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素心笺引》
素纸凝霜,
清笺涵月,
几痕淡墨云收。
厌金迷柳巷,
自独倚西楼。
念尘世、繁华易冷,
素心谁识,
唯有诗酬。
渐春深、新燕梁间,
犹说风流。
木簪暗解,
见崔郎、眉目温柔。
纵玉殿琼枝,
侯门绣户,
难系归舟。
一任雪欺风妒,
青山外、自伴沙鸥。
叹千年遗韵,
溪边还唱《简丘》。
-------
第一章 素笺惊鸿
暮春三月的金陵城,沈家后花园的海棠开得正盛。沈素心独坐凉亭,面前铺着一张素白宣纸,纤指轻抚纸面,感受那微微的纹理。这纸是她特意命人从徽州定制,未染半点颜色,未添一丝金粉,纯净得如同初雪。
"小姐,诗会就要开始了,老爷催您过去呢。"丫鬟翠儿匆匆跑来,手里捧着一件绣满金线的石榴红裙。
沈素心眉头微蹙:"我不是说过穿那件月白衫子吗?"
翠儿为难地道:"老爷说今日赵王爷也来,让小姐打扮得隆重些..."
沈素心轻叹一声,目光落回案上未完成的诗句:"『繁华落尽见真淳』...这世上有几人能懂?"她搁下毛笔,起身时裙裾拂过石凳,带起一阵清幽的檀香。
沈家正厅张灯结彩,十二扇紫檀屏风上金线绣着富贵牡丹,厅中宾客满座,皆是金陵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沈素心缓步而入,虽依父命穿了华服,却只在腰间系了一条素白丝绦,发间一支木簪,衬得她如出水芙蓉,不染纤尘。
"素心来了。"沈老爷满面红光,"快给赵王爷请安。"
座上一位锦衣男子约莫三十出头,腰间玉带嵌着鸽血宝石,闻言抬眼打量沈素心,眼中闪过一丝惊艳:"早闻沈小姐才貌双全,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沈素心垂眸行礼,目光却掠过赵王爷身侧一位青衫书生。那人二十三四岁模样,衣着朴素,正专注地翻看手中诗集,对周围喧嚣恍若未闻。
"今日诗会以『春』为题,诸位才子佳人请各展才华。"沈老爷宣布道。
众人纷纷提笔,或苦思冥想,或挥毫泼墨。沈素心展开自己带来的素笺,将凉亭中未完成的诗句续完:
"繁华落尽见真淳,
一纸素心见性真。
不向东风争艳冶,
静观庭前海棠春。"
诗成搁笔,她察觉到一道目光。抬头正对上那青衫书生清澈的眼眸。书生微微一笑,向她拱手示意,随后在自己面前的素纸上写下四行字,推至她面前。
沈素心垂眸看去,纸上墨迹清瘦挺拔: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莫道素笺无颜色,
心清自可见天涯。"
落款"崔简"二字如竹枝挺立。
"好一个『删繁就简』!"沈素心不禁轻声赞叹。这诗句不事雕琢,却意境深远,正合她心意。
赵王爷见状,不悦地咳嗽一声:"沈小姐,不知可否赏脸品评本王的诗作?"他递来一张洒金笺,上面墨迹淋漓,词藻华丽。
沈素心勉强接过,还未开口,忽听崔简道:"诗贵真情,不在辞藻。赵王爷此作虽工,却少了几分天然趣味。"
厅中霎时寂静。赵王爷面色一沉:"你是何人?也配评论本王的诗?"
"在下崔简,姑苏人士。"书生不卑不亢,"只是觉得诗如做人,当返璞归真。"
沈老爷连忙打圆场,诗会不欢而散。宾客离去时,沈素心趁人不备,将一方素帕遗落在崔简座位旁。帕角绣着一枝墨梅,内裹一片海棠花瓣。
第二章 梅香暗度
三日后,城南静心庵的梅花开了。沈素心以进香为名,独自来到庵后梅林。晨雾未散,梅香浮动,她伸手轻触一朵白梅,忽听身后有人吟道:
"素心原不染尘埃,
何必琼楼玉宇来。
一树寒梅清绝处,
人间至味是简斋。"
回头见崔简立于梅树下,手中捧着一卷手抄诗集,封面上题《简斋集》三字。
"崔公子好雅兴。"沈素心微微颔首,"那日诗会上,多谢仗义执言。"
崔简摇头:"不过是说了实话。沈小姐的诗深得陶渊明真趣,在这浮华世道实属难得。"
两人沿梅林小径漫步,谈及诗词文章,竟有说不完的话题。崔简出身寒门,父亲早逝,靠母亲织布供他读书;沈素心虽生长富贵,却厌恶奢靡,常觉自己与这锦衣玉食的生活格格不入。
"我最爱王维'空山新雨后'的意境。"沈素心折下一枝白梅,"可惜家中处处金玉满堂,连一方静土都难寻。"
崔简接过梅枝,从怀中取出一方素帕——正是沈素心遗落的那方——将梅枝小心包裹:"心静则境静。沈小姐能在繁华中保持素心,更显珍贵。"
分别时,崔简将《简斋集》赠予沈素心:"拙作粗浅,聊表心意。"
沈素心回到闺房,迫不及待地翻开诗集。其中一首《素心吟》墨迹犹新,显然是近日所作:
"素心一片在玉壶,
不随流俗竞妍姝。
世间万般繁华梦,
不及清茶半日娱。"
她将诗集贴在胸前,只觉心跳如鹿。窗外春雨淅沥,打湿了窗台上的白梅。
第三章 金枷玉锁
情愫暗生的日子持续了月余,两人借诗会、佛寺进香等机会相见,互赠诗笺。崔简的诗越发简练含蓄,沈素心的字愈发清瘦有骨。直到端午那日,沈老爷发现了女儿枕下的诗笺。
"荒唐!"沈老爷将诗笺摔在地上,"一个穷书生也配觊觎我沈家的女儿?"
沈素心跪在地上,腰背却挺得笔直:"父亲,崔公子虽贫,但才华横溢,品性高洁..."
"住口!"沈老爷怒不可遏,"赵王爷已透露出纳你为侧室的意思,这才是光耀门楣的好姻缘!"
当夜,沈家后院墙外传来熟悉的笛声——这是崔简与她的暗号。沈素心支开丫鬟,悄悄来到后门。
月光下,崔简神色凝重:"素心,我明日就要启程赴京赶考。若得功名,必来迎娶;若落第..."他顿了顿,"也望你记得,这世上有个人懂你的素心。"
沈素心泪如雨下,从怀中取出一块白玉佩:"这是我周岁时祖父所赠,从未离身。今日赠你,愿它伴你金榜题名。"
崔简郑重接过,又从袖中取出一支木簪:"我亲手所刻,虽不及金玉贵重,却是一刀一划的心意。"
两人执手相看泪眼,忽听院内人声嘈杂。沈老爷带着家丁冲出来,将崔简打倒在地。木簪断成两截,落在尘土中。
"滚!再靠近我女儿,打断你的腿!"沈老爷怒吼。
崔简抹去嘴角血迹,深深看了沈素心一眼,拾起断簪踉跄离去。沈素心被关入闺房,窗外是连绵的雨声,仿佛老天也在为这段情缘哭泣。
第四章 繁华落尽
谁料半月后,沈家突遭横祸。沈老爷经营的丝绸生意因船只沉没损失惨重,又被人举报走私,家产尽数充公。昔日宾客如鸟兽散,只有赵王爷"慷慨"伸出援手——以沈素心抵押为条件。
"女儿啊,暂且委屈你。"一夜白头的沈老爷老泪纵横,"待为父周转过来,立刻接你回家。"
沈素心面无表情地被送入赵王府。府中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侍女们穿着绫罗绸缎,却个个神情麻木。她被安排住在偏院的厢房,名义上是赵王爷的书房侍女,实则如同笼中金丝雀,等待主人赏玩。
一个雨夜,沈素心对镜自照,镜中人憔悴不堪。她取出偷偷带在身边的《简斋集》,轻轻抚摸上面的字迹。忽然,一张字条从书页中飘落:
"素心,我已入府为文书。静候时机。——简"
沈素心捂住嘴,泪水打湿了字条。原来崔简放弃赶考,潜入赵王府做了最低等的文书。此后数月,两人借书籍传递字条,偶尔在花园远远相望。崔简的字条总是简短有力:"保持素心""静待花开""简则明"...
赵王爷察觉了沈素心的心不在焉,越发变本加厉地展示财富。一日,他命人抬来十箱珠宝:"只要你顺从,这些都是你的。"
沈素心看着满目琳琅,忽然明白了崔简诗中"删繁就简"的真意。她轻声道:"王爷,真正的珍宝不在匣中,而在心里。"
赵王爷恼羞成怒:"好个不识抬举的贱人!既然敬酒不吃吃罚酒,就别怪本王无情!"
第五章 素木明心
寒冬腊月,沈素心被罚跪在雪地里抄写《女戒》。手指冻得通红,墨汁结成冰碴。崔简趁守卫不备,偷偷塞给她一个暖炉和半截木簪——正是当初折断的那支,已被他精心修复。
"记住,物以极简为美,生活亦然。"他低声道,"活得越素简,越能听见内心的声音。"
沈素心握紧木簪,忽然明白了自己一直以来追求的是什么。不是富贵,不是虚名,而是如这木簪般简单却真挚的生活。
赵王爷的报复来得又快又狠。三日后,王府丢失了御赐的翡翠如意,有人在崔简房中搜出了赃物。原来这一切都是赵王爷设的局。
公堂上,崔简坦然认罪:"草民一时贪念,罪该万死。"他看向旁听席上的沈素心,目光清澈如水,"只求大人从轻发落。"
沈素心心如刀绞,她知道崔简是为保护她——若他不认罪,赵王爷就会诬陷是她偷了如意送给情郎。
"流放三千里,永不得返京!"惊堂木重重落下。
临行前,沈素心买通狱卒,终于与崔简相见。昏暗的牢房中,崔简将修复好的木簪别在她发间:"素心,记住我们的约定——活得简静,美得素雅。"
"我等你回来。"沈素心泣不成声,"哪怕等到白发苍苍。"
崔简被押解离京那日,正值立春。沈素心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去的囚车,手中紧握着他最后留给她的字条:
"大道至简,素心见性。"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