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龙吟·丁鹏儒先生书魄》
笔是崆峒万仞峰,墨为黄河九曲浪。
忽然挥扫风雨来,纸上苍龙裂云嶂!
先生本是陇上豪,少年饮尽霜雪刀。
砚田耕破三十载,夜夜雷火淬锋毫。
元埫灯寒照铁骨,刘寨纸贵惊秋鹄。
一怒笔锋挑昆仑,大笑字魂镇边朔!
红白事,千家求,墨花飞溅鬼神愁。
休道乡野无真龙,看我泼天写自由!
黄土坡上走来的笔锋
在元埫的晨光里磨墨
丁鹏儒,这个名字
曾被风沙掩埋于八十年代的课本
从一方讲台到另一方砚池
粉笔灰落成雪,染白双鬓
毛笔尖挑破长夜,点亮星斗
三十载春秋,锁在刘寨的屋檐下
黑板写满桃李,宣纸铺开山河
他用粉笔教人识字
用狼毫教人识心
横是脊梁,竖是风骨
撇捺之间,皆是黄土高原的呼吸
谁曾见他伏案至五更?
一盏油灯,照透纸背的孤影
碑帖如山,临了千遍
只为那一笔牵丝,如黄河拐弯处的回流
一朝会展,墨香炸裂寂静
红纸铺开,全镇屏息
婚联上的“百年好合”开出牡丹
丧幛中的“音容宛在”落下秋霜
中堂挂起,是家家户户的魂魄所依
条幅垂落,是代代相传的礼义仁心
如今,刘寨的门楣都有丁
春风一吹,满镇飞动的都是他的字
像麦浪,像雨痕,像祖先托梦的笔迹
他不言不语,只把一生
写成一部站着的碑林
《元埫的晨光》
晨光漫过元埫的土坡时,他的书包正蹭着路边的草。八十年代的风里,有粉笔灰的味道在发芽,还有毛笔尖蘸着的,一点未干的墨。
《刘寨的路》
从元埫到刘寨中学,路不算长,却够他把少年走成中年。书包换成教案夹,手里的铅笔换成粉笔,只有藏在课本里的毛边纸,还记着最初的笔锋。
《三十个春秋》
刘寨中学的铃声,敲了三十多年。他的脚步声和着预备铃,在走廊里磨出浅痕。黑板擦扬起的灰,落进他的头发,像给岁月,添了几笔留白。
《讲台与砚台》
白天,他用粉笔在黑板上种知识;夜晚,他用毛笔在宣纸上种山河。两种笔,一样的虔诚,把日子写成教案,也写成条幅。
《沉默的墨香》
那些无人问津的夜晚,墨汁在砚台里醒着。他的影子被台灯钉在墙上,和字一起,在宣纸上慢慢站成风景。苦炼是自己的事,像黄土里的根,默默往深里扎。
《会展的光》
那天,他的字被挂在最显眼的地方。宣纸抖落一身尘埃,笔锋里的倔强、温柔、岁月的沉,突然就亮了。整个乡镇都在看——原来沉默的人,心里藏着一片海。
《红联与白幛》
红事的纸,要蘸着喜字的暖;白事的墨,要含着敬意的沉。他提笔时,总先停一停,把人情世故,都融进那一笔一划里,让文字有了温度。
《中堂的故事》
农家的中堂,挂着他的字。墨香混着烟火气,成了日子的注脚。有人看着字想起收成,有人想起孩子的课本,而他只记得,落笔时心里的平静。
《笔杆上的茧》
笔杆磨出的茧,比教鞭上的包浆更厚。那是无数个清晨和黄昏,和纸墨较劲的痕迹。后来这茧成了印章,盖在每一幅字上,写着“刘寨丁鹏儒”。
《书法一家》
镇上人说他是“书法一家”,他听了只笑笑。案头的砚台还是老样子,磨墨的动作也没变。所谓“一家”,不过是把热爱,写成了日复一日的寻常。
《粉笔与毛笔》
粉笔写黑板,是给别人看的路;毛笔写宣纸,是自己走的心。他在两条路上来回走,走成了刘寨中学的一棵老树,根扎在讲台,枝伸向墨香。
《会宁的风骨》
黄土高原的风,吹硬了会宁人的骨头。他的字里,就有这风骨——笔锋像山梁一样挺,墨色像土地一样沉。写的是字,也是这片土地上的人生。
《未写完的篇章》
三十多年不算长,他还在写。教案本换了一本又一本,宣纸堆成了小山。刘寨镇的故事里,总有他的一笔,或在黑板上,或在谁家的墙上,都是未完待续的篇章。
《笔墨与讲台》
黄土坡的风 吹过元埫的晨光
八十年代的书包 装着会宁的倔强
从坡底到镇上 不算太远的路
他走成了 笔墨和粉笔灰的漫长
三十多个春秋 刘寨中学的铃声
和他砚台里的墨香 一起醒着
讲台是他的田垄 粉笔是农具
把知识的种子 播进多少双眼睛
课余的光阴 都泡在墨汁里
宣纸洇开的 是无人问津的晨昏
笔杆磨出的茧 比教案上的字迹更沉
直到那次会展 他铺开的宣纸
让整个乡镇 看见沉默里的星辰
从此 红事的喜联有了筋骨
白事的挽幛含着温度
中堂的墨痕 洇透了柴米油盐
条幅上的字 站成刘寨镇的风骨
他还是那个 从元埫走出的学子
只是指尖的粉笔灰 混了墨香
在讲台与书桌间 走成一条路
一头连着黄土 一头向着云端
七律《丁鹏儒十咏 》
其一·少时苦学
其二·元埫求学
其三·刘寨执教
其四·临池不辍
其五·一鸣惊人
其六·红白题联
其七·书道求索
其八·淡泊明志
其九·桃李芬芳
其十·翰墨流芳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