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内外能守手臂功
岐山祭坛余烬未冷,郭崇韬含泪拾起公主的金钗,玉玺在其掌心温顺如初,却再不复往日金光璀璨。李淳风以罗盘推演,只见紫微星晦暗不明,东方却有一缕微光顽强不灭。
“殿下或许尚在人间。”李淳风白须颤抖,“天火涅槃,凤血重生,推背图最终象曰‘九九归真’,或许九十九日后自有分晓。”
郭崇韬当即立誓:“无论殿下生死,末将必扶保大唐血脉!”遂与刘知远、张承业等率余部东撤,携小皇子李昪至洛阳,暂据东都。
此时天下大乱:朱温重伤遁走后,其子朱友珪弑父夺位,汴梁内乱;李嗣源据汴梁自称后梁皇帝;李存勖在太原闻讯大怒,誓为“义父”李克用报仇;李茂贞则趁机扩张,占取西部州郡。
郭崇韬以洛阳为基,打出“扶保唐嗣,光复正统”旗号。不少忠唐旧臣来投,势力渐复。然玉玺失辉,人心隐忧。
第九十九日黎明,洛阳宫中忽放异彩。众人急赴查看,只见玉玺悬于空中,金光重现,映照壁上显现新谶:“内外能守手臂功,中兴还须女中雄。”
忽闻宫外喧哗,守军押一女子入内:“此女硬闯宫门,称有要事面圣!”
那女子披斗篷,风尘仆仆,抬头瞬间,众皆惊呼——竟是永乐公主!
然细观之,容貌虽似,气质却更沉稳,眉目间添了风霜痕迹。
“殿下?!”郭崇韬惊喜交加。 女子却道:“我非永乐,乃其孪生妹妹永福。”
众皆愕然。永福公主取出半块龙凤玉佩:“幼时因战乱分离,我被终南隐士收养。日前感应皇姐有难,特下山来。”
李淳风验看玉佩,又观其面相,果然与永乐同源却稍异:“确是李唐血脉!推背图‘女中雄’之谶,莫非应在此处?”
正当此时,忽报李存勖大军压境,声称“讨逆护唐”!
原来李存勖得知洛阳有变,恐唐室再起,急来打压。
永福临危受命,暂摄监国。她虽无玉玺神力,却精通兵法韬略,立即部署防务。
洛阳城下,李存勖见城防严密,暂围不攻。暗中却联络城内细作,欲里应外合。
细作正是韩建旧部。他们趁夜潜入宫中,欲绑架小皇子。
危急时,永福仿佛早有预料,伏兵四起,一举擒贼。审讯得知,李存勖还买通宦官,欲在饮水中下毒!
永福雷厉风行,肃清内奸,整顿防务。又亲自巡城,鼓舞士气。
李存勖见计败露,下令强攻。洛阳攻防战惨烈异常。
激战中,永福突感怀中半块玉佩发热。与此同时,宫中玉玺再放金光,与玉佩呼应!
福至心灵,她高举玉佩,竟引动玉玺部分威能,金光助守军击退敌兵。
李存勖大惊退兵。洛阳暂安。
当晚,永福梦中见姐姐永乐立于岐山之巅,微笑颔首,化作凤凰东去。醒来时,发现玉佩完整如初,似被无形之力修复。
李淳风观之泣曰:“此乃永乐殿下以残魂补全玉佩,助妹妹一臂之力!‘手臂功’之谶,竟应在此处!”
从此永福武功谋略大进,似得姐姐加持。她与郭崇韬等整军经武,渐复失地。
然天下大势已变。李存勖退兵后竟转头灭后梁,自立为帝,国号后唐(史称后唐庄宗)。朱温余部或降或逃。
李茂贞见状,急忙上表称臣,求保地位。
至此,天下三分:李存勖据中原;李茂贞据西部;永福据洛阳一带,奉小皇子为正统。
永福采纳郭崇韬之策,暂不称帝,以“唐室监国”之名,联合各方反李存勖势力。
其中最关键的是争取幽州节度使周德威支持。周德威手握重兵,对李存勖不满已久。
永福亲赴幽州,险遭暗算,却以诚意打动周德威,结盟而归。
有了幽州支持,永福势力大增。接连收复失地,直逼汴梁。
李存勖大惊,急调大军反扑。两军会战于白马坡。
决战前夜,永福巡视军营,忽见一独臂身影掠过。
“楚前辈?”她追至林中,却见树上挂着一红葫芦,下压字条:“小心东南。”
永福急令加强东南防务。果然当夜有敌偷袭,被击退。
次日大战,永福亲自擂鼓助威。激战中,东南忽现异动——幽冥教余孽竟与李存勖勾结,施展邪术!
幸得早有防备,玉玺玉佩合力,破邪制胜。李存勖大败,退守汴梁。
然永福亦损失惨重,暂无力追击。
正当休整时,噩耗传来:周德威遭暗杀,幽州内乱!李存勖趁机反攻,形势逆转。
原来这一切都是幽冥教新教主冥河老祖的阴谋。他吸取玄冥子教训,改用渗透分化之计。
永福腹背受敌,决定冒险一搏:亲率精骑北上稳定幽州。
途中屡遭埋伏,似有内奸通风报信。
至幽州地界,果见乱军混战。永福果断介入,很快平定乱局,查出内奸乃周德威义子,早被幽冥教收买。
稳定幽州后,永福回师南下,却闻洛阳告急:李存勖围城,小皇子危在旦夕!
她星夜驰援,至洛阳城外,见敌军围困数重。
奇袭破围,浴血入城。见小皇子安然,方松口气。
然李存勖仗兵力优势,持续猛攻。城中粮草将尽。
危急时,永福忽忆姐姐托梦:“内外能守手臂功。”恍然悟得:守城非只硬抗,更需内外合力。
她派死士潜出求援。三日后,果然援军纷至:西边李茂贞(虽怀二心,恐李存勖坐大);南边王建(欲渔利);甚至沙陀旧部(不满李存勖)。
内外夹击,李存勖大败退兵。洛阳围解。
经此一战,永福威望大增。小皇子正式登基,史称昭宗,改元光复。永福为摄政长公主。
她广施仁政,重用贤能,唐室颇有中兴之象。
然冥河老祖阴魂不散。他潜入宫中,竟迷惑小皇子,欲使其成为傀儡。
永福察觉异常,暗中调查。发现小皇子日渐暴戾,常自言自语。
一夜,她潜伏暗处,见小皇子对镜说话,镜中竟是冥河老祖影像!
原来邪咒未除,冥河老祖通过残留邪力控制小皇子。
永福欲除妖人,却投鼠忌器,恐伤皇子。
两难之际,忽得神秘人传书:“欲破邪咒,需至长安玄武门,寻太平公主遗物。”
永福决定冒险一试。留郭崇韬辅政,自率心腹赴长安。
此时长安在李茂贞控制下。他表面臣服,实则自治。
永福秘密入城,至玄武门。感应玉佩指引,竟在废墟下发现一秘匣。
匣中乃太平公主手书,记载着一段惊世秘辛:原来当年太平公主早察觉幽冥教阴谋,暗中培养一支“隐卫”,专克邪术。手书末页绘有符阵,可彻底净化邪咒。
然此时冥河老祖已察觉,率众杀到。双方在玄武门激战。
混战中,手书被毁,唯永福强记符阵。
冥河老祖擒住永福,狞笑:“得来全不费工夫!待老夫取你凤血,便可完全控制玉玺!”
危急时,忽有一箭射来,正中老祖手臂!抬头见一独臂身影立于城楼——竟是楚狂客!他当日自爆未死,重伤隐匿,今感应危机而来。
楚狂客跃下城楼,独战群魔。永福趁机挣脱,以血画阵:“以我之血,净邪祟!”
符阵成,金光大盛!冥河老祖遭重创遁走,小皇子身上邪咒应声而破。
然楚狂客重伤垂危。临终前,他取出一直珍藏的太平公主发簪:“交给...红绡...”气绝身亡。
永福含泪葬之。返洛阳后,见小皇子果然恢复正常。
然经此一事,她发现朝中已有幽冥教渗透。甚至郭崇韬也行为异常。
细查之下,震惊发现:郭崇韬早已被冥河老祖分身控制!多年来所作所为,皆是为最终控制唐室铺路!
永福不动声色,暗中布局。一面假装不知,一面联络忠臣,准备清剿。
时机成熟时,她设宴诱郭崇韬现形。果然宴间,郭崇韬突然发难,欲控制小皇子。
伏兵四起,郭崇韬狂笑现出冥河老祖分身本相:“晚了!禁军已被我控制!”
果然宫外杀声震天。幽冥教竟渗透了大半禁军!
永福临危不乱,放出信号。顿时宫外援军杀到——竟是李茂贞部队!
原来永福早与李茂贞达成交易:助其清剿幽冥教,换其真心归唐。
一场恶战,幽冥教众伏诛。郭崇韬临死恢复清明,泣道:“臣被妖人控制...罪该万死...”
永福厚葬之,追封忠勇。
经此清洗,唐室内部终于稳固。李茂贞亦真心归附。
永福趁机推进改革,加强集权,重振唐室。
然冥河老祖本体未灭,遁走西域。临逃前发誓:“九十九年后,必卷土重来!”
永福不惧,励精图治。数年后,唐室中兴,天下渐安。
推背图最终卷显现:“九九归真日,龙凤再惊天。” 李淳风释曰:“此预示九十九年后,当有龙凤再现,彻底终结乱世。”
永福于终南山建观星台,供奉玉玺玉佩,期待那一日到来。
临终前,她将政权重归昭宗,嘱曰:“守社稷非一人之功,需内外同心。谨记‘手臂’之谯,文武并重,仁武相济。”
昭宗泣受。永福含笑而逝,与姐姐合葬岐山。
此后虽仍有动荡,然唐室国祚延续百年,直至真龙再世。
而终南山中,推背图与甘石星经永镇观星台,等待下一个轮回。
——
后记:星图未尽,轮回初新
终南观星台,霜叶红于二月花。
李淳风遗骨早已归葬龙门,然其弟子清虚子继承师志,守护着石室中供奉的推背图与甘石星经。经卷在琉璃盏下泛着微光,星图流转,谶语隐现,仿佛有生命般呼吸。
清虚子每日拂拭经卷,观星记录。他发现自永福长公主薨后,帝星渐稳,然周边星宿移位,新乱象暗涌。尤其西方妖星虽隐,却有黑气凝聚,似待时复燃。
“九九归真...”清虚子轻抚经卷最终象,“师祖所言九十九年之期,方才过半啊。”
石室外,少年昭宗李昪独立秋风。他已亲政数年,治下虽无大乱,然藩镇割据如旧,政令难出京畿。腰间玉佩与殿中玉玺时有微鸣,似警示危机暗伏。
“陛下。”清虚子趋步而出,“昨夜观星,见天市垣有异动,恐边关有变。” 昭宗苦笑:“幽州又奏契丹扰边,河东节度使却拒不发兵。朕这个皇帝...”话音未落,忽有急报:冥河老祖现身西域,集结邪教余孽!
与此同时,终南山深处,一猎户少女采药时误入秘境,见凤凰纹金钗插于石缝,取之顿觉掌心灼热...
星图转动,轮回重启。推背图最后一页悄然显现新纹,似凤非凤,似龙非龙。
九十九年之约,其实才刚开端。
(全书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进一步深造。其多篇军人题材诗词荣获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获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七律-咏寒门志士》在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汉墨风雅兰亭杯”中获榜眼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已超三千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与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胡成智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