了古代文化的美好,也深刻分析了《诗经》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它咏之于江边白露/它舞之于月下乔木/它使中国文学从一开始就闻到了稻麦香/它使中国诗歌从一开始就听到了虫鸟声/它展示了黄河流域的平和、安详、世俗和有节制的谴责与愉悦/它表达了那个时代的情与欲、痛与爱、愤怒与柔情、遗憾与追求”。这种对文化经典的深度解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学养和文化洞察力。
在《大鸟飞翔》中,欧阳贞冰通过“大鸟”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民族文化和精神传承的思考:“大鸟,金属色的大鸟,从三星堆古城古国飞来的大鸟/孤独得就像一片大云,飘过苍穹/它在雷电的闪击中破空而至/它在暴雨的鞭打中扑向传说的方向”。这里的“大鸟”既是具体的历史文化符号,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注。
欧阳贞冰的诗歌文化根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文化源头的追溯和重构。诗人善于从文化经典和历史记忆中汲取灵感,通过对《诗经》、《易经》、《茶经》、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屈原、陶渊明、司马迁、李白、杜甫、王维、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文化符号的重新诠释,建立与现代文化的对话关系。这种追溯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为了寻找文化创新的资源和动力。
对土地和民族的深厚情感。诗人的诗歌充满了对中华土地和民族的热爱与眷恋。在《贞冰词选》(三集)之《临江仙.农历辛丑年中秋咏怀》中,他写道:“文脉归根血脉,文化传承文明。月华如水照中庭。万里风烟净,九州气象新”。这种对文化和民族命运的关怀,体现了诗人的文化自信和历史担当。
对民间生活和传统文化的关注。诗人的诗歌不仅关注了文化精英,也关注了民间生活和传统文化。在《诗经:大河两岸之歌》中,他写道:“我看到了几千年前大河两岸不同的社会阶层和风俗习惯/氏族迁徙,国家缔造/典章礼法,风物人事/生命奥秘,地理标志/环境特征,文化定势/宫廷,宴乐/农桑,戍边/狩猎,行役/婚嫁,祭祀/我看到了水中的荇菜、香蒲、芦荻、泽兰、菡萏和蓼/我看到了地上的莪蒿、绿萝、曼青、苍耳、芣苡、锦葵和白茅/我看到了人与植物之间那种直接的对视和相处相摩的亲密/当爱上一个人时,就摘一个木瓜投向他/“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当恋上一个人时,就采一把香草送给他/“伊其将谑,赠之以芍药”。诗人详细描绘了古代民间的生活场景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欧阳贞冰的诗歌创作表明,真正的文化创新必须建立在对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和创造性转化的基础上。他的诗歌既扎根于传统文化,又具有现代意识和个性风格,为当代诗歌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形式创新与艺术追求
欧阳贞冰诗歌的美学实践
欧阳贞冰的诗歌艺术不仅在内容和主题上具有独特价值,在形式技巧和美学实践上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的诗歌创作体现了对形式创新的不断探索和对艺术品质的执着追求。
尤其是在长诗创作方面,欧阳贞冰展现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和抱负。他曾这样表达:“诗歌作为一种极致化的表达方式,一直是文学审美的高端,这种地位与尊严从来就无可撼动。就表达的难度来说,诗歌可能是文字书写中最难的部分。而长诗创作更是难中之难,诗坛如果没有长诗,就像大地没有险峻的高山,平原没有奔腾的大河,天空下没有云谲波诡、乱石崩岸!长诗并非仅仅以长见长,长诗的长,是宏阔,是繁复,是远征,是纵横捭阖,是峰回路转,是航母,是核爆炸!它能集中展示一个诗人的长期酝酿和积蓄的洞察力、爆破力、概括力、杀伤力。长诗的长,就像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一个诗人的诗歌作品长短,主要靠一口“气”,气之充盈且壮才是硬道理。那种绵长而又充盈,宏巨而又细腻的长诗,那种由表及里,深入内质,既有一泻千里之强悍,又有委婉曲折之流转的长诗,那种有冠冕佩玉之气,有宫商金石之言的长诗,是我一生追求的终极目标”。
欧阳贞冰还在他的长篇散文诗《文学之光》中这样表达:“感谢诗歌,感谢生命,感谢激情/它使我关心社会生活/它使我关心历史进步/它使我关心民族命运/它使我在苦难中获得慰藉,在逆境中获得信念,在失意中获得希望,在困境中获得超脱,在歧视中获得骄傲,在喧嚣中获得独立,在精神上始终保持住了一股内在的优越与高贵/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我深以为然”。
透过欧阳贞冰十年深耕的15000多行的长诗作品,我看到的不是简单的篇幅扩张,而是基于宏大叙事和复杂思想的情感结构需要。譬如,在《李白》的创作和朗诵实践中,他与省朗协的朗诵艺术家们合作,创造了“有声版诗歌航母”的综合艺术形式。
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荆楚十大朗诵之星”、《都市头条》平台《铁马豪歌专栏》主编杨建松先生“精选出了《哀郢》《后宫》《月下独酌》《美人吟》《问情》《红颜旧》《大隐之境》《千里之外》等23首”背景音乐,“不仅恰到好处地烘托了作品内容,升华了作品意境,成为了这部长达95分钟的巨无霸诗歌朗诵作品的亮色之一,而且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如何巧借不同的背景音乐,有效解决作品中某个段落近百句排比句式下的单一枯燥难题的新路”。
这种跨艺术形式的四年多持续合作,展现了欧阳贞冰对诗歌表现形式的创新性探索。难怪主编杨建松先生在2025年8月5日的《欧阳贞冰诗诵作品推送百帖纪念专号》上深情写道:“四年时光流转,《铁马豪歌专栏》这个国内颇具影响力的专栏中的《贞冰诗诵》已悄然走过百帖里程,220篇(首)作品如繁星缀满夜空,其中210首诗歌更是以凝练的意象与磅礴的情怀,在读者和听众心中掀起层层涟漪(阅读量近4,000万)。这百帖作品里,藏着诗人欧阳贞冰对历史与生命的深情叩问。1000行长诗《李白》让盛唐的月光穿透千年,800行《杜甫》道出乱世中的家国忧思,《绝唱:致八大山人》《巨流:致苏东坡》则在600行的篇幅里与先贤进行着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10余首长诗突破百万阅读量而成为“现象级作品”,500行长诗《在高原:致罗友明》更以160多万的传播数据印证了文字和声音直击人心的力量!”
欧阳贞冰的诗歌语言也极具艺术个性和独特风格。在短诗《大鸟飞翔》中,他写道:“从不合群,从不声张/体形雄浑,思想深藏/一年之中的任何季节/大鸟,从无规律地出现在天空/出现在远方”。
在长篇散文诗《读老子》中,他写道:“这个周王朝守藏室深谙历史的学者啊,在他青灯苦读多年的典籍中,什么样的悲剧与闹剧没有上演过?什么样的邪恶与残忍没有猖獗过?什么样的正义与良心没有被扼杀过?什么样的阴谋没有被制造过?什么样的纯洁没有被玷污过?什么样的友情没有被利用过?什么样的信誉没有被出卖过?什么样的承诺没有被否认过?儿子拿来烹,女儿拿来卖,姐妹拿来奸,兄弟拿来砍,朋友拿来骗,妻子拿来休,庶母拿来睡,老爹拿来弑,你死我活的兴与亡,此起彼伏的盛与衰,惊心动魄的夜与昼,阴谋与权变,杀戮与残忍,眼泪与狞笑,一切把戏,他都了如指掌;各色人物,他都似曾相识。” 这种简洁而富有力度的语言,意象鲜明而富有象征意义;这种抒情而变化万端的语言,在气势磅礴的推进中直击人心。它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语言的千锤百炼,对语言的高度掌控能力。
欧阳贞冰的诗歌美学实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跨艺术形式的探索。诗人积极推动诗歌与朗诵、音乐等艺术形式的结合,创造了综合性的艺术体验。这种跨艺术形式的合作不仅拓展了诗歌的表现手段,也丰富了诗歌的接受方式,使诗歌从单纯的文字阅读变为多元感官的艺术体验。据统计,四年当中已有80多位朗诵艺术家朗诵了诗人的作品。其中,由省朗协主席团成员团队谢东升、杨建等10人联诵的大赋《大国崛起赋》,大气磅礴,势压九州;由省朗协“主席团+”团队18人联诵的长诗《大阅兵》,铿锵如鼓,浑厚似钟,清亮若泉,激昂如涛,惊雷在喉,气贯长虹……还有谢东升、何方、杨建松、汪音彤、马贺林、张抒毅、贾军、兰霞8人联诵的长诗《李白》;柳棣、谢东升,鄢萍、李宏伟、兰霞、龚年淼、何方、马贺林、席冲、贾军、夏帅盟、陈国莉、汪音彤、张抒毅、杨建松15人联诵的长诗《杜甫》;
由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工作部主任团队段雄、毛梦萱等36人联袂诵读的长诗《浩气长歌》,阵容强大,国内罕见;由省朗协诵读基地主任团队王乐、杨淑军等24人诵读的长诗《长江经济带交响曲》,形式多元,氛围独特;由省朗协秘书处团队樊昕、杨建松等7人联诵的长诗《长江文明颂》,博大雄浑,扣人心弦;邓洋、姜庆、夏帅盟、王芸睿、村夫、王强、宋楠、陈昆仑、王丽敏、郭奇保、张抒毅、张立栋12人联诵的长诗《我们》;谢东升、赵霞、杨建松、李书4人联诵的长诗《长征之歌》;李东杰、冉晶、杨建松、周晓、郭奇保、张抒毅6人联诵的长诗《信仰之光》;柳棣、杨建松合诵的长诗《生命之光:致鲁迅》;夏露、杨建松合诵的长篇散文诗《文学之光》《大河之光》;赵霞、杨建松合诵的长诗《美好》……他们当中,既有柳棣、谢东升、鄢萍、何广林、李宏伟等一批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备受认可推崇的著名朗诵艺术家,也有邓洋、姜庆、王强、宋楠等一批刚刚拜师入会的新会员。他们将文字的静态美转化为听觉的动态韵,让每一首诗都拥有了第二次生命。
长诗形式的创新。诗人在长诗创作方面进行了长达10余年的大胆探索,突破了当代诗歌倾向于短制的惯例。他的长诗不是简单的叙事诗或抒情诗,而是融合了叙事抒情议论等多种表现形式的复合型诗体,为长诗这一传统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语言和意象的个性化。诗人的诗歌语言具有鲜明个性,既保持了诗歌语言的凝练和形象,又融入了现代汉语的流畅和自然。他的意象系统丰富多样,既包括传统文化符号如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也包括现代科学概念如宇宙大爆炸、暗物质、暗能量等,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意象世界。
显然,欧阳贞冰对诗歌艺术有着自觉的追求和深刻的思考。他曾表示:“它让我知道了天道的伟大与高渺难测,人类的道德尊严与精神崇高,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哪种人才是天地精华哪些诗文才是天地奇观;它让我比常人多了一些明白,也多了一份忧患,多了一份超越,也多了一份寂寞;它改变了我的人生际遇,成为了我不可或缺的人生支柱,成为了我的快乐和幸福的源泉,成为了我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这种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执着追求,是欧阳贞冰诗歌创作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他的诗歌艺术实践表明,诗歌创新不仅需要内容和主题的拓展,也需要形式和技巧的探索。他的创作实践为当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欧阳贞冰作为一位从武汉走向全国的诗人,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宏大的历史视野、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成果和思考资源。他的诗歌艺术既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又面向现代世界的挑战和问题,体现了一种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通过对他诗歌艺术的研究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诗歌发展的可能性和方向,也可以更深入的思考诗歌在当代文化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陈夫子,陈辉,诗人,评论家,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文学顾问。
欧阳贞冰简介:欧阳贞冰,记者。诗人。作家。摄影家(15171417812)。出版诗集三部、摄影集一部、电视专题作品集一部(拟出版散文集《慢生活》、散文诗集《大高原》,长诗集《绝唱》,词集《贞冰词选》三卷,手机摄影作品》,集《长方形的乡愁》,书法作品集《斗方矩阵》)。曾制片30分钟大型电视综艺专栏节目220集,录制贞冰有声诗歌作品百首万行,播发于《都市头条》《今日头条》《华人头条》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官方平台等,阅读收听人次近4,000万。其中,百万以上现象级作品有《在高原:致罗友明》《大高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李白》《杜甫》《巨流:致苏东坡》《绝唱:致八大山人》《信仰之光》《长征之歌》等十几首。系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画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会员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文学顾问。有诗歌作品获全国诗赛大奖30多次,摄影作品、书法作品、新闻作品分别获全国省市各级各类奖项百余次。
朗诵:王强 ,中共党员,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武汉市菲尼克斯艺术培训学校执行校长,
湖北省武汉市领航新启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编辑和插图设计: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副团长兼艺术总监;湖北省第三届“荆楚朗诵之星”。《都市头条》铁马豪歌平台创始人,四年阅读超过两亿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