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快快长大,因为大人们能做很多事情,甚至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在我的眼里,长大了真好。
不知不觉中,我就成了大小伙子。原来大人们能做的事情,我也慢慢地开始尝试。后来,随着“碰破头皮”的缕缕发生,我意识到,大人们能做的很多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有的时候,还会碰得头破血流,甚至搭上自己的一生。
人生最大的BUG,就是某段程序的代码出现了错误。那就是,人为什么要衰老?甚至死去。人,匆匆忙忙来到这个世界,转了一圈,什么也没有带走,也带不走,那来到这个世界有什么意义?有的人说,过程就是意义,经历过就是意义。我无法反驳,当然更主要的是我不想反驳。因为,这是迄今为止可能最让人无法辩驳的理由,也是人生意义具象的存在。
孔夫子在他的《论语·为政》中曾总结自己一生的收获和感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时候读到这些,仍然感到2000多年前的这位“先生”,怎么会如此“智慧而通达”。我想,但凡读过《论语》的人,不会不知道这段有名的“哲思”。我们的人生果真是如此吗?
“吾十有五”的时候,我想学而不得。那场“运动”一来,三年的初中仅用一学年就匆匆了结。随后,为了不至于让15岁的我“上山下乡”,父亲用其“羽翼”护着我离开了省城,辗转继续求学,并最终让我完整读完了高中。“三十而立”的时候,虽然我已成家,但天天与锤子扳手打交道,委实不心甘。于是一番努力,于次年考上了全脱产的电大班读了三年汉语言文学。也许是这个原因,随后的我被调到了党委宣传部,成了一名企业报的编辑。一干就是近20年。这个“立”对我来说,还是有“含金量”的。“四十不惑”有点名不副实。这个时候的我,反而处于一种“迷惑”的状态。工作学习家庭等各方面都出现了“状况”。其实,我明白,这是我的一个坎。躲不过,也撕不开。也正是自己的“坚韧”和“坚持”,才没有被“迷惑”放倒,但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五十知天命”。这时的我,已经知晓了“天命”的不可违。沧海一粟,作为一个“个体”,实在无法对抗“集体”,只能是接受“命运”的安排。企业在风雨飘摇中被改制,个人在狂风暴雨中被抛弃。六十岁的我,虽然还是富有个性,但总归是到了“耳顺”的年龄,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话,什么样的事,我都秉承宽容的心态对待。即便有某种不顺,也会在“事后”进行反省。至于七十岁了,我仍然没有在事实上接受。因为,人生实在太快了。一眨眼,怎么就七十岁了?不过,这个时候的我,倒不敢“从心所欲”,反而愈发尊崇“不逾矩”。为何,人生已经到了“就是这么回事”的阶段了,还想着“折腾”吗?
一番追忆,一番审视,最后一番淡忘。“过程”的“意义”在哪?仅仅是“经历”了,就值得拿出来“蹭流量”吗?搬新家的时候,我把所有“获奖证书”全都送进了废品收购站。把大部分喜欢的书籍,也打包送给了女儿。且突然之间,就觉得什么都不再需要了。我这是在“清空记忆”吗?诸多的“心有不甘”,被我死死地压在了“箱底”,甚至还上了“锁”。身体的背叛,也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黑色”的幽默——老天没有特别照顾我,确实也没有抛弃我,只是在调戏我。如果老天在我走的时候对我说,去轮回一下吧,你的下辈子我会特别钟情你。我一定会说,谢谢你,下辈子我一定——不会再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