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成都作者晓频先生以细腻笔触写下【散文诗】《致老师》,将教师形象化作藤、渠、桥、烛等鲜活意象,于质朴文字中藏满对师者的感恩与敬意。作品没有华丽辞藻,却以真挚情感勾勒出教师教书育人的日常,既写他们坚守讲台的光芒,也道他们身为普通人的烟火气,恰如一封写给所有老师的“情书”,在这个感恩的日子里,为我们唤醒那些关于成长与师恩的温暖记忆。(185字)
【散文诗】致老师
——庆祝第41个教师节
作者:晓频/四川成都
我的老师是一根长青的藤,
攀着讲台开满报春的花,
每朵都在秋日里结出金硕的果;
我的老师是一条长长的渠,
挽着清泉串起弯弯的河,
奔涌向前留下许多湖泊;
我的老师是一座坚实的桥,
驮着渴望把迷茫都跨过,
走到那头眼界瞬间更辽阔;
我的老师是一根燃烧的烛,
映着作业本上红色的墨,
耗尽心光只为照亮书山的路;
我的老师是一盏彻夜的灯,
守着教案把难题都拆破,
晨光里还留着微热的茶与凉透的馍;
我的老师是一片肥沃的土,
滋养根系扎稳前行的步,
静待枝丫舒展望向云深处;
我的老师是一把遮雨的伞,
护着学子走过泥泞的坡,
自己肩头却落满星星与雪颗;
我的老师是一首深情的歌,
唱着期待也藏着暖心的嘱托,
每个音符都融进成长旋律,
伴我们一路求索;
我的老师是一个个普通的人,
也有劳作疲惫也有生活的碎琐,
却总把温柔的灿烂都给了宽大的教室与淘气的我……
曾记得您教我握笔写第一个“我”,
也曾在恍惚时把我的肩膀轻托;
如今我们散作人间的星火,
仍带着您给的光向远方奔赴。
无穷的敬意藏在学子的每一声问候里
也刻在社会回望成长的星河。
可我总想起您板书时微驼的侧影,
想起粉笔灰落满肩头,
染白了您的鬓角几多。
——在这个满是感恩的日子里,
请允许我把所有心意都轻轻诉说:
祝每一位老师节日快乐!
愿岁月能慢些走,
拂去您眉间的疲惫与奔波,
愿您的白发都能被温柔包裹,
愿这份师生情,
岁岁都如初见时般的温热。
(592字)
2025年9月9日于成都
【作品赏析】
1. 意象鲜活,具象化“师恩”
作者避开对“师恩”的抽象赞美,转而用8个核心意象搭建起教师的立体形象——“长青的藤”象征教师生命力与育人成果,“燃烧的烛”“彻夜的灯”诠释奉献精神,“撑雨的伞”“肥沃的土”凸显守护与滋养。每个意象都对应教师的一个特质,如“渠挽清泉串新河”,既写出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暗喻其为学生人生“铺路”的意义,让抽象的师恩变得可感可知。
2. 细节动人,兼顾“崇高”与“平凡”
作品的动人之处,在于既写教师的“崇高”——“映着作业本上红色的墨”“把难题都拆破”,还原深夜备课、批改作业的坚守;也不回避教师的“平凡”——“有劳作疲惫也有生活的碎琐”,这种真实感让教师形象脱离“完美符号”,更显亲切。而“轻托肩膀”“未凉的热茶”等细节,如同记忆里的特写镜头,瞬间勾起读者对师者温暖瞬间的共鸣。
3. 情感递进,落点温暖有力
全文情感从“赞师”到“忆师”,再到“感恩祝福”,层层递进。开篇以意象铺陈赞美教师品格,中段通过“曾记得您教我握笔”“如今我们散作星火”衔接过去与现在,将个人成长与师恩紧密相连;结尾则从个人视角上升到集体敬意,“无穷的敬意藏在每一声问候里”“刻在社会回望的星河”,让情感既有私人记忆的温度,也有群体共鸣的厚度,最终以“岁月温柔待您”“师生情岁岁温热”的祝福收尾,质朴却充满力量。(561字)
共1338字 2025年9月9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