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露从今夜白,夜自此日凉”,当公历9月7日16时52分的指针落下,2025年的白露如约而至。这一作为干支历申酉之交、标志着自然界寒气渐长的节气,不仅是季节更迭的刻度,更承载着华夏文明中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与诗意。
本文作者强军先生以细腻笔触,将白露的意趣铺展于文字之间:从清晨草尖闪烁的露珠、天际南飞的雁阵,到“收清露”“饮白露茶”“食番薯”等充满生活温度的民俗,再到《诗经》《月夜忆舍弟》中穿越千年的诗词意境,既勾勒出白露时节的自然之美,又挖掘出节气背后的人文底蕴——它是古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活哲学,是寻常日子里的烟火温情,亦是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愁与眷恋。
在快节奏的当下,这篇散文恰似一剂温润的良方,引导我们慢下脚步,去感知昼夜温差里的季节私语,去触摸传统习俗中的文化根脉,在白露的清辉与诗意中,重拾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热忱。(368字)
【散文】
白露: 时光深处的
诗意与温暖
作者:强军/陕西宝鸡
2025年的节气白露是9月7日星期日16:52交节,露从今夜白 夜自此日凉。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庚;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冷空气转守为攻,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
在岁月的长河中,二十四节气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夏大地的历史与文化之中。而白露,这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勾起人们内心深处对自然、生活与美好的无尽遐想。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洒在大地上,露珠在草尖、叶片上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仿佛是大自然馈赠的珍珠。它们圆润而剔透,纯净而美好,在阳光的映照下,折射出五彩的光辉,宛如梦幻的精灵,给这个略显清冷的季节增添了一抹灵动与生机。
漫步在清晨的田野小径,脚下的土地带着微微的湿润,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与草木的清香。路边的野草,早已被白露打湿,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满满的露水,轻轻触碰,那清凉的触感瞬间从指尖传遍全身,让人不禁打个寒颤,却又无比清醒,仿佛这露珠洗去了心中的尘埃,让世界变得澄澈而透明。远处的山峦,在晨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墨的山水画,朦胧而诗意。山腰间,几缕炊烟袅袅升起,那是农家生活的烟火气息,给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人间的温暖。
随着太阳的逐渐升高,露珠渐渐消散,融入大地的怀抱。但空气中的凉意却愈发明显,提醒着人们秋天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此时,抬头望去,湛蓝的天空中,偶尔有几朵白云悠然飘过,它们洁白如雪,形态各异,有的像棉花糖,有的像骏马奔腾,有的像仙女翩翩起舞。而大雁,这些大自然的使者,也开始排成整齐的队伍,向着南方飞翔。它们的叫声划破长空,仿佛在诉说着对远方的向往,也为这个季节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活力。“白露秋风夜,雁南飞一行。”看着大雁远去的背影,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惆怅,感叹时光的匆匆流逝,又期待着下一个春天的重逢。
白露时节,不仅大自然呈现出独特的美景,民间的习俗也丰富多彩,充满了生活的智慧与情趣。在一些地方,有收清露的习俗。据说,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这虽然带有一些神秘的色彩,但却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想象着在那个静谧的清晨,古人手持玉盘,小心翼翼地收集着草尖的露珠,那专注而虔诚的神情,仿佛在收集着天地间最珍贵的宝物。这些清露,或许承载着他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期许,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而饮白露茶,则是另一番惬意的享受。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迎来了又一个生长佳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它多了一些过火的味道,给人的感觉刚刚好。轻轻呷一口,唇齿之间满是甘醇的味道,那淡淡的茶香,萦绕在口中,久久不散。在一个闲适的午后,泡上一杯白露茶,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秋景,感受着微风的轻抚,让心灵在茶香中得到片刻的宁静与放松,这无疑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吃番薯也是白露的传统习俗之一。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含糖量达到15%~20%,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中医视红薯为良药,有“长寿食品”之誉。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当那香甜软糯的番薯入口,不仅温暖了胃,也勾起了人们对童年时光的回忆。小时候,每到白露,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烤番薯,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那温馨的画面,成为了记忆中最珍贵的宝藏。
在这个充满诗意的节气里,古代的文人墨客们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的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在白露时节,河边芦苇茂密,霜露凝结,一位美丽的女子在水的对岸若隐若现的画面。那朦胧的意境,那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与执着追求,穿越千年的时光,依然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的这句诗,则表达了他在白露之夜,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明月高悬,清辉洒在大地上,诗人望着那洁白的月光,心中涌起无尽的乡愁。故乡的山水、亲人的笑容,在这一刻都变得如此清晰,却又如此遥远。这些诗篇,不仅是古人对白露节气的赞美与感慨,更是他们情感的寄托与抒发,让我们在品味诗词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白露,是大自然的馈赠,是生活的诗意篇章,更是我们心灵的栖息之所。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去感受自然的变化,去品味生活的美好,去追寻内心的宁静与温暖。在这个白露时节,让我们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拥抱这个美好的季节,去珍惜每一个与自然、与家人、与朋友相伴的时光,让生命在这诗意的季节里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当夜幕降临,明月高悬,清辉洒在大地上,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层银纱笼罩,变得如梦如幻。此时,坐在庭院中,仰望星空,听着秋虫的低吟浅唱,感受着微风的轻抚,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或许,这就是白露带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发现生活的美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暖与感动。(2155字)
共2535字 2025年9月7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